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百年前的欧美人渴了喝什么?欧洲人不懂得把水烧开了杀菌,那时候喝凉水没现在卫生,说不定就拉肚子。他们发现喝葡萄酒不会得肠胃病,就用葡萄酒来解渴。在古希腊,人们会用海水稀释葡萄酒。古希腊人讲究理性,所以喝葡萄酒不掺海水稀释,还会被视为野蛮行径,因为老喝葡萄酒容易酒后失态。大麦酒、蜂蜜酒或者苹果酒都是饮料的选项。直到一百多年前,欧美人还是喜欢喝各种各样的酒来解渴。
1880年代,美国出现了不含酒精的“软饮料”,就是把二氧化碳加到水里面,做成苏打水,也叫碳酸饮料。那时候,药店的苏打水生意变得越来越好。大家越来越喜欢到药店里,而不是酒吧里,买一杯苏打水,和朋友聊天。
亚特兰大的一个药店里的药剂师约翰۰彭伯顿(John Pemberton)曾经参加过美国内战。战争结束,他回到家乡,亚特兰大是南方,这个城市被北方的谢尔曼将军烧光了,人们不仅生活困难,精神上也很困苦。
1885年,彭伯顿发明了一种他称为彭伯顿法国葡萄酒古柯的饮料(Pemberton’s French Wine Coca),很符合当时人们的需要。这就是可口可乐的前身。
可口可乐里面的coca是古柯碱,cola是提炼咖啡因的可乐果。那时候这种饮料里面含有酒精和古柯碱,也就是毒品可卡因的成分。这个饮料在药店里是按照药品出售的,说可口可乐可以治愈许多疾病,包括吗啡成瘾、消化不良、神经衰弱和头痛。那里面有古柯碱,当然会对其它吗啡类药品有替代作用。但是彭伯顿没靠可口可乐发财,他将一部分股权卖给了凯德勒(Asa G. Candler),然后就去世了。
这个凯德勒就是大家说的“可口可乐之父”,他开始在火车站,城镇广场的告示牌上做广告。
1894年3月12日,瓶装可口可乐开始销售,影响这个世界。
美国两大党 喝什么饮料
可口可乐的配方,据说全世界只有三个人知道。这是可口可乐最大的秘密。配方被锁存在乔治亚信托公司的地下保险库里。公司根据配方做出原浆,运到各个装瓶厂加上水、砂糖、香料、二氧化碳等,就成了我们喝的可口可乐了。
可口可乐不但影响了美国人的生活,还塑造了美国文化。最早的圣诞老人形象,穿的袍子有绿有蓝。但是可口可乐公司每年都会在圣诞节期间,推出红袍子圣诞老人的系列广告。慢慢的在人们心中,红袍子就成了圣诞老人的制服了。
喝什么饮料,在美国的两党选举大会上都有讲究,在这里还得提一下可口可乐的老对手百事可乐。这两家公司一百多年来从美国打到海外,难解难分。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Richard Nixon)曾是可口可乐的支持者,但后来可口可乐公司拒绝了他的求职,他愤而成了百事可乐的律师,后来百事可乐成为共和党及亲共和党人士的指定无酒精饮料,而民主党或亲民主党人士则选用可口可乐为其主要无酒精饮料。
二战期间,可口可乐响应艾森豪威尔(Dwight David Eisenhower)将军的号召,保证每个军人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以5美分的价格得到一瓶可口可乐,可口可乐的装瓶工厂,随着美国军队推向全世界。
可口可乐的文化象征
1925年,上海出现了一种叫做“蝌蝌啃蜡”的饮料,它就是可口可乐最早的中文译名。上海人一喝,哎呀,这啥味啊?一股子怪味,真的有点像啃蜡。就因为这个奇葩的名字,刚到中国的可口可乐销量不好。后来是旅居英国的著名画家、诗人蒋彝,在征名活动中,用“可口可乐”四个字干脆利索地击败了所有对手,从此,可口可乐在中国打开了销路。
1949年,在“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这大秧歌的喧嚣中,美国大使馆悄悄地撤出了中国大陆,可口可乐公司也撤出中国。可口可乐一度被视为资本主义腐朽堕落和国际霸权的文化象征。作家茅盾在《人民日报》撰文“剥落‘蒙面强盗’的面具”,干脆把可口可乐视为美帝国主义这个蒙面强盗的面具,“腐蚀被侵略民族的青年们的意志”。
对苏联人民来说,1992年以前,如果想在苏联喝到一瓶可口可乐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很明显,可口可乐是美帝国主义的糖衣炮弹,不光会腐坏你的牙齿,还会腐坏你的心灵。
苏联朱可夫(Georgy Konstantinovich Zhukov)元帅在攻克柏林之后,很长一段时间跟美国人打交道。红军司令部经常可以收到美国人的一箱箱的可口可乐,朱可夫就发明了一种喝法,伏特加里面放可乐喝上瘾了。后来苏联喝不着可乐了,这朱可夫非常焦虑。1946年,他走了一个大后门,请二战盟军司令艾森豪威尔给他弄一些可口可乐。但是那个时候是斯大林时代,就算朱可夫是打败希特勒的苏联英雄,也不敢整天拿着可口可乐那个曲线玲珑的玻璃瓶招摇过市呀,变成朱可夫可乐了,怎么办呢?
艾森豪威尔跟比利时可口可乐分装厂商量后,结果生产了一批白色可乐,就有点儿像中国大陆九十年代的白包的红塔山、八一茅台这种专门给高级干部的特供商品一样,美国人生产一种无色的可口可乐,打上红色五角星,然后运给朱可夫。朱可夫后来在克里姆林宫政治斗争中失去了地位,我们也没有资料能够证实,这种“美帝国主义”的白色可乐是否伴随了这位战争英雄无奈的余生。
朱可夫去世后两年,美国的百事可乐进入苏联,赫鲁晓夫(Nikita Khrushchev)手拿百事可乐,跟当时的美国副总统尼克松讨论究竟是社会主义好,还是资本主义好。对于美国人来说,仅仅是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之间的一个市场营销竞争,谁先进入苏联市场。但是对于共产国家的人民来说,一瓶饮料却跟卖国卖党挂了勾。
在中国 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谁赢?
那么在中国,百事可乐和可口可乐又是谁赢了呢?
文革结束后,1978年岁末,可口可乐公司与中国方面达成协议,向中国主要城市用贸易补偿方式提供装瓶设备,意思就是你没有钱投资建厂,我先出设备,等卖饮料挣了钱再还。美国的文化比美国政府动作更快,几天后,中美建交联合公报才发布。可口可乐在北京设厂的事传开后,有人质疑:“中国的汽水就不能满足人民的需要吗?喝可口可乐?简直是卖国主义!”
没过多久邓小平访美,《人民日报》对可口可乐的态度发生了微妙的变化,说邓小平来到了卡特总统(Jimmy Carter)的故乡亚特兰大,赞扬了亚特兰大经济搞得好,可口可乐公司的总部就设在这里。于是那些善于对中共领导察言观色的知识分子和老百姓,开始放心地喝上了可口可乐。不过有意思的事,你问问第一次喝可乐的朋友,他们会跟快一百年前的上海人一样,说一句:“啥子怪味,跟嚼蜡一样。”说完,一仰头,一饮而尽。
历史上的今天,可口可乐走向市场;上瘾的不是水,是水里的配方;上瘾的不是文化,是文化里人性的生命力。@*#
——转载自《》
责任编辑:王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