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24年12月09日讯】(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记者廖俪芬台湾彰化报导)缠花,又称春仔花或绣线花,是一种起源于台湾闽南地区的民间工艺,主要利用丝线缠绕铁丝或纸片,制作成精美的花朵与造型。
它结合了剪纸、编织和刺绣的技术,以铁丝为”筋,以纸片为”骨”,以丝线为”肤”用丝线缠绕交错,透过缠、捻、绕等多种手法,完全以手工完成。传统上,缠花常用于婚嫁场合,象征吉祥与美好,但随着时代演进,缠花工艺逐渐走向艺术创作与日常用途。
缠花的历史与内涵
缠花的起源可追溯至清领时期,随着闽南移民来到台湾。妇女们将其视为闲暇时的手工艺,手巧者甚至将成品拿到市集贩售,贴补家用。然而,由于缠花工艺纯手工制作,耗时耗力,因此在家族中多以“传女不传子”的方式延续。
近代,由于大量合金饰品的兴起,缠花逐渐被取代。但在中部地区,像彰化鹿港这样的文化重镇,仍保有缠花的根基。透过文化保存与工艺推广,缠花重新成为台湾珍贵的文化资产,也在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结合中展现新生命。
施惠雯与缠花的缘分
“我是在2012年进入鹿港社区大学学手工艺时,惊鸿一瞥发现缠花的。”施惠雯回忆起初次接触缠花的场景,充满了惊奇与喜爱。她原本只是抱着兴趣想学些手工艺,却因为鹿港的谢雅秀老师而深入其境。谢老师是家传缠花的工艺家,从姨婆到母亲,家族中代代相传这项技艺。“谢老师说,既然从母亲手中接下这一技艺,就有义务把这门手艺传承下去。”
施惠雯跟随老师学习至今已有十多年,她感叹道:“其实中间陆陆续续有中断过,但还是会一直回来继续做,因为有幸遇见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我们会一起分享创作互相讨论,也尝试融入不一样的材料与技法。”
跨国展示 让世界看见缠花
2016年,施惠雯参与了鹿港天后宫的盛大庙会,并借此机会将72盘缠花呈现在祭祀宴桌上。这次展出让她和同学受邀到澳洲雪梨参加台湾日活动并进而与更多手工艺大师建立连结,其中包括云林布袋戏偶大师徐建彰老师。
施惠雯说:“能和多位工艺老师一起到澳洲雪梨参加台湾日活动,向澳洲当地学校介绍缠花的制作。他们看见我们的作品,眼神里充满惊叹,让我深刻感受到台湾传统工艺,在国外的不可思议。”
融合现代材料与生活应用
随着时代的变迁,缠花不再局限停留于婚嫁用途,而是走向耳环、书签等生活化设计。“艺术脱胎自生活,更回归于日用”,创作与生活密不可分,“我们现在用丝线、珍珠板、瓦楞纸板等不同媒材进行创作,甚至结合AI制图,把鹿港的古迹如龙山寺、摸乳巷融入作品中。”施惠雯提到,这些创新不仅延续了缠花工艺,还让它与现代艺术接轨,开创更多可能性。
缠花创作的静心与耐性
缠花制作需要极大的耐心与细致,施惠雯说:“这是一项需要静下心来才能完成的手工艺。当你心烦意乱时,根本无法好好创作。”她常在夜深人静时制作,与同好透过电话讨论设计。“我们总说,夜晚是创作的黄金时间。”
她还分享了与丝线建立“默契”的重要性:“拉得平,丝线自然会有光泽;但如果用力不当,效果就会大打折扣。”这种细致的操作,不仅锻炼了技术,更让她学会与自己对话。
传承与未来 让缠花永不消逝
作为谢雅秀老师的传习生,施惠雯不仅学习技艺,还领会了老师的精神。“老师常说,家族传给她的使命,她必须担负起来,教会我们这一代。”目前,她正筹备师生联展,希望透过展览呈现缠花的多样风貌。
不只是婚嫁 而是生活的一部分
“如果缠花只停留在婚嫁用途,可能很快就被遗忘。”施惠雯认为,缠花需要与现代生活结合,才能找到更多的生存空间。透过耳环、胸花等应用,缠花逐渐融入日常,让更多人感受到它的美。
对传统的深情
“缠花的每一次创作,都是对传统的一种致敬。”施惠雯说,她会继续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让它成为台湾文化的一部分,也让世界看见这门独特的手工艺术。
缠花,虽然诞生于百年前的台湾,却在施惠雯和许多工艺家的努力下,绽放出新的光彩。一根丝线,一双巧手,承载的不仅是历史,更是无数手工艺者的静心与热爱。
责任编辑:杜文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