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24年12月20日讯】2024年世界经济的一大热点,是“中国冲击2.0”问题。美欧等提出“中国产能过剩冲击世界市场”,中共则说这是“伪命题”,辩称中国的产业优势是通过充分的市场竞争塑造的,而不是靠政府补贴形成的。中共的论调站得住脚吗?本文仅从中共指令金融机构大力扶持制造业这一角度展开讨论。
强制性的金融支持制造业
众所周知,中国制造业规模在2010年超过美国,自此成为第一名,现今占全球比重约为30%。而就国内而言,制造业占GDP的比重,2011年达到峰值(32.06%),但之后多年下降,2020年降至26.18%。与此制造业占比下降相应,制造业贷款占年度人民币贷款的比重,从2010 年 的17%趋势性下行至 2020 年 的9%。为此,学界热议中国过早、过快“去工业化”问题(参见笔者“中国制造业面临危机?”)。
中共从战略角度看待制造业,将制造业当作自己的一张王牌,自然不能放任“去工业化”,对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政策做出重大调整,“十四五”规划(2021—2025)明确提出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扩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规模”。
根据银保监会数据,截至2020年末,人民币贷款比年初增加19.6万亿元,其中新增制造业贷款2.2万亿元,超过前5年总和。而且,新增制造业贷款中,中长期贷款自2020年6月后基本持续保持 20%以上的高增速,贷款总量增长和期限结构优化同步推进。
2021年前10月,制造业贷款新增2.3万亿元,超过去年全年增量;从信贷结构看,82.6%为制造业中长期贷款。截止年末,制造业贷款新增2.8万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1.8%,比全部产业中长期贷款的增速要高18.1个百分点。
2022年,制造业各项贷款新增4.7万亿元,增量为2021年的1.7倍,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33.8%。而当年中国新增贷款也就21万亿元,其中制造业占比高达22%。
2023年,新增贷款22.75万亿元,制造业是银行信贷重点投向,仅国有六大行2023年制造业贷款总规模就超过13.24万亿元。全年人民币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2.2万亿元(增加3.1万亿元),连续3年保持30%左右的高增速,远远高于一般贷款增速。
进入2024年,即使中国经济形势严重恶化,也仍在尽力扶持制造业。根据央行数据,截止11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3.87万亿元,同比增长12.8%。虽然增速腰斩,但在经济大盘动摇的情况下,如此力度也算是中共的孤注一掷了。
制造业经济效益下滑
在强力的信贷支持下,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20年低点的26.3%回升至2022年6月末的 29%。
但是,制造业自身问题重重,中共虽不惜血本,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却再度掉头向下,2023年降至26.18%。
中共急了,几乎是不顾一切地强令金融继续加大力度扶持制造业。突出的例子是2024年4月3日,金融监管总局联合工信部、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深化制造业金融服务 助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通知》,要求银行单列制造业信贷计划,持续提升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6月底,又发布了央行、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金融监管总局、中国证监会、国家外汇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的工作方案》。
在相关政策支持下,2024年前三季度制造业250,384亿元,占GDP(949,746亿元)的比重略微回升至26.36%。
制造业在巨额资金支持下产能提升,不过,中国内需不足,导致产能过剩。2024年三季度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为75.1%,低于合意区间。剔除季节性观察,中下游制造业产能利用率的绝对水平仍较弱,大多存在产能利用不足的问题。
请看另外两个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其一,2024年11月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2.5%,这是连续26个月出现负增长。其二,与此相应,202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4.0%,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下降2.3%,2024年1—10月份下降4.3%。
《中国上市公司2023年发展统计报告》显示:2023年度,制造业增收不增利。营业收入为27.85万亿元,增长 3.18%;净利润为1.50万亿元,增长-13.00%;净资产收益率(ROE)为 7.77% ,增长-2.08%。(2019年至2023年,制造业上市公司数量从2374家增加到3354家,增幅 51.35%;制造业上市公司市值从27.77万亿增加到 43.54万亿,增幅 56.77%。)
而2024年上半年,制造业上市公司营收同比增长1.4%,净利润同比下降7.3%,并且市值明显下降。(同期,上市企业中共有3,604家制造业企业,同比增长3.3%,约占上市企业总数的67.5%;市值总额约39.71万亿元,较2023年同期下降了18.6个百分点,约占上市企业总市值的49.1%。)
三大恶果已经显现
综上所述,中共金融扶持制造业,至少造成三大恶果。第一,制造业产能严重过剩,经济效益持续下滑;第二,造成了大量不良贷款,是银行业的一大风险;第三,内需不足,就向国外倾销(2024年前11个月,中国货物贸易顺差高达8,847亿美元,创历史新高),引发各国反制,大打关税战,中国国际经济处境显着恶化。
需要指出的是,金融机构其实对制造业的贷款意愿并不强,尤其是中长期贷款。因为制造业贷款具有需求量大、用款周期长、风险控制难度高等特点,所以往往面临贷款期限越长,审批越难、利率越高的问题。
事实上,早在2014年初,根据6家银行的2013年年报,制造业已成不良贷款“重灾区”。这个现象一直存在。例如,工农建交四大行2020年年报,各项贷款不良率在1.56%—1.67%之间,而制造业贷款不良率却高达4.2%—6.03%。
显然,如果不是中共当局的强制性政策,银行是不可能对制造业提供大规模贷款的。现在的问题是,款贷出来了,制造业的效益且持续下滑,风险暴露,中共当局却不买单。因为,当局在强令金融支持制造业的同时,又在文件上冠冕堂皇的说: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坚持自主决策、独立审贷、自担风险原则,做实贷款“三查”,落实好还款来源,严格制造业贷款分类,真实反映风险情况。银行有苦说不出。虽然有软抵抗(例如,截至2024年一季度,全国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3.54万亿元,同比增长26.5%,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但到9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3.88万亿元,同比增长14.8%,增速几乎腰斩;到11月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还减少了0.01万亿元),但是,不良贷款的恶果还得自己吞下。
通过以上讨论,我们可以发现:中国金融机构对制造业的扶持,并非出于经济理性,而是中共当局的强制性政策所致。中共对“中国冲击2.0”的辩解,是无法令人接受的。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首发
责任编辑:高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