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23年07月18日讯】(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记者黄捷瑄台湾台北报导)“现在政府说要我们创新创新,政府要的创新我不知道是什么。像以前是骑马,现在是骑摩托车,这叫创新吗?”演出掌中戏超过一甲子的陈锡煌对《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时报》说:“传统的东西很好,但不是每一个都那么好,不好的东西我不要,我把好的东西加进去,让它更完整,这是我的创新。”
“掌中戏”俗称布袋戏,约在十九世纪中叶随着福建的移民、艺人传至台湾。其主角是配合手掌大小,宽、高都不到一尺,略呈正方形的戏偶。形如庙宇,宽四至六尺,深不及两尺的彩楼,是为戏偶量身打造的舞台。
“一人谈笑千古事,十指弄出万军兵”这句出现在彩楼上的对联,意味着主演虽然有一到两位的“助演”(二手)协助操偶,但他需要演绎所有角色的口白,操偶时要允文允武,左右开弓,呈现生(男)、旦(女)、笑(笑生或丑)、花(净)、下七角仔(七种下阶层的人物)的各种姿态,同时指挥包含锣鼓管弦的后场,在彩楼的“走马板”(偶的地平面)上演绎历史传奇、侠义故事。
这种以台语口白、现场乐团、小型戏偶及操偶技巧为特色的传统戏曲,诞生于庙口的外台戏演出。自从1970年代电视布袋戏风靡全台,趋向动漫造型的戏偶及东西洋音乐混用的配乐取代传统布袋戏的形象之后,掌中戏逐渐淡出商业舞台,现在是受国家保护的文化资产。
陈锡煌是台湾唯一获得“重要传统艺术布袋戏类保存者”、“古典布袋戏偶衣饰盔帽道具制作技术保存者”两项国家级登录的掌中戏演师。他通晓掌中戏的每个细节,致力于使其“更完整、更细致”,提升剧种的艺术性及价值。
今年93岁(1931年生)的陈锡煌,及至他这一辈,家族三代以掌中戏为业,其父亲李天禄(1910-1998)在他出生的同年,创立了近代最知名的剧团之一--亦宛然。“亦”字形如戏偶,意指“也”,取戏偶栩栩如生,宛然如真人之意。这到今天仍然是陈锡煌对掌中技艺的终极追求。
“尪仔(偶)请出来就是要代表人。”陈锡煌讲到操偶时,总是用“请”这个动词,“我把偶当成人,而不是把他当偶。把他当偶,他可能不高兴给你请。”人的走路、行为要端正,因此操偶的第一课亦是把偶请得“正”。
父亲的身影
在传统戏曲兴盛的年代,李天禄就以大胆创新闻名。1935年,他曾以活动布景,配合灯光演出《李世民游地府》,与当时戏金最高的戏班卢土水“宛若真”、许天扶“小西园”同场较劲,吸引了最多观众,从而晋升一流戏班之列。
日治初期,两岸交流未完全断绝,带着清代宫廷气质的中国京班在台湾的戏院驻点演出,掀起热潮。热爱京剧的李天禄被其完整的套路、更为紧凑的锣鼓点所吸引,将京剧的后场、口白、唱曲用于布袋戏;京剧脸谱、服饰、盔帽也用於戏偶的造形。
戏偶的台语口白说着说着,会来一段京剧唱曲,这种特殊的风格被称为“外江派”。外江系外来剧种之意,卢土水、许天扶也深受京剧的影响,这使外江派成为北部布袋戏的特色。
工艺实力成就“亦宛然美学”
李天禄在建立“亦宛然”时,搜罗了上千个戏偶,留下主要来自泉州的精品,因此陈锡煌和弟弟李传灿(1946-2009)从小就在耳濡目染中继承了这种古典细腻的品味。
