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万物有灵

【未解之谜】用DNA谱曲?遗传学中隐藏生命密码

两位研究员打发枯燥工作的无心之举,竟然发现DNA序列中隐藏的秘密!操控音乐,就能操控人类?(《未解之谜》提供)

大家好,我是扶摇,欢迎和我一起探索未解之谜。

1984年的日本国立癌研究中心,两位研究员林健志和宗像信生正埋头向电脑输入数据,他们神经紧绷,生怕看错一个字母,因为他们正在输入的是DNA核苷酸碱基序列。大家知道DNA虽然只有四个碱基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和胸腺嘧啶(T),但是不同的排列组合却能产生各种不同的生物遗传信息。

在数字技术不发达的时代,生物科学的研究人员只能手动将庞大的、有时长达数千行的DNA核苷酸碱基序列资料输入电脑中。这工作不仅枯燥无味,而且这满眼就这四个字母,万一哪个地方出错了,查错都能查到令人怀疑人生。怎么办呢?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可以及时发现错误呢?

林健志和宗像信生突然灵光一现,想到如果输入核苷酸碱基时,电脑可以有声音响应,是不是就可以察觉到按错的字母了?此外,如果碱基序列可以组合成某种旋律,不也更容易了解和记忆碱基的特性吗?就像大家听熟了某段歌曲,如果那句走了音,立刻就能发现。

说干就干,两位生物科学的研究员跳入了音乐的海洋。

DNA音乐

音乐中每一个八度有七个基本音阶,分别是Do、Re、Mi、Fa、Sol、La、Si,而DNA核苷酸碱基只有四个,怎么匹配才好呢?

林健志和宗像信生想到,DNA之所以可以形成双链螺旋结构是因为两条链中的A和T以及G和C相互配对,为了让这配对关系同音符对应,他们选择了无论是在五线谱上,或是在协和音与不协和音关系上都对称的Re、Mi、Sol、La。

在两组核苷酸碱基对中,G与C的结合比较稳定,所以将它们配成在感觉上与之相符的低音Re和Mi,而T和A则被配成Sol和La。另外,他们知道分子大的G和A若紧邻排列,DNA的结构就会歪斜,所以决定让G和A分别代表Re和La的音阶,因为如果连续发出Re、La音,就会产生跳跃似的不稳定感觉,与DNA中G和A在一起时给人的感觉相同。

这样,G和Re、C和Mi、T和Sol、A和La的对应关系就定了下来。如果我们看五线谱就会发现,这四个音阶只和两条线相关,另外三条线都用不上,所以DNA可以用“二线谱”来表现。

两人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发表到了英国《自然》杂志上,并表示特定DNA片段演奏出来的音乐可以带来不同的感受,比如他们将人类白血病病毒Ⅱ型的碱基序列配上乐谱,然后用电子乐器演奏试听,发现这首曲子听起来有些哀伤,似乎在诉说着某种不幸。

林健志和宗像信生的通讯文章发表之后,引起了科学界的广泛兴趣,很多研究人员尝试将DNA的核苷酸碱基对应到不同的音阶。比如,美国加州大学圣塔克鲁兹分校生物分子工程学教授大卫‧迪默(David Deamer)就曾给林健志和宗像信生写信,说他在尝试将T和Mi、G和Sol、A和La、C和Do相对应后,发现由此形成的DNA的旋律更绚丽多彩、优美迷人,某种重复序列会产生细腻微妙、明亮清新的音色,胰岛素基因会变成“幸福勤劳”那样的旋律。迪默教授后来还和音乐家合作,录制了“DNA组曲”录音磁带,并设立了专卖DNA音乐磁带的公司。不得不说,这位迪默教授不仅学术能力强,这商业头脑也很厉害啊。

而将DNA核苷酸碱基与音阶玩出新高度的,则要属日本遗传学家大野干(Susumu Ohno)。因为在DNA自身内部或者与其它DNA之间,经常出现序列完全相同或非常相似的情况,所以,大野干觉得“这跟相同旋律或相似旋律的重复组成乐章这一作曲原理是一样的”。例如,传统的奏鸣曲的结构由“呈示部”“发展部”和“再现部”三个部分组成。在“呈示部”,可显示主要主题和紧接着同前面有一定相似程度的副主题。在“发展部”,以主题为基础陆续展现接受各种变化的旋律。而在“再现部”,再次出现两个主题。

