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一、陈后主,汉中宗。(二冬)(选自《声律启蒙》)
仁对义,让对恭。
禹舜对羲农。
雪花对云叶,芍药对芙蓉。
陈后主,汉中宗;
绣虎对雕龙。
柳塘风淡淡,花圃月浓浓。
春日正宜朝看蝶,秋风那更夜闻蛩。
战士邀功,必借干戈成勇武;逸民适志,须凭诗酒养疏慵。
(下划线字为入声字)
注释及说明:
1. 仁对义,让对恭:仁与义,孔子用玉来类比,《礼记‧聘义》:“温润而泽,仁也;廉(棱角)而不刿(音贵,割伤),义也。”大意:温文尔雅而又能泽被一方,这是仁者的特性;有个性,却不会因为自己的个性去伤害他人,这是义的特性。宋‧陆游《蜗舍》诗:“徙义忧无勇,求仁戒自欺。”|让,指谦让。恭,恭敬,谦逊有礼。明‧沈炼《戒斗狠》诗:“克让惟尧颂,温恭是舜谣。”
2. 禹舜对羲农:禹,指大禹也称“夏禹”,夏朝的开国君主,受舜帝禅让登基。舜,也称“虞舜”,上古五帝之一[1],尧的继任者。舜之先祖受封于虞,故称;虞城在今山西省平陆县。
羲农:伏羲氏和神农氏的并称。伏羲氏,也称“包羲氏”传说中黄种人的始祖,与女娲一起造就了黄种人,并依照天地运行的规律推演出了先天八卦。神农氏,太古帝王名,也称炎帝。他教导民众使用耒耜耕作,务农业,故称神农氏。又传说他曾尝百草,发现药材功用,教人治病。《易经‧系辞下》:“包羲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必须说明的是“禹舜”这个词有可能是“舜禹”的笔误,不管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古汉语的构词法来说,先有舜,后有禹,用“舜禹”更准确。从先秦时期到清朝,诗词曲合起来有近百万首,用“舜禹”的例子有几百例,其中的名人有三国时期的曹丕(尧任舜禹,当复何为)、西晋傅玄(舜禹统百揆)、唐太宗(虽无舜禹迹)、韩愈(昌言拜舜禹)、柳宗元(茂功期舜禹)、北宋欧阳修(敢谓舜禹传之尧)、范仲淹(日星图舜禹)、梅尧臣(幸逢舜禹辰)、司马光、蔡襄、苏辙、黄庭坚等等,读者可以用括号内的关键词去搜索原作。用“禹舜”的例子只有三例,北宋(刘弇)、元朝(杨梓)、明朝(金幼孜)各一例。因此笔者建议将“禹舜”改为“舜禹”
舜禹垂衣天下治,羲农布道古今传。(朝晖 原创)
3. 云叶:①云朵。南宋‧阳枋《泊舟洞庭》诗:“千山日暖雪花散,万里风高云叶收。”②浓密的树叶。唐‧孔德绍《南隐游泉山》诗:“野花开石镜,云叶掩山楼。”
千山日暖雪花散,万里风高云叶收。 南宋‧阳枋
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 唐末‧罗隐
4. 陈后主:字元秀,小字黄奴。南朝陈宣帝长子。在位时,大建宫室,终日与宠妃佞臣游宴,不问政事,制艳词,谱新曲。自恃有长江天险,隋军大举南下,仍纵酒赋诗不辍,在位不到七年。隋军入建康,俘送长安,诗酒如故,隋文帝言其“全无心肝”。后病死洛阳,终年52岁。
5. 汉中宗:汉宣帝刘询,原名刘病已,字次卿,西汉第十位皇帝,在位二十五年。汉武帝刘彻曾孙。在位期间励精图治,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四夷咸宾,为西汉时期的中兴之主。公元前48年1月9日驾崩于未央宫,庙号“中宗”
奢丽偏安陈后主,励精图治汉中宗。(朝晖 原创)
6. 绣虎对雕龙:绣虎,《类说》卷四引《玉箱杂记》:“曹植七步成章,号绣虎。”绣,谓其词华隽美;虎,谓其才气雄杰。后遂以“绣虎”称擅长诗文、词藻华丽者。|雕龙,字面意思是指在玉、木制家具、屏风、石柱等物品表面雕刻龙形纹理。可比喻某人的诗文经过精雕细琢,文辞优美。
名高绣虎题双管,书就雕龙满几囊。(明‧欧大任)
7. 淡淡:①本文形容风之轻淡。②(花卉)颜色浅淡。③心意淡然等。
8. 花圃月浓浓:“浓浓”二字有可能是“溶溶”的笔误。查遍从《诗经》开始至清朝的近百万首诗、词、曲;没有找到古人用“浓浓”二字来形容月光的例子。但用“溶溶”来形容月光明净洁白,如银辉遍洒世间的诗句则不胜枚举。比如:
唐‧白居易《晚秋夜》诗:“碧空溶溶月华静,月里愁人吊孤影。”
唐‧许浑《冬日宣城开元寺赠元孚上人》诗:“林疏霜摵摵,波静月溶溶。”
五代‧冯延巳《虞美人》词:“杨花零落月溶溶,尘掩玉筝弦柱,画堂空。”
