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24年12月05日讯】天气转凉,叶子落下。古人看到叶子,因为水分不能输布到叶子上而枯萎落下,联想到人体到天冷的时候,人体津液无法完全输布全身,而引发一系列症状,因而取了秋燥,也就是凉燥之名。
凉燥袭人多在秋深初冬之际,西风肃杀时节,凉燥又有次寒、小寒之称。杏苏散载于《温病条辨》一书,是治疗凉燥的千古名方。杏苏散的组成包括,紫苏叶、橘皮、桔梗、枳壳、杏仁、半夏、茯苓、前胡、甘草、生姜、大枣。
从杏苏散的组成来看,临床上用来治疗虚人外感,风寒袭肺,也就是秋冬之际常见的流行性感冒或一般感冒。症状以呼吸道为主,可能出现干咳或带有黏痰,对寒温敏感,外感凉燥尚未入里化热的情况。
不过,凉燥并非真燥,假燥也,因为燥的本意为干,缺乏水分、缺少津液,杏苏散是温性药物,怎么治疗“燥”?其实这个燥要倒过来看,不要以为燥就一定是口干舌燥。
古人认为,天冷津液不能输布,水分不能完整送达身体各部分与组织,就留在组织外,也就是血管、气管、肠胃等,因此出现喉间有痰、咳嗽、肠胃水分较多等。杏苏散是帮助水分运化,帮忙水分吸收进入人体,才会有半夏、紫苏叶、生姜等温化药物。
方中杏仁苦温而润、能宣肺止咳化痰;紫苏叶辛温,微发其汗,使凉燥之邪从表解合为主药;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助杏仁宣肺止咳;前胡疏风降气,助杏仁、紫苏叶轻宣达表除痰,同为臣药;半夏、陈皮、茯苓,理气健脾化痰为佐药;生姜、大枣、甘草调和营卫,协调诸药同为使也。本方苦温与辛甘同用,符合《素问‧至真要大论》所云:“燥淫于内,治以苦温,佐以甘辛。”
《温病条辨》的作者吴鞠通引用沈目南《燥病论》说:“燥气起于秋分之后,小雪之前,燥病属凉,谓之次寒、病与感寒同类。”、“古人谓燥为小寒也。”凉燥有头微痛、恶寒无汗、咳嗽痰稀、鼻塞咽干等。由于津液不能输布,聚而为痰,故咳嗽痰稀。津液不能上奉,故鼻塞咽干。
杏苏散药效温和,不论有痰无痰,有咳无咳,天气转凉,都可以拿来保养,对气管有保护作用,对肠胃也十分好,可说是秋凉保养圣品。
还有一种燥是真燥,称之为阳燥,也就是鼻干、口干、舌干,真正的干燥,如感冒过后,咳嗽不止,没有鼻塞也没痰,一派干咳;吃抗生素没用,止咳药也压不住,可用清燥救肺汤,清燥润肺止咳,药物包括桑叶、石膏、甘草、人参、胡麻仁、阿胶、麦门冬、杏仁、枇杷叶,当中有很多润肺的药物。
另一种阳燥,叫干燥症,是全身性的问题,不限于呼吸道。除了口干、鼻干、舌干,还会眼睛干,甚至出现关节痛,这时需要滋润全身,让津液尽量进入人体组织,可以使用沙参麦冬汤生津润燥,组成有沙参、玉竹、甘草、桑叶、麦冬、扁豆、花粉等药物,有强力滋燥作用,透过滋润让组织获得水分。◇
责任编辑:黄郁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