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中国建筑•名胜古迹

孝母塔──海春轩塔的故事与中华科技文明

一座密檐塔。(公有领域)

清嘉庆年间纂修的《东台县志》记载,海春轩塔位于西溪南广福寺侧,据说是唐代尉迟敬德监造,塔顶上刻有题名。当初建造这座塔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镇海和导航,因此塔又被称为“镇海塔”。又据清光绪《扬州府志》记载,“海春轩寺塔唐尉迟公监造塔顶题名尚存”。

建造海春轩塔的故事

海春轩塔初名“孝母塔”,这和唐代开国大臣、鄂国忠武公尉迟敬德的人生经历有关。尉迟敬德幼年时曾与母亲逃难至西溪居住。当时的西溪是一个海边渔村,渔民在海上捕鱼时常遇浓雾或风浪,导致海难频发。遇难的家庭,老弱妇孺在海滩上哭成一片,哭声回荡海上。心地善良的尉迟母每次见到这样的场景都泪流满面,苦于自己无力援救,于是她嘱咐儿子尉迟敬德:“将来若有机会,定要在这里兴建一座塔,点燃灯火,让渔民出海能够辨识方向,减少人命事故!”尉迟敬德跪地回应:“孩儿谨遵母命,铭刻于心。”

尉迟敬德像,取自清刘源绘、朱圭刻《凌烟阁功臣图》。(公有领域)

后来,尉迟敬德辅佐李世民开国平天下,成了大唐的大功臣。尉迟敬德在崛起后,为母亲圆梦,上书唐太宗,请求在西溪兴建引航塔楼。唐太宗允许了这项提案。塔建成之后,起了镇海和导航的作用,因此被称为“镇海塔”;西溪百姓敬称这座塔为“孝母塔”、“尉迟塔”。

塔的底层正对大门有一尊佛像,是“未来佛”弥勒的法身立像,不是我们常看到的大肚弥勒佛。底层往上的每一层都塑有八尊佛像与佛龛。自从有了这座宝塔引导,渔民们出海能平安返家园了,因此人们把宝塔称为“定海神针”。从前,塔东面是大海,沧海桑田,因为潮水带现在退后了几十公里,现在海春轩塔的周围都是城镇农田了。

海春轩塔的建筑特色与成就

海春轩塔位于江苏省东台西溪古镇南部的泰东河畔,是江苏境内现存最老的古塔,这座古塔有着令人惊叹的神秘内涵。

中华文明 密檐青砖宝塔

初时,海春轩塔建在风势强大的海边,为了确保塔能屹立不倒,所以在建筑设计上有很大的巧思。整座古塔为七层八角砖造结构的密檐青砖宝塔。因此,此塔虽然位于江南,却与江南大量的阁楼式古塔有着很大的不同。

塔各层的“出檐”以叠涩方法挑出、收进。图为小雁塔的出檐(局部)。(公有领域)

密檐式宝塔在唐代及唐代之前的南北朝时代是主流,现存的唐代密檐砖塔几乎都是这种结构的。底层以上各层有“出檐”[1],每层檐之间距离较小,形成密檐。各层的密檐以叠涩方法挑出、收进。叠涩是一种古代砖石结构(有时也用木材)建筑的砌法,一层层堆叠向外构成“出檐”,承担上层的重量,檐下出菱有牙子的装饰。

塔檐紧密相连,塔外多不设门窗,有的虽有门窗,但仅作采光、通风之用,不能登临眺望。塔的外形逐层收分,但顶层收分微小且高度又高于它层。塔身的底层和塔下的法身像座,都比较高大,展现佛教内容的雕刻图案等,主要集中在这里。

建筑科技的成就 糯米汁砌造的青砖高塔

海春轩塔底层直径约7.2米,高达20.8米的塔身从泥地里拔地而起。塔不用台基,采用加厚底壁,夯牢地基,直接建在泥地上,非常结实坚固。青砖取用天然的黏土精心烧制,坚硬无比,青砖之间则用糯米汁黏合。青砖加糯米汁砌造的塔,不用台基,矗立一千三百年的风采,让人惊叹这建筑界的一大奇迹。

塔的每一层内缩,使得来袭的风暴螺旋式地往上发散,而不会伤到塔体。在塔的顶端安装的是200公斤重的铜葫芦,代替一般的灯火。此铜葫芦非一般金属,不怕火烧,不畏雨蚀,人称风火铜,还能“分风”,再大的台风从这里经过,也会绕道而走。更神奇的是,这风火铜葫芦随着光线不同,能变幻成七种色彩,使宝塔能充分发挥导航作用。

海春轩塔,尉迟塔,是展现高妙的建筑科技成就与人文特色的古塔,也是一座神传文化的指标,千多年来遭受水灾和地震无数,屹立至今,彰显神传文化古文明的伟迹!回归古典传统文化,我们也和神传文化再次接缘。

尉迟敬德还监制了当地的护国寺。勇武忠义的尉迟敬德是大唐开国的大功臣,他的一片孝心实现母亲的慈悲世人的心愿,留下了屹立千年不倒的海春轩塔,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忠、孝精神和仁慈善德的光辉。

——

出檐:“出檐”是突出于屋身或檐柱外的屋顶,作法以下列四种为主:一、椽出檐:即使用圆、方形椽条出檐,多用于北方建筑,我国南方建筑以板形椽条为主,故不适于采用此法。二、斗栱出檐:即使用斗栱支承出檐,多用于宫殿及大寺庙。三、砖叠出檐,多用于古塔。四、“桃”出檐,纳西族的建筑风格,出檐悬桃。@*◇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