北宋‧晏殊《寓意》诗:“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
形容水面波光粼粼,也可用“溶溶”,比如,北宋‧苏轼《江城子‧别徐州》词:“隋堤三月水溶溶;背归鸿,去吴中。”
“浓浓”的常见用法①形容雨露之浓。《诗经‧小雅‧蓼萧》:“蓼彼萧斯,零露浓浓。”②形容颜色之浓。北宋‧强至《春色》诗:“浓浓交野绿,拂拂上朱楼。”③形容情意之浓。北宋‧张继先《望江南》词:“襟袂冷,琴里意浓浓。”
因此,建议将此句改为:花圃月溶溶。“圃”音补,《康熙字典‧圃》:“《唐韵》博古切《集韵》彼五切,音补。(麌韵)”
9. 那更:更是,更加。“那”是语气助词,所以读音“呐”去声,属《平水韵》个韵;“更”读音“geng4”,属《平水韵》敬韵部去声。
10. 邀功:想立功。这句大意是:军人想立功,就要上战场奋勇杀敌。
11. 逸民:指隐居遁世之人。|适志:舒适自得。|疏慵:疏懒;懒散。这句大意是:隐士想舒适自得,就要用写诗及喝酒来养成懒散的生活习惯。
笔者不赞同这种处世的态度,如果隐居只是为了用酒来麻醉自己,养成懒散习惯;那这只是消极“隐居”,对修行没有任何益处。隐居是想断开对红尘中名利情的执著,但喝酒能成瘾,也是一种强烈的执著,只能暂时麻醉自己,并不能帮助自己去掉对名利情的执著,也淡化不了。所谓“借酒消愁愁更愁”。唐‧白居易《晓寝》诗中曾说:“莫强疏慵性,须安老大身。(大意:不要加强、放任自己懒散的个性;年纪大的人更须要一个安宁、安静的处身环境。)”
我的意见是将下联改为:逸民适志,宜修礼乐更从容。(“礼乐”泛指儒家四书五经等经典著述及古典音乐;仅代表个人看法,至于怎么做由读者去选择。)
二、六首押“二冬”韵的古代经典唐诗
1‧ 题元八溪居 唐·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水槛山窗次第逢。
晚叶尚开红踯躅,秋房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千年鹤,影落杯中五老峰。
更愧殷勤留客意,鱼鲜饭细酒香浓。
注释:①元八:元宗简,河南人,字居敬,进士及第。官至京兆少尹(从三品)。工诗文,与白居易、元稹、张籍等交好。②溪居:指元宗简在庐山五老峰附近的溪水边筑屋。③溪岚:溪谷的雾气。④漠漠:迷濛貌;亦可用“莫莫”。⑤水槛:临水的栏杆。⑥次第:指屋舍整齐有规模。⑦晚叶:老叶;晚秋的树叶。⑧踯躅(音直足,入声):本诗指杜鹃花,也称映山红、山石榴花。杜鹃花一般在黄历的三月底四月初开花。秋天开的杜鹃花树大多是人工移植的;唐朝的文人有移植此花的雅好;白居易就很喜欢杜鹃花并将庐山的花种移植到了重庆[2]。“踯躅”在古诗文中还可以表示“徘徊不进貌”⑨秋房:莲房。秋天的莲蓬。⑩五老峰:江西省庐山东南部名峰。五峰形如五位老人并肩耸立,故称。⑩颈联是上下联诗意倒装句。先有“影落杯中五老峰”,而且是接近傍晚的时候,夕阳斜照五老峰的影子落在酒杯中。然后才有“声来枕上千年鹤”,这是指吃完晚饭就寝的时候,在枕上听到老鹤(千年鹤)的叫声。乳鹤声清越,健鹤声浑厚,老鹤声苍凉。古人对自然界事物的观察非常详细,很值得我们借鉴及学习。唐‧张籍《夜宿黑灶溪》:“花下红泉色,云西乳鹤声。”唐‧刘长卿《寄会稽公徐侍郎》:“老鹤无衰貌,寒松有本心。”南宋‧洪咨夔《山行纪事》:“游鸿得嘉客,健鹤随老仙。”
全诗大意:元八的居所正对着溪谷,那边山岚迷濛、烟树重重。临水的栏杆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居所的周围。晚秋的花圃中还开着红色的杜鹃花,秋池中白色的荷花也刚刚盛开。晚餐时,夕阳斜照,五老峰的影子落在了酒杯中。夜晚就寝时远处传来了老鹤的叫声。愧受主人的殷勤招待,今天的晚餐鱼肉新鲜、米饭精细、酒香醇厚。
诗评:庐山是古代文人雅士喜欢去的地方,那里有钟灵毓秀仙人洞,翠柏苍松五老峰等名胜。传说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留下过足迹;五老峰下有诗仙李白曾经读书的地方。“山不在高,有仙则灵”,白居易此诗,首联令人入仙境。或许是仙灵气浓郁,应该孟夏开的杜鹃花,季夏开的荷花,在晚秋时节还在开放。颈联对仗乃神来之笔,“声来枕上”对“影落杯中”;“千年鹤”对“五老峰”;不仅对仗工整还绘声绘色。末句“鱼鲜饭细酒香浓”补足了色、香、味;让人分不清楚,这里到底是仙境还是红尘?
