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课
二、六首押“八齐”韵的古代经典唐诗
2. 送李邕 唐‧李峤
落日荒郊外,风景正凄凄。
离人席上起,征马路傍嘶。
别酒倾壶赠,行书掩泪题。
殷勤御沟水,从此各东西。
创作背景: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邕被贬为陈州刺史(今河南省周口市),这首诗是李峤送李邕出长安城之后写的。“邕”读音“雍”;“峤”读音“轿,去声。”
注释:①李邕(音雍):唐代诗人、书法家。字泰和,扬州江都人。官至汲郡、北海太守。世称“李北海”。②凄凄:悲伤貌;凄凉貌。③倾壶赠:“倾壶”是指将酒壶中剩余的酒全部倒出来喝干了。“赠”不是指赠送,而是敬酒的意思。④行书:挥笔题诗。⑤殷勤:比喻依依不舍。⑥御沟:皇宫苑墙外的小护城河道。有别于长安城外的大护城河。古代的皇宫内城有独立的排水系统,以长安城皇宫为例,明沟的水排往御沟;暗沟的水排往兴庆池。唐代的宫廷轶闻,“御沟题红[1]”、“香沟诗叶”,那题了诗的红叶就是从明沟放入,流到外面的御沟被人捡起的。⑦各东西:一语双关。首先,皇宫内城正门的御沟是东西走向;水从内城明沟排出后,流到御沟即被东西两侧分流。所以古诗中常用“御沟”这个词来比喻分离。例如:西汉‧卓文君《白头吟》:“蹀躞御沟上,沟水东西流。”北周‧王褒《别王都官诗》:“东西御沟水,南北会稽云。”第二,李邕要去的陈州刚好在长安城的东边。
全诗大意:落日在荒凉的郊野尽头,此情此景让人感到凄凉、悲伤。即将远行之人从饯别宴上站起,那马儿在路旁嘶鸣。将离别的酒都喝干了吧,我含着眼泪题写送别的诗句。就如那依依不舍、刚流入御沟的水,从此各分东西。
诗评:傍晚送别,并不是远行之人要赶夜路,而是在离官方驿站不远的亭子内设宴饯行,之后李邕去驿站休息,第二天起早赶路。李峤也要赶回长安城,因为戌时宵禁,第二天卯时要上朝。唐‧李白《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本诗“落日荒郊外,风景正凄凄”借场景来烘托离别时的气氛,借“征马路傍嘶”来诉说离别时的不舍之情。清代卢麰、王溥编注《闻鹤轩初盛唐近体读本》评曰:五、六(句)赠酒曰“倾壶”,题书曰“掩泪”,是诗家琢句作致处。“御沟水”上缀“殷勤”二字,令陈语顿有情趣。
3. 送张五諲归宣城 唐‧王维
五湖千万里,况复五湖西。
渔浦南陵郭,人家春谷溪。
欲归江淼淼,未到草萋萋。
忆想兰陵镇,可宜猿夜啼?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冬,当时王维在朝中担任吏部郎中(从五品)。他送好友张五回宣城。张諲,在叔伯兄弟中排行第五,故称“张五”。据元‧辛文房《唐才子传‧卷二》记载:“諲(音因),永嘉人(浙江温州)。初隐少室下(嵩山),闭门修肄,志甚勤苦,不及声利。后应举,官到刑部员外郎(正六品)。明《易象》(《易经》),善草隶,兼画山水,诗格高古。与李颀友善,事王维为兄,皆为诗酒丹青之契。”因为《唐才子传》毕竟不是正史,如果张諲的祖籍是永嘉,那他一家很早就移居到了宣州的南陵县,唐代宣州的治所在宣城,南陵县是其下辖的一个县。本诗中的一些地名及景色,更像是张諲给王维描述家乡的景色,然后王维用诗的语言表达出来。因为不管是古诗文、正史、野史,都没有资料显示王维去过宣城一带。