由于泉州制作的偶头道具时而断货,头戴也非常昂贵,因此李天禄要求他们兄弟能演能做。李天禄在1993年撰写的文章〈情缘、戏缘、师生缘〉中提到:“亦宛然”秉持会演出必会做道具,大从雕刻、木偶、手、脚、头盔、衣服,小至刀、枪等全是自己来,因演出必须自己做道具较合适,若假借别人,就不大适合,所以做一个艺人具备条件需有耐心的研究技艺、口白、剧本、道具、音乐及随时观察人、事、物,甚至三教九流,才能揣摩出各种动作语言。
陈锡煌被师兄弟昵称为“万能的”,这种从做到演,从“形而下”贯穿到“形而上”的能力,成为陈锡煌实现创意的基础。
自创剧本与“金光戏”之名
1940年代中期,“亦宛然”以同时期的通俗小说为蓝本,演出持续数年不坠的少林寺系列。某次小说“断版”,李天禄首开先例,请陈锡煌的汉学老师吴天来担任排戏先生(相当于今天的编剧),来接续情节。
排戏先生会依据观众的反应决定剧情的发展,也会结合主演的特长加以发挥,结果比原著还受欢迎。自此,掌中戏剧本脱离历史章回小说的框架,也就是后来所谓的“金光戏”的雏形。
“金光戏”盛行于1950年代中期至1960年代中期,特色是剧情、角色天马行空,戏偶造形千奇百怪。其中最著名的戏出是由吴天来与新兴阁二代钟任壁合作的《大侠百草翁》,该剧在剧院连续演出了两千多集。
“金光戏”的名称原初指的是剧本的类型,而不是特定的表演模式。陈锡煌告诉《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是记者听错,把“气功戏”写成了“金光戏”,神佛才有金光,因此金光戏不是正确的说法。早期吴天来为“亦宛然”排戏时,背景为少林寺,主角身负内功或气功,因此得名。
陈锡煌在演示气功对打时,两个偶隔空交手,不碰到对方,但透过偶的动作,两个偶之间似乎有无形的力量传递。
现在谈到“金光戏”普遍指的是声光效果、大型布景、东西洋音乐唱片的使用,事实上这些元素在过去基于表演效果或政治因素,很早就被剧团吸纳与运用,但没有固定的模式。不过在1949年、二二八事件之后,国民政府禁止外台演出,多数剧团转向内台表演之后,这些元素因为表演空间及商业模式的改变得到进一步强化。至于大型戏偶也是为了能让戏院后排观众能看清才放大的。因此有关金光戏的许多概念,是随着布袋戏由外台转入内台而被后人叠加的。
1970年代电视布袋戏成为主流,东西洋音乐混用、大型戏偶的表演形式进一步深植人心。在这样的演进及对比下,有利于表现操偶技巧的小偶,能配合主演即兴演出并具有传统戏曲韵味的锣鼓管弦,一人口白,还有庙宇造形、适应戏偶大小又便于移动的彩楼,逐渐化约成现在人们所认知的“传统”或“古典”布袋戏特征。事实上,即使像锣鼓管弦的“传统”,在布袋戏的发展中也是经过南管、北管、京剧的多方尝试,才沉淀出今天的样貌。
对于布袋戏从传统到现代的演变,“宛然派”是保留的。
“传统与现代不一样的地方很多,科技不能叫创新,有些人去研究科技,这没什么有趣的,南部的剧团靠电力制造声光效果。”对陈锡煌来说,大型的金光戏偶无法呈现小偶的细腻身段,“以前南部也有很好的操偶技术。现在的(大)戏偶太重了,偶请不正。偶没有必要变大,台北还是一样用小的偶在演。看不到偶看什么呢?认衣服,主角都有特定的服装颜色。有些人看偶头认不出来角色是什么,就是认衣服。”
教学相长 研究不懈
李天禄的故事曾被电影导演侯孝贤搬上大萤幕,这部《戏梦人生》在1993年获得坎城影展的评审团奖。如果说李天禄有明星般的气质,陈锡煌则像热爱研究的学者。
“我到五、六十岁才知道,掌中戏是可以一直研究的东西。我觉得布袋戏可以再进步。”陈锡煌说。
陈锡煌指的是1984年,眼看传统掌中戏就要覆灭,在李天禄的支持下,“亦宛然”的前后场老师义务到板桥莒光国小开启承传教学。因为教学,陈锡煌开始想怎么教学生,问自己:“动作如果改一改,会不会更好?”