因此大野干开始钻研DNA音乐,不仅仅寻找最佳的DNA核苷酸碱基与音阶的对应方式,还根据旋律来选择高音、低音等等,通过一系列技巧使得一串串DNA片段变成真正的具有旋律的乐曲,向人们展示了基因蓝图中固有的音乐性。

不仅如此,大野干还充分发挥了逆向思维,将一些经典的古典音乐变成了DNA序列。比如,他就曾经把萧邦的《葬礼进行曲》第三乐章转化成了DNA序列,发现它和人类胰岛素受体β链的、具有磷酸化酶活性的序列惊人相似。

大家知道,音乐作为一种强大的媒介,能够唤起情感,长期以来被认为具有引发个体生理和心理反应的能力,可以让人们喜悦、平静、兴奋或内省,是超越语言和文化的存在,那么如果音乐能够影响我们的情感,它是否也能对我们的DNA产生实质影响?

可能不少人都听过这个说法,如果给宝宝听莫扎特、巴赫、贝多芬等古典音乐大咖的作品,能促进宝宝大脑发育,让他们变得更聪明,甚至还能有更高的情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大野干等研究人员认为,DNA和音乐之间强烈的相似性或许就是解开这个谜题的钥匙。

“看见”声音

说起美国传奇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常看我们节目的观众朋友可能都不陌生,他的很多发明都远远超越时代,人们甚至怀疑他是外星人。尼古拉‧特斯拉曾经说过:“如果你想要找到宇宙的秘密,可以从能量、频率和振动的观点来思考一下。”(If you want to find the secrets of the universe, think in terms of energy, frequency and vibration)而奠定现代科学的天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在谈到物质时也曾表示,“关于物质,我们都错了。我们所说的物质是能量,它的振动降低到可以被感官感知的程度。没有物质。”(Concerning matter, we have been all wrong. What we have called matter is energy, whose vibration has been so lowered as to be perceptible to the senses. There is no matter.)

其实,现在科学界已经认识到,宇宙的本质就是能量,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包括人体都以其特有的频率在振动着。振动和频率是一种看不见的力量,而声音就是振动产生的声波,那么由谐和的声音组合而成的音乐,也就拥有这种默默影响人们的生活、健康、社会和世界的力量。而且随着音流学(Cymatics)的发展,人们惊奇地发现,他们竟然可以“看到”这种力量了。

那么什么是音流学呢?其实简单点说,就是以沙子、盐粒或者水作为媒介把声音形象化的方式。

其实早在一千年前,非洲的一些原始部落就通过把沙粒撒在鼓面上,通过敲击振动产生图案,并由此进行占卜。之后在1630年,意大利物理学家伽利略也进行了这样的实验,表示通过敲击产生的声音,会使铺有粉末的表面排列出图案。这类研究之后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胡克(Robert Hooke)和德国物理学家恩斯特‧克拉德尼(Ernst Chladni)发扬光大,比较系统地发展。而克拉德尼也因此被称为音流学之父。

到了20世纪,瑞士医生、自然科学家汉斯‧真尼(Hans Jenny)发明了“音流学”一词。在2002年,英国声学工程师约翰‧斯图尔特‧里德(John Stuart Reid)发明了名为CymaScope的新技术,将纯净水直接放在铺上乳胶薄膜的扬声器上。由于水的表面张力具高度灵活性,可印记一瞬间只有几毫秒的声音变化,呈现更多细节。

既然声音能够使水、沙粒等物质产生奇幻美丽的图案,那么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在聆听音乐时,人体内的液体、微粒,包括DNA也会因此而产生振动。当音乐的频率与人体自身的频率吻合或接近时,甚至能够产生共振。

也许有人会问什么是共振?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荷兰科学家克里斯汀・贺金斯(Christian Huygens)在1665年发现的一个现象。当时贺金斯曾在房间里的墙上并排放置频率接近,但速率不同的老爷钟,然后离开房间。第二天,他再次回到房间时发现,所有老爷钟的钟锤都以相同的速率同步摆动。后来有不少人重复过这个实验,可以说屡试不爽。之后,人们总结出了共振原理(Entrainment),就是一个强大韵律的振动投射到另一有相对应频率的物体上,而此振动韵律弱的物体由于受到相对应频率的周期性刺激,因而与较强的物体产生共鸣而振动。

如果音乐中的共振频率可能与人体DNA的振动频率互动,创造出细胞内的谐和共振,那音乐是不是就可能影响人体的整体健康?