王维写给张諲的诗现存14首,其中一首标题为“故人张諲,工诗,善易卜;兼能丹青、草隶、顷以诗见赠;聊获酬之。”从这个标题可以知道,张諲是诗、书、易、画四绝,并得到王维的赏识。
注释:①五湖:五湖指的是太湖、洞庭湖、鄱阳湖、洪泽湖、巢湖。安徽宣城市、南陵县刚好在太湖的西边。②况复:何况、况且。③渔浦:水边渔村的渡口。“浦”的原意为“水滨”。④南陵郭:指南陵县城,汉朝时称“春谷县”,南朝梁武帝时期改为南陵县,一直沿用至今。⑤春谷溪:南陵县附近有丫山及卧龙大峡谷,那里溪流众多。⑥淼淼(音秒,上声):形容江水空阔无边。⑦草萋萋(音妻):萋萋,草木茂盛貌。“草萋萋”的言外之意是说,张諲还没到家,春天已经先到了。唐代从长安城到南陵城,在不赶路的情况下,至少要三个月。路线大致是从长安途经商州下襄阳,然后乘船沿长江南下至九江,继续乘船至铜陵,走陆路至南陵县。张諲在冬月出发,到家时已经是春二月。⑧兰陵镇:张諲家在南陵城外的村镇名,在丫山下的漳河沿岸,此处有“渔浦”,山上偶尔还能听到猿啼声。⑨可宜:适合。
全诗大意:五湖离长安城有千万里,更何况宣城在太湖的西边。张諲的家就住在南陵城外漳河边的渔村小镇,那水边有渡口。村落的后面是丫山的溪流及峡谷。想要回到家乡,要乘船航行很长的水路,江水浩淼无边;估计还没到家,春天已经先到了,家乡会是芳草萋萋的景色。您回忆说在兰陵镇有时会听到从丫山上传来的猿啼声,如果是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听到这样的声音难道不会动相思之情吗?
诗评:首联以“五湖千万里,况复五湖西。”表达张諲归乡路途的遥远。颔联却转而描写张諲的家乡,山清水秀的渔村小镇。颈联“欲归江淼淼”,写水路的艰辛;“未到草萋萋”写旅途时间的漫长,令人生出近乡情怯感慨。尾联“忆想兰陵镇,可宜猿夜啼?”古人在诗文中常有这样的感概,听到猿啼,特别是夜里,会让人动离别之悲、相思之念。南朝宋‧何尚之《华林清署殿赋》:“哀鹤唳暮,悲猿啼晓。”南北朝‧萧诠《赋得夜猿啼诗》:“桂月影才通,猿啼迥入风……别有三声泪,沾裳竟不穷。”唐‧杜甫《九成宫》:“哀猿啼一声,客泪迸林薮。”
这首诗用词极精炼,并采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创作。清‧屈复《唐诗成法》评曰:一二(句)已虚写宣城,三四实接;五六复虚写,七又实接,八又虚写,虚实相间法也。
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创作背景:公元749年春天(唐玄宗天宝八年),李白客居济州(今山东省济宁市),他听说好友王昌龄被贬官至龙标(今湖南省洪江市黔城镇)当县尉(九品),写了这首诗寄给王昌龄。“左迁”即贬官之意。古人在诗评中也有将此诗的标题简称为《寄王昌龄》。
注释:①杨花:柳絮。杨花落尽之时已经是暮春三月;杨花随风而去,飘泊不定,隐喻了王昌龄与李白当时的际遇。②子规啼:“子规”谐音“子归”,盼望游子回家。所以诗人闻子规啼而感伤。③五溪:指雄溪、蒲溪、酉溪、沅溪、辰溪。在湖南省西部和贵州东部,唐代属偏远地区。④愁心:担忧之情。⑤夜郎:夜郎国。从今湖南省沅陵县(夜郎东)至贵州省桐梓县(夜郎西),这一地区在西汉时期曾有一个夜郎国,后归属汉朝。
