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唐刘禹锡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其中讲的“王谢”是指晋朝名满天下的王谢两大家族。晋朝走入历史,王家人是不是也随着走入历史呢?名书法家王僧虔(公元425年—485)就是琅邪王家的后代,东晋名相权臣王导的玄孙,书法家王羲之同族曾孙。王家人并没有随着晋朝灭亡走入历史。王僧虔本人怎样在乱世中有为有守,享用功劳同比三公的福分?
东晋灭亡,南朝刘宋兴起,王僧虔的父辈出入刘宋朝廷居要职,伯父王弘是一人之下的宰辅,父亲王昙首任职右光禄大夫。王僧虔本人在书法史上留名,同时在刘宋和南齐两朝也有大功勋又能幸免于危祸。他的人格特质、他的修养,让他达到这般境界。
王僧虔出身在书法世家,从少就善书,工隶、行、草书,书风继承王献之一脉且有自己独特风貌的开创。他为人宽大忠厚,在乱世中又能韬光隐迹。王僧虔二十岁时,刘宋文帝看了他写在扇上的字,说他的书法和品格都在王献之之上。后来的刘宋孝武帝也爱书道,一心要独擅声名,王僧虔心里明白,就常用拙笔书写不敢显露真迹,因而见容于孝武帝。
那时,他静默潜藏很少与人交际往来,只与袁淑和谢庄两人交好。暧暧含光的王僧虔有守有为,临事就自然流露出不同于凡人的气度节操。元嘉末年,他的兄长王僧绰曾参与宋文帝意图改立太子一事,后来太子刘劭弑父篡位,也杀害了王僧绰。当时亲友都劝告僧虔出逃避难,但僧虔坚持不走。他认为兄长奉国忠贞,抚弟慈爱,自己若是因此同赴九泉,犹如羽化登仙,何惧之有!最终他没有受到此难波及。
武陵王刘骏推翻刘劭,随后即位为宋孝武帝,任命僧虔为武陵太守。僧虔携带着子侄辈到武陵郡任职。在中途,亡兄的儿子王俭得了病,僧虔为他废寝忘食。同舟许多人劝慰他保重身体。僧虔说:“古人马援,对待儿子与侄子,一情不异。邓攸爱护弟之子,超过自己所生。我呢,怀着一颗和他们一样的心。兄长已不在人世,我怎能轻忽他的子嗣!这个孩儿若不能得救,我就要回舟谢职,再也不会有外出做官的兴致了。”不久,王俭就痊愈了,后来在南齐朝中展露头角。
泰始年中,王僧虔出任辅国将军、吴兴太守。他的族祖王献之也曾当过吴兴太守,王僧虔的书风就是承继王献之一路的,一族两大书家都与吴兴郡结缘,世人传颂。后来他转为会稽太守,在这时期发生了一件不小的事。
皇上跟前的红人、朝中权臣中书舍人阮佃夫家在会稽,请假东归会稽。熟悉的人提醒僧虔说佃夫很受宠,要隆重接待他。僧虔说:“我作人一向素朴,岂能违反己意去迎合此辈。他若不满意,可以拂衣而去。”
小人阮佃夫心生不满,在宋明帝面前搬弄,又令御史中丞孙夐上奏诬陷王僧虔,让他被免官。不久僧虔又以白衣受起用。在湘州刺史任上,他为政宽厚有恩。他关心当时大量来自巴峡的流民,上书在流民聚集的地区新建湘阴县以安顿管理流民,得到朝廷采纳。
齐高帝建元元年(公元479年),王僧虔转任侍中、抚军将军、丹阳尹。建元二年,齐高帝萧道成封他为左卫将军,但是他坚决辞让不拜,于是改授左光禄大夫,一样兼任侍中、丹阳尹。那时丹阳郡的监狱里,暗中有一种陋风,就是以治病为名私自用汤药处死囚犯。他上奏朝廷:汤药应该是用来救人的而不是私刑的工具,若是囚犯罪行深重,法律自有正刑,若是去恶宜速,则应该先启奏。治下囚的病,必先报告郡府共同诊验;远县的囚犯,要让家人省视然后处理。这样可使“死者不恨,生者无怨”。他仁心的建言得到皇上采纳。他治理州政,清简驭繁,自身无欲无求,不营私产,当地一片安宁。
齐武帝即位,封王僧虔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开府仪同三司是朝廷对有功劳大臣的重赐,享用三公一般的优遇并可以开设自己的幕府。那时,僧虔的侄儿王俭已经在朝担任尚书令,僧虔坚辞开府仪同三司,不想让王氏一脉权势过大。
王僧虔大音希声,宅心仁厚,戒盈而守满。他著有《戒子书》,此外在论述书法艺术上尤其着力,留下不少书论。在《笔意赞》中,他提出“书之妙道,神采为上”的理论,可以说是书论如其人,反映王僧虔生命中自然流露的素朴真挚的光彩,谦让无欲,包容广大,游刃于乱世中,从容无惧。
参考资料:《南齐书列传第十四》《德育古鉴》
@*#
─点阅【救世古鉴】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