其实陈锡煌从小就是个乐在观察,然后动脑筋研究的人。
《掌艺游侠》记载了一段极富戏剧性的故事,陈锡煌19岁担任李天禄的二手时,一次疑拿错戏偶引起父亲勃然大怒,拔起鼓架砸向陈锡煌。虽然陈锡煌跑得快,逃过一劫,但一度灰心改行卖水果。李天禄的拜把兄弟--西螺新兴阁班主钟任祥知道此事后也为陈锡煌抱屈。陈锡煌后来到南部投靠“祥叔”一段时间。
他观察到祥叔请小旦婀娜多姿,于是揣摩其中的技巧,改进小旦走路的姿态,让“她”抬腿走路,并为戏偶加上长发,发展出从照镜、整妆、看鞋、就坐、梳头、甩发、起身、回头的一整套眼神与动作,来展现女子的温柔婉约。
在偶戏的世界里,翻、转、跳跃等对人来说高难度的动作其实相对容易;看起来很平淡的走路、拿书、写字反而困难。陈锡煌特别重视细节,例如南部的偶走路会走一步顿一下,但是人不会这么走,陈锡煌将其改成连贯的动作。有老戏迷形容,“煌师请尪仔,特别‘软Q’”。
这只是陈锡煌“创新”的一小部分,小生开扇、老人抽烟、跳加官翻动写着吉祥话的加官条,经过他设计专属道具,动作都更加丰富生动。南部戏班擅长的拳脚招式,只要好看,陈锡煌就学起来,然后加以发展。但这些细节不说,一般人很难看出来。
“我请尪仔怎么样呢?虽然跟人没有十分像,至少还有八分、九分。”陈锡煌自信的说。由於戏偶并不大,因此过去“听戏”的重要性大于“看戏”,陈锡煌曾经编一出没有口白的《巧遇姻缘》,完全以偶的肢体动作及后场音乐来开展剧情,这意谓着将操偶的技艺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
“如果(演师)对偶戏没兴趣,有钱赚就好了,工夫不会进步,总是用原来的东西。”陈锡煌形容传统是“酵母”,“有旧的才有新的”,“我创新创什么新呢?传统有不好的地方,我把它调整到更好,我的创新就是这样”。
陈锡煌传统掌中剧团的主演陈冠霖透露,老师的日常是看动物频道,观察鸟怎么叫,老虎怎么动,看叶问的武打招式,“他每天都在想,怎么样让布袋戏更好”。
“艺”力惊人 走向世界
陈锡煌在传统戏曲中锻炼出的“艺”力是惊人的。2001年,他受到台原偶戏馆馆长、荷兰偶戏学者罗斌的邀请担任“驻馆演师”,开始了七年与剧场编导及外国偶戏团的合作。
导演伍珊珊形容:“陈师傅让我看到艺术家的创意能力,他永远安静的在那里,随时准备好了,你导演需要什么,只要给他一个结构,他就有办法给你内容,而且表现出来的东西,超乎你的想像。”(注1)
对于最看重“艺”的陈锡煌来说,剧种的进步不在于变或不变,而在于用心不用心;传统不是不能改变,而是在了解剧种特性的基础上,在明确终极目标的原则下,以提升技艺为核心的改变。
传统与创新并存
七年出国三十多次,足迹几乎踏遍全球之后,陈锡煌不免感慨,懂得文化的外国人,愿意千里迢迢来看戏,但传统戏剧在台湾却非常弱势。凭着一股“艺术的东西不能给外国人看不起”的志气,2009年,陈锡煌以自己的名字成立“陈锡煌传统掌中剧团”。
“国家要有文化才会强。”陈锡煌说:“如果我们文化很强,外国人都知道‘你们台湾很有文化’,大家都会来亲近。”
他给自己立下“传艺未完成,誓愿老不休”的座右铭--活着一天就研究一天,活着一天就把这门技艺传承下去。他坚持:“传统的东西很好,要创新可以,但没有传统的东西绝对不可能有新的。”
台湾的布袋戏有许多流派,各家有其拿手绝活,在商业竞争中“留一手”也无可厚非。但对于陈锡煌来说,“留一手”没有什么意义。为了让学生看清他的手部动作,他用薄纱做成偶身,并且不厌其烦地示范动作给学生看,直到学生掌握要领为止。
学布袋戏十几年的陈冠霖说,“陈老师真的是很大方,不怕你学。我以前也问过其他老师,反正他就是打一次给你看。老师我可以再看一次吗?没有了,就一次。可以录吗?不可以录。他就这样教你了啊!陈老师不是,师父你手是怎么做的?他就比给你看,他真的不怕你看。陈老师真的是很无私的在教学。”
除了传承老东西,陈锡煌也总是鼓励学生持续学习与创造,这份热情也鼓励着学生一起前行。
“动作这种东西,要一直精进”,陈冠霖说:“师父讲要每天进步,虽然教你武戏这样打,但是你也可以参考人家电视上的武打怎么做。就是把一些身段动作加入到你的戏里面,自己去思考”,“他每天都有新的知识跟你讲。师父都一直在进步,那好像我们也不能停止,我们也不能有中断”。
