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德国华美的洛可可建筑:维斯朝圣教堂

Ariane Triebswetter撰文/吴约翰编译
维斯教堂(Church of Wies)位于横跨德国城市乌兹堡(Würzburg)和菲森(Füssen)的热门观光路线“浪漫大道”(Romantic Road)上。白色教堂柔和圆润的轮廓,谐和地融入乡村地区,彰显出宁静的特色。(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45
【字号】    
   标签: tags: , , , , ,

巴伐利亚的维斯教堂(德语:Wieskirche)地处德国南部阿尔卑斯山山麓,位于横跨德国城市乌兹堡(Würzburg)和菲森(Füssen)的热门观光路线“浪漫大道”(Romantic Road)上。18世纪以来一直是朝圣圣地,更是巴洛克晚期出现的洛可可建筑风格杰作。教堂由齐默尔曼兄弟(brothers Zimmerman)多明尼库斯(Dominikus)和约翰‧巴蒂斯特(Johann Baptist)设计与装饰。

1738年,维斯教堂(Church of Wies)在一次目击奇迹事件后诞生。据说,当地一位农民的妻子看到基督木雕像的眼睛含着眼泪。随后涌入大量游客,修道院院长施泰因加登(Steingaden)于是委托多明尼库斯‧齐默尔曼为这件“受难救世主”(Scourged Savior)设计一座华丽的圣殿。

教堂建筑工程于1745至1754年间进行。在第一年兴建时已有40英尺高,呈U字形平面,包括南边院长的住所、北边的朝圣教堂,以及东边唱诗班及其塔楼与祭坛后方的圣器收藏室(sacristy)等处。

教堂身处有如田园诗般的乡村环境,所以也常被称作“草地上的教堂”(Church in the Meadow)。从一旁的小路上观望教堂,外观设计非常简单。

照片左边的塔楼是唱诗班和圣器收藏室所在。(Shutterstock)

教堂外观尽管不特别引人注目,但室内洛可可风格的装潢则有来自威索布伦纳派(Wessobrunner School)的壁画和灰泥粉饰,天花板上还有精致的“错视画”(trompe-l’oeil )。

室内以椭圆造形设计,前厅为半圆形。还有两两相对称的石柱以八支连接墙壁的承重墩柱支撑着上方精致的檐口(cornice)和拱顶。天花板上装饰着约翰‧巴蒂斯特‧齐默尔曼设计的洛可可风图样和精美的天花板壁画。

两两相对称的石柱以八支连接墙壁承重的墩柱支撑着上方精致的檐口(cornice)和拱顶。天花板上装饰着洛可可风格图样与精美的天花板壁画。(Shutterstock)

教堂的另一亮点是管风琴弧形阁楼,妆点着华丽的金色,周围有白色镀金石柱与灰泥粉饰等设计。管风琴上方是约翰‧巴蒂斯特‧齐默尔曼创作的天花板壁画,描绘天使围绕着永生之门,漂浮在蓝天白云里。壁画生动的色彩凸显雕刻细节,为教堂带来明亮、通透的感觉。

管风琴弧形阁楼以华丽的金色妆点,周围有白色镀金石柱与灰泥粉饰等装饰造型。管风琴上方的天花板壁画描绘天使漂浮在蓝天白云里,围绕着永生之门。(Shutterstock)

维斯教堂以壮观的天花板艺术闻名。这幅天花板壁画是一种引起视觉上的错觉的“错视画”,法语的字面意思是“欺骗眼睛”。上方的天花板好像打开了一处色彩斑斓的天空,天使飞翔穿梭其中。壁画描绘了复活的基督与永生之门。

天花板好像打开了一处色彩斑斓的天空,天使飞翔穿梭其中,描绘了复活的基督与永生之门。(Shutterstock)

还有一个亮点是两层楼高的朝圣祭坛(pilgrimage altar),它位在主祭坛周围的圣坛(chancel)区域里,基督木雕即供奉在此。金色装饰、精致的灰泥造型,以及活泼的色彩,无不凸显雕刻细节。丰富的图样和色彩也与光线相互作用,让教堂在视觉上看起来更宽敞。

朝圣祭坛楼高两层,位在主祭坛周围的圣坛区里,基督木雕供奉于此。金色装饰、精致的灰泥造型,以及活泼的色彩,都令雕刻细节更为突出。(Shutterstock)

教堂东侧的祭坛上有一幅宗教圣像,周遭以灰泥石柱、镀金和精致雕塑装饰。一旁还有挑高窗户、白色圆柱,造型设计优雅,色彩柔和。维斯朝圣教堂的设计融合了所有艺术形式和技术,包括建筑、绘画、雕塑、灰泥粉饰与雕刻等。

原文:刊登于英文《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时报》。

作者:艾莉安翠布斯维特(Ariane Triebswetter),国际自由新闻工作者,拥有现代文学和古典音乐背景。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一定反映《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时报》的立场。

责任编辑:纪安娜◇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雕塑通常用来纪念重要人物或是故事。古往今来,雕塑流行的题材包括神话场景、政治领袖或宗教人物。然而,古典雕塑中有个最特别的主题并不在上述类别里。人物雕塑《斯皮纳里奥》(Spinario)或称《拔刺的少年》(Thorn-Puller)呈现的是一位坐着的裸体男孩,全神贯注地在拔他脚上的一根刺。几千年来,这座雕像给艺术家带来非常深刻的启发。
  • 英国威尔顿庄园(Wilton House)完美融合古典主义与英国美学,堪称独树一格。外墙采用当地石材建造,与英格兰威尔特郡(Wiltshire)乡村融为一体。古典比例、强调对称、矩形特征等设计,符合古罗马建筑师维特鲁威(Vitruvius)和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师安德里亚‧帕拉迪奥(Andrea Palladio)的美学原则。外墙没有石柱,最初的构想是为了让人们可以待在户外,同时还能屏蔽来自地中海炙热的阳光,这样的设计适合北方的地理与气候。
  • 大理石屋(Marble House)静谧地坐落在纳拉甘西特湾(Narraganset Bay)沿岸,它是美国罗德岛纽波特(Newport)第一座大理石豪宅,将原本幽静的木屋改建成富裕的堡垒。取名“小屋”(cottage)是为了对早期木瓦风格(shingle style)避暑别馆的尊重。但事实上,这是一栋“适合王后”居住的顶级豪宅。
  • 哥特式雕塑家在创作每一件作品时心怀上帝。他们精心雕塑的作品描绘了圣经与圣徒们的生活,成为教堂建筑中重要的一部分──将上帝的讯息铭刻在人们的心中。
  • 俄西俄斯罗卡斯修道院(Hosios Loukas Monastery)位在赫利孔山(Mount Helicon)西坡,靠近希腊中部古城斯泰里斯卫城(Acropolis of Steiris)。这座历史悠久的建筑群可说是十一世纪拜占庭建筑的瑰宝,公认是希腊拜占庭艺术第二个黄金时代(或称中世纪拜占庭建筑风格)最引人注目的典范。
  • 罗森堡城堡(Rosenborg Castle ,又译玫瑰宫)位于丹麦哥本哈根市中心,是为了休憩而建造的文艺复兴风格宫殿。这座城堡不但拥有精致的建筑特色,其悠久的历史长达400年,还一度是丹麦王室的住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