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惠林:省思“科技与永续发展”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23年03月24日讯】美国硅谷科技公司OpenAI推出聊天机器人服务“ChatGPT”迅速爆红,不但引来一阵热议机器人、AI、科技发展对于人类究竟是好或坏的老问题,也让我们思考“科技引进,到底会是进步还是退步?”
早在千禧年开展之际,关于“知识经济”、“新经济”的讨论就异常热络,而“如何将知识让科技更上一层楼,进而创造高经济成长率”就是关切重点,于是发展“知识密集产业”乃成为政府政策,而“高科技产业”就成为主角。如何将“散于民间的知识”之中的“创意知识”,有系统地、有形地结集、传送,让创新发明更快更多,就成为关键。那么,“技术无止境”、“科学万能”、“人定胜天”的迷思也就有意无意地在现代人身上展露出来。
追求技术进步成主调
自18世纪工业革命使全球经济一飞冲天以来,“技术进步”就被认定是关键因素,而“技术进步无穷尽”也曾被认定,于是“透过技术的进步,资源的使用及创造很可能永无止境”,而永续发展也得到肯定。纵使有罗马俱乐部的“成长极限”悲观论调出现,人们对科技似乎偏向正面、乐观,而无止境的进步也在电脑、网际网路等等高科技产品面世之后被较乐观的认定,如今AI的发展也似乎相互印证。不过,纵使科技会不断进步,但高科技所伴随的风险是否愈高呢?
众所周知,科技进步依赖电力,一旦电力不继或管理失当,造成的损害是否相对大?不说大规模停电和经常传出的断电、跳电风险,每个活生生的行为人由于科技的愈见发达,原始的求生本能会不会愈来愈消褪,甚至于有朝一日丧失殆尽呢?
除了一旦出现意外,现代科技用品即停摆无法使用外,科技愈发达,其发出的能力愈大,一旦用在作奸犯科事务,反而会对人类产生无比的危害。举例来说,诺贝尔发明炸药,若用来开采矿产或作为建设之用,固然可在物质层面上造福人群,一旦作为战争用的各式武器上,其祸害实在难以计量。电视、电影中的战争情节固不必说,就现实生活中的几次大战之惨状,以及日常生活里恶徒更方便作案,而善良无辜民众的安全威胁更大已可知一斑。
人心沦丧愈见严重
分析至此,一个根本性的课题就浮现出来了,现代科技产品是“工具”,其本身设计不良或使用者疏忽所产生的不安全性,固然愈来愈高,最严重的是有些“人”刻意使用它来戕害同类。所以,让我们深自思考的是:“人心为何愈来愈沦丧?”这种现象与科技的进展是否呈现极高的正向关系?
我们知道,现代科技的进步几乎已等同于物质享受的提高,而物质的提升是否会腐化人的心灵?尤其金钱游戏出现以后,求利的欲望更加速人心的腐化。再加上电脑的威力,让人际之间已被资讯网路替代,人与人的直接交流愈见淡薄,“人性”也就愈见消蚀。在此种演化过程中,现代总体经济学也扮演着推波助澜的要角。
一来“量化”的当代经济学只强调物质面,由“国民所得”指标的广泛使用,以及各国政府莫不全力追求该指标的提升,已可得知现代经济学所发挥的威力之强了。二来为了加速经济成长,亦即为求经济成长率数据的增加,如今大家已都不约而同的强调“科技”,而R&D的促进就是最典型的代名词,不幸的是,当前所谓的R&D或科技,不但已失去人文理念,甚至于已与生活必需脱节,可以说奇技淫巧已悄悄注入并朝全面掩盖迈进。此外,生物科技的高度发展,复制人的出现似乎已是早晚之事,“真人”将何去何从已非杞人忧天的课题了。
因此,政府利用政策极力促使科技的“进步”是否必须改弦更张了呢?
永续发展的诠释
“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的生命,生活的目的在增进人类全体的生活”,这两句话可以是“永续发展”很传神的阐释,但现时的人间,背离这种境界可说愈来愈遥远。
“人是万物之灵”几乎是每一个人琅琅上口的话语,但其涵义如何恐怕是人云亦云,最直觉的或许是宇宙中的万物都为人所用,人就是万物之首。即便是如此,要当万物之灵是否必要具备一些基本条件,而且也应该具有比万物高明的特色呢?是否就是会思考、有智慧,或者是知过能改、具尝试错误(try and error)这些特质呢?恐怕这两句话语,才差可作为特质吧!那么,如何让人类这一代的生活增进、如何一代一代繁衍下去生生不息,且生活福祉不断提升呢?