带领英国挺过二次世界大战、非常喜欢画画的英国首相丘吉尔,曾就传统与创新表示:“缺乏传统的艺术如同没有牧人的羊群。缺乏创新,便是残骸。”(注2)传统及创新必须同时存在,艺术才能经得起时代的考验。顶着时代的逆风,陈锡煌不仅承传技艺,他对创新的坚持,也深化了这门技艺的价值。
培养观众“很难”
陈锡煌指导的艺生吴荣昌(弘宛然古典布袋戏团)、黄武山(山宛然剧团)、陈冠霖、陈韦佑(彰艺园掌中剧团)每年都在传统艺术中心宜兰园区演出二十几场。但从教育到社会的整个环境,对传统戏曲都不是太友善。小朋友对台语是陌生的,人们对锣鼓锁呐的音响是回避的。
从农业到工商业的时代剧变,陈锡煌的感受特别强烈:“以前大家爱看连本戏、连续剧。今天艋舺,明天稻埕,人会追着看,所以人会越来越多,那是农业时代,差不多六、七十年前,大家会互相邀约。现在没有了。”
就连过年的气氛也渐渐淡薄。“以前旧历年过年是非常非常热闹,鞭炮、锣鼓、乒乒砰砰,热闹到天亮,现在的人不知道为什么要这么肃静。”他感叹:“现在的人不一样了。时势不一样了。”
台上热闹滚滚,如果戏台下没有观众,构不成一个健康的、能让戏曲生生不息的环境。但即使学校办理传统戏曲的推广活动,“点”的接触也很难与传统戏曲所需要的耳濡目染相提并论。因此不止培养新一代传承技艺难,连培养观众都很难。
“观众很难培养,我也不知道要怎么培养。”陈锡煌摇摇头说:“培养需要很长时间,要培养到小孩子听得懂台湾话很困难,所以文化部和教育部要合作,不合作不行。从小孩子开始,教他们台湾话,让他们听得懂,孩子才会看。孩子一般到三、四年级就知道了,从小一直教一直教,一直给他看,看久了他自然会有兴趣。”
传统文化既接近又遥远
对于传统文化的流逝,侯孝贤曾就《戏梦人生》谈到:“透过这部电影,我在试着探索台湾失去的传统文化的价值……我们已经远离自然,人变得像木偶一样--他失去了做自己主人的力量。‘木偶大师’(《戏梦人生》英文片名“The Puppetmaster”直译)代表了我对我们文化丧失的哀叹。”(注3)
2018年,以陈锡煌为主角的纪录片《红盒子》上映,该片导演杨力洲将偶衣之下那双坚毅的手呈现在大银幕上。一些年轻人第一次看到台湾有如此精致又精湛的技艺。
在2017年的首映会后,杨力洲说:“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有没有信心,靠自己的力量把她(掌中戏)留下来,或我们还要漠视多久,目睹表演艺术的崩毁。”
很幸运,在老艺师、文化界、新生代的努力下,今天看到的掌中戏或许并不是“最后一眼”,只是从大众变小众,从主流变伏流。这个根植于常民社会的传统戏曲,以其民族特色、人情义理、即兴幽默,还有数百年累积下来的深厚技巧,吸引了一批不离不弃的戏迷。这样的传丝文化犹如存在于现代人的指缝间,既接近又遥远,等待人们去发现,去接触。◇
注释:
注1:《掌艺游侠》,页130。
注2:转引自奇美博物馆《时代的脸孔》肖像画特展。
注3:转引自维基百科“戏梦人生”词条,原出处Chiao, Peggy Hsuing-ping. History’s Subtle Shadows. Cinemaya. Autumn 1993, (21).
参考资料:
*《人间百年巨匠:民族艺师李天禄》,国立传统艺术中心,2006年。(资料来源:国家图书馆 台湾记忆 //tm.ncl.edu.tw/)
*郭端镇,《掌艺游侠—陈锡煌生命史》,台北市政府文化局,2010年12月。
*吴佩佩,文化部《台湾大百科全书》,“陈锡煌”词条。(网址://nrch.culture.tw/twpedia.aspx?id=14052)
*陈锡煌大师的学思历程,2016年3月22日,YouTube频道《台大演讲网》。(网址://youtu.be/Nt1hjRzil1g)
*《红盒子》映后座谈,2017年11月11日。金马奖YouTube官方频道《TGHFF》。(网址://youtu.be/S3GPc2TNnO4)
延伸阅读:
*煌师掌中戏学校|《巧遇姻缘》
*陈锡煌布袋戏|《济公传》
*一起来追剧:“陈锡煌传统掌中剧团”脸书
责任编辑:施暮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