音乐治病

其实,现在有不少科学家正在研究音乐作为人体治疗工具的可能性,而且还初有成果。表观遗传学(Epigenetics)的研究发现,音乐确实可能对基因表达产生影响。最近的研究显示,声波可以影响细胞活动过程。例如,已发现特定频率可以刺激或抑制细胞的生长,影响蛋白质合成,甚至调节神经递质的释放。也许大家听说过“声音治疗”这个新兴行业,就是在此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说起来,通过音乐来治疗和修复人体健康在很多古老文明中早就存在。比如,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音乐产生之初是为了治病的。据说,仓颉在造“乐”这个字时,有这么段典故。

当年黄帝大战蚩尤时,黄帝军中擂起的战鼓响声震天,把蚩尤的士兵都震晕过去了。黄帝战胜之后,为了救活这些士兵,就做了一个金属钟型的东西,也就是现在所说的乐器。这个金属的东西,中间是铜,两边是丝弦,架在木头架子上演奏。而蚩尤的士兵就清醒过来了。而仓颉就根据这件事造了“乐”这个字,因为中国五行中金对应白色,所以中间就用“白”来指代中间的铜。

在甲骨文中“乐”和“药”是没有分别的。直到后来,人们发现草本植物治病的功能,于是就在“乐”上加了草字头,变成了“药”。将音乐治疗和草药治疗区分开了。

而在中国古代,人们还相信音乐除了治病,对人的身心、思想,甚至社会和国家都有着重要作用。比如,荀子曾在《乐论》第二十一篇中提到,音乐能渗入心灵,感化人心。音乐中正平和,民众就和睦协调而不淫荡;音乐严肃庄重,民众就同心同德而不混乱。这样就会兵力强劲,城防牢固,敌国就不敢来侵犯了。反之,音乐妖冶轻浮而邪恶,民众就淫荡轻慢卑鄙下贱了,社会就会充满混乱、争夺,那就会兵力衰弱、城池防守松懈,而敌国就会来侵犯。所以,礼乐被废弃而靡靡之音兴起来,这是国家危险削弱、遭受侮辱的根源。因此,古代的圣王都看礼乐而鄙视靡靡之音。

说到这里,不由让人想到,我们在做这期节目查阅资料时,曾看到的一些有关美国流行音乐的文章。这些文章提到,有黑暗势力通过掌控音乐产业,藉由音乐的潜移默化,让更多人走向堕落。比如,他们雇用专业音乐人做出一些杂而无章,刺激魔性的曲调,让人情绪起伏波动,七情纷飞,造成了大规模人群的激进、动荡心理。同时把情色、抢劫、吸毒等都放进歌词里,让年轻人觉得自己那样就很酷,不知不觉地去模仿。

而美国一位名为杰拉尔德‧约翰逊(Gerald Johnson)的牧师曾表示,他在经历濒死体验时下到地狱,在其中的一个区域听到地球上的歌曲在播放,但不是歌手在唱,而是恶魔在唱。约翰逊说,他知道地球上的很多音乐、歌词和歌曲都是受到恶魔的启发。恶魔给这些音乐人写歌词的灵感,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地球上的人们。

这样看来,大家在选择让什么样的音乐进入自己耳朵时,真的需要更加谨慎,因为不好的音乐不仅能伤害身体,还会腐蚀心灵。我们在平日不妨多听一些古典音乐,让自己的DNA在德音雅乐中产生美好的振动。

好了,未解之谜,我是扶摇,我们下期再见咯。

欢迎订阅YouTube频道:

订阅频道Ganjingworld频道:

订阅未解之谜Telegram群组:

【】节目组制作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