现代社会人际关系疏离 情感断裂更容易受伤
编者按:要是家人不相聚吃饭,朋友不出去见面,而只是透过简讯或推特沟通,那么,我们便无法创造出那种正向、健康、有来有往的人际连结模式。一起来看看欧普拉和培理医生的对话。
欧普拉:你曾经说过,我们的世界人际关系贫乏。我们生活的环境里见到的人越来越少,即使当我们真的见到人并且进行对话,仍然没有真正聆听彼此所说的话,也没有全心全意陪伴。这样的情感断裂,让我们变得更容易受伤。
培理医生:我认为是这样没错。即使我们生活在一个很棒的国家,有很多善良的人,但我相信整体而言,我们的复原力变差了。我们承受压力源的能力降低了,因为我们的情感连结降低了。
这样的人际关系贫乏,代表当我们真正经历压力时,缓冲能力变小了。我们变得“过度敏感”,任何可能有潜在威胁的事物,都会引起太激烈的反应,例如政治观点不同的人。很多人遇到相对算小的挑战时,却做出过度的反应。
当我们因为状态改变了功能而变得过度敏感,我们会迅速改为使用比较不理性、更情绪化的方式思考与行动。我们失去了冷静思考他人意见、反应的能力,以及尝试从他人观点来思考的能力。
欧普拉:我经常看到这样的状况。有人犯了错,或是多年前说过的话又被挖出来,然后“取消文化”(Cancel Culture)便全面启动。没有人想要听别人说话。
培理医生:最讽刺的是,所有人类沟通的特质,都是来自于沟通失误、发生不快,然后加以修复的过程。我的好友,发展心理学的先锋艾德•庄尼克曾经说过,人与人之间发生摩擦、再修复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复原力。这些摩擦是剂量刚好的压力,程度适中、可以控制。
举例来说,对话有助于促进复原力;在家里餐桌上进行的讨论与争论、朋友之间有点激动的对话,只要之后有修复,这些经验都有助于培养复原力、发展同理心。我们不该气冲冲地离开争执现场,而是该自我调节、修复摩擦、重新建立连结、得到成长。如果只是走开,那么每个人都输了。我们需要增强聆听、调节、反省的能力。这需要原谅的能力,需要有耐心。
成熟的人际互动,必须要能理解和自己想法不同的人。要是家人不相聚吃饭,朋友不出去见面,不进行面对面、长时间的谈话,而只是透过简讯或推特沟通,那么,我们便无法创造出那种正向、健康、有来有往的人际连结模式。
欧普拉:当然,愉快、正向的时刻很美好。不过,你刚才所说的意思是,真正的成长来自于艰难的时刻、有摩擦的对话。在面临这种时刻时,我们心中必须觉察“你发生过什么事?”。
培理医生:同理心是设身处地的能力―尤其是在情绪上,试着感受一下他们可能有的感受―在认知上也是,从别人的观点看待状况。如果抱持同理心进入互动,就比较不会对发生的事有负面观点。如果顺利,这也能让你更了解对方―即使是已经认识的人。你有可能更加了解他们的故事,如此一来,当你和他们互动时,调节也会更加良好。
当有人态度恶劣,我们的典型反应是被卷进他们的情绪中―我们失去调节,然后以同样恶劣的方式回敬。但是,如果进入互动时怀抱着调节良好、富同理心的态度,你的回应就会改变。
(网站专文,禁止转载)
责任编辑:曾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