全诗大意:暮春三月,当杨花落尽,随风飘泊不定之时,我听说您被左迁至比五溪还要偏僻的地方担任龙标尉,如听到子规啼一样,我心中充满了悲伤。愿将我对您的担忧之心托付给明月(因为月光遍照两地),随风一直到夜郎的西边,不管您在何处,都能收到我的关心及问候。
古人诗评:明‧高棅《批点唐诗正声》:太白绝句,篇篇只与人别,如《寄王昌龄》《送孟浩然》等作,体格无一分相似,音节、风格,万世一人。
明‧胡应麟《诗薮》:太白七言绝,如“杨花落尽子规啼”“朝辞白帝彩云间”“谁家玉笛暗飞声”“天门中断楚江开”等作,读之真有挥斥八极、凌属九霄意。贺监(贺知章)谓为“谪仙”,良不虚也。
5. 画眉鸟 宋‧欧阳修
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
始知锁向金笼听,不及林间自在啼。
注释:①百啭千声:形容画眉鸟叫声悦耳动听、清脆响亮、婉转多样。②金笼:指贵重的鸟笼,如金丝笼。③听:读音“他定切,ting4,去声。”
全诗大意:画眉鸟的叫声悦耳动听、清脆响亮、婉转多样。它在万紫千红的山花中,在高低不一的树木中,自由自在地飞翔鸣唱。听到画眉鸟欢快的叫声我才认识到,那些被锁在贵重鸟笼内画眉鸟的叫声,真的不如它们在山林间自由自在时的叫声好听。
诗评:这是一首寓意深远的七言绝句,锁在金丝笼内的画眉鸟发出的声音,是禁锢后的叫声。当然比不上画眉鸟在树林中、原野上自由自在飞翔时,欢快的鸣唱声。
6. 溪居 唐‧裴度
门径俯清溪,茅檐古木齐。
红尘飘不到,时有水禽啼。
创作背景:裴度是唐朝中期的大臣、诗人。他因积极主张削藩而被刺杀,受重伤。虽多次出镇拜相,却一直无法推行自己的政治主见。后辞官回东都洛阳隐居终老。本诗正是裴度这个时期的作品。
注释:①门径:当门的小路。②茅檐:茅草屋的屋檐。③水禽:水鸟。
全诗大意:隐居之处,出门即可俯瞰清澈的溪水,茅檐与一些老树的高度平齐。这里与红尘俗世隔绝,经常能听到水鸟的鸣叫声。
古人诗评:明‧周珽《唐诗选脉会通评林》:文宗时,阉竖擅威(宦官专权),天子拥虚器(有名无实),裴度不复有经济之意,乃治第东都集贤里,作别墅,具燠馆(暖室)凉台,号绿野堂,(水)激其下。此令公(中书令的尊称)自叙溪居之幽,盖罢相后所作也。
三、附注:
1. 北宋‧李昉等《太平广记‧卷一百九十八》记载:中书舍人卢渥应举之岁,偶临御沟,见一红叶,命仆搴来。叶上乃有一绝句,置于巾箱。或呈于同志。及宣宗既省宫人,初不诏,许从百官司吏,独不许贡举人。渥后亦一任范阳,独获其退宫人,睹红叶而吁怨久之曰:当时偶题随流,不谓郎君收藏巾箧。验其书迹,无不讶焉。诗曰: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译文:中书舍人卢渥应举那年,偶然走过宫墙的御沟,看水上有一枚红叶,他叫仆人拿过来,一看,红叶上题了一首绝句,把它放在装衣帽的小箱中,有时拿出来给朋友们看看。到唐宣宗李忱的时候,裁减宫女,开始时无正式诏书,口头通知准许宫女嫁百官司吏,惟独不允许嫁给举人。卢渥后来到范阳任职,恰巧得到了一名从宫中退出来的宫女。她看到了红叶,感慨万千,过了一会儿才说:当时只是偶然题诗放在水中,没曾想却在郎君的箱子中收藏着。一看笔迹,果然是她写的,两人都为此事奇巧而惊讶。那红叶上写的是:“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
点阅【跟我学唐诗】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