首先,必须问的是,生活福祉的意义是什么?从1776年亚当‧史密斯的经典名著《原富》(The Wealth of Nations)开始,“财富”或“富裕”的增长似乎成为比较标准的答案,一直到顾志耐在1940年代创造“国民所得帐”之后,财富或富裕的指标又有比较明确的全球性共识。不过,顾志耐创造国民所得帐的本意,只不过是在记录一个较大范围地区、某一段长时间的生产及支出等活动的结果,而且也明白指出这项指标无法涵盖全部生活福祉,但即使在可以量化的“物质”面,也是缺失不少。因此,在使用此项指标时必须非常小心,奈何几十年来的演变,却已被舆论塑造成最神圣的目标,并赋予政府利用政策来创造、提升的权力和任务,而产业政策就是典范。
产业政策的迷思
纵然将福祉局限在物质产出面,也以“附加价值”作为衡量指标,并将食衣住行育乐化约成各种产业类别,由而产业结构的演变,被当成经济成长的一项指标,于是经由各地区的历史资料,可以归纳出由农转工转服务业、由劳动密集或自然资源密集,转资本密集或技术密集产业,及至所谓的知识密集产业,是所谓的“标准发展轨迹”。我们仍然无法、其实可说根本不可能知道变化速度多快、程度如何,才是最符合人民生活福祉,说政府政策得以担当此任务,以“天方夜谭”形容都不为过呢!何况政策的决定及执行,只操在某些少数“凡人”手里,不说利益瓜葛这些人性丑陋面,就是完全公正无私者,也没有通天本领作妥适规划,何况“一定会”使宝贵资源做扭曲使用,遑论有不公平、不正义情事!
大致来说,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自群居开始,人就不断寻寻觅觅,如何让人际间的“交易成本”达到最低,而“分工合作”也很自然地成为增进人类福祉所采取的行为,这是“经验试误”或“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的结果。亚当‧史密斯将之明白诉诸于文字,而到李嘉图(D.Ricardo)手里,更提出“比较利益”(comparative advantage)法则,来诠释这样子的行为方式。不幸的是,这一个“理念”被有心人当成“工具”利用,竟然发展出“可以客观算出”比较利益,甚至任何时点都可以求算,由而政府也就可以用产业政策来得出最适合发展的产品及产业,进一步衍生至战胜对方的争斗、权谋之路。将比较利益原本作为分工合作有效率使用资源的原意,完全抹杀,更将比较利益所隐含的“天生我才必有用”,人人都可逐渐趋近最适生产及工作位置的本意, 做一百八十度的转折,于是“竞争”转为“斗争”,和谐分工扭曲成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演变到今天,几乎是“人人为近敌”的局面。不只产业政策是如此的表现,劳工政策和其他的财经政策也是相同的意涵,人际间原本经由经验试误“自然长成”的交易规则,演变成“做成的”秩序,让基本的伦理道德逐渐消褪,并且愈来愈急速恶化。
如果人类还是寄望于政府带领整体环境的趋善,还是将心力置于经济成长率的提升,而不着眼于让个人的道德“由衷”主动地回升,恐怕类似地震这种天灾人祸会时常来到。当前,也许比较可靠的方式就是,让各个市场都尽量开放竞争,逐渐逼迫道德败坏的人类,由痛苦经验当中重拾诚信等“做人”的根本伦理道德,让交易和贸易行为自由自在地顺利进行。
拾回基本伦理道德
总之,除非能彻底明白科技的真义,将现时世人通用的国民所得指标和经济成长率之精义作彻底澄清,让政府政策的迷思清楚地呈现。而后每个“个人”都逐渐作内心的自省,让沈沦已久、程度已深的基本伦理道德重新拾回,否则天灾人祸仍将伴随有形科技的日新月异,在21世纪的人间持续出现,而人类的永续发展也自然只是南柯一梦罢了。
尽管“人本”及“社会资本”(指信任、互信等伦理道德)也被提出且有时还被强调,但偏向“有形财富”(物质生活)为标的却异常明显,而且有形的创新技术也是焦点所在。
不可否认的,物质生活于人不可或缺,然而“过犹不及”用来形容还是非常适用,但对科技的的过分强调,难免形成“科技万能”及“物质欲望无止境”的迷失,于是“负面效果”乃不知不觉滋生、急速成长,最明显的莫过于“投机泡沫”的蓬勃膨胀,循环波动剧烈的不安定性大增,而“创新带来更多无知和人群两极化冲突的加剧”,以及“科技万能”两股力量相互矛盾冲激,在机械化、自动化日新月异程度加大下,“人的本能”消蚀速度也日渐加快,在“善心被贪心逐渐吞噬”下,方便的科技创新工具转成更方便、更大的毁灭力量,于是不但“不知名的文明疾病不时的滋生”,而且大大小小的“天灾人祸”此起彼落,最可怕的是搞权谋、彼此伤害的“人人为近敌”场面已司空见惯,科技进步的利早已快速逆转为弊。如此,“生活的意义在增进人类全体的生活,生命的目的在创造宇宙继起的生命”之“永续发展”境界,可以期待吗?
于今之计,赶紧将“知识经济精髓—诚信和互信伦理”寻回并加以特别重视,让沈沦的“善心”往上提升,人人向内自省、自制,毕竟“无私才能成就自利的极大”,而让每一个人逐渐往找回基本的“人的价值”之路迈进,明白“自助而后人助、互助”的自动自发道理并在日常生活中予以落实。不作此图,妄想再以政府政策方案往追求物质提升,但精神内涵却愈见腐蚀的另一个方向之创新、科技进步的带动、激励前进,如此,“永续发展”终究会是海市蜃楼!
作者中华经济研究院特约研究员
责任编辑:朱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