2‧ 鄂州寓馆严涧宅 唐·元稹
凤有高梧鹤有松,偶来江外寄行踪。
花枝满院空啼鸟,尘榻无人忆卧龙。
心想夜闲唯足梦,眼看春尽不相逢。
何时最是思君处,月入斜窗晓寺钟。
注释:①鄂州:今湖北省鄂州市。②严涧:元稹的友人,生平事迹无从可考。③江外:江南。因鄂州在长江中游南岸,故称。④尘榻:指为好友或贵宾特设的床榻,以表示敬重或礼贤下士。据《后汉书‧徐稺传》载,陈蕃为南昌太守,在太守府不接待其他宾客,只为徐稺(字孺子)来访,便于联床夜话而特设一榻,去则空置,其他人不能使用。徐稺如果长久不来则灰尘积于榻。后因以“尘榻”为优礼宾客、贤士之典。唐‧王勃《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也是说这件事情。
读音及平仄说明:① “宅”读音“泽,入声”。《康熙字典‧宅》:“《唐韵》场伯切《集韵》《韵会》《正韵》直格切,音泽。(陌韵)”②“看”读平声“刊”,本诗第六句格律是“平平仄仄仄平平(韵)”实际音律是:仄平平仄仄平平(韵)。第一个字本该用平声字的,实际用了仄声;第三字本该用仄声的,实际用了平声。我们只要记住,本句第一字、第三字,音律上可平可仄就行了。近现代的一些“专家”讲什么“拗救”、“可救可不救”等等。在规则上增加新名词或条条框框,都不利于初学者学习及记忆,因此我们不搞这一套。
全诗释义:本诗是元稹因事经过鄂州,来拜访友人严涧,但友人不在家,因此寄居在严涧宅,思念友人并创作的七律。因写作的手法很独特,值得我们在今后的诗词创作中借鉴,所以笔者逐句讲解。
“凤有高梧鹤有松”,在古诗文中,龙、凤、鹤都可以用来借喻高人韵士。凤栖于高高的梧桐树上,鹤止息于松。言外之意是说严涧宅也只有高人才配居住。“偶来江外寄行踪”是说,我偶然经过鄂州,当然也要寄居在这里呀(因为这是高人住的地方)。在称赞友人的同时也自夸了一回。我们重新读一下首联,没有一句是在夸奖友人或抬高自己,但却意在言外,这就是古代名家创作手法的高妙之处。
“花枝满院空啼鸟”,花枝满院,是说严涧宅景色优美,空啼鸟,是说主人不在,鸟空啼而无人赏音。“尘榻无人忆卧龙”,尘榻,表示主人严涧因敬重及欣赏元稹,也为作者特设一榻。卧龙,比喻隐居未出仕的高人。本诗指严涧。
“心想夜闲唯足梦,眼看春尽不相逢”,大意:心想既然主人不在,那我就好好睡一觉;可惜了这个春末,附近的景色这么美,我们却不能相逢共赏美景。言外之意是遗憾。
“何时最是思君处,月入斜窗晓寺钟。”最是,这是唐代才出现的词汇,也是唐诗中常见的“情态动词”。它主要表达“应是、才是、肯定是”这三种肯定语气。“斜窗”并不是窗子斜了,而是说拂晓的月亮斜挂在窗外的天空上,月亮与太阳一样的是东升西落。这种用词手法描写的画面感特别的优美,例如,唐‧赵嘏《代人赠别》诗:“月自斜窗梦自惊,衷肠中有万愁生。”北宋‧黄庭坚《阮郎归》词:“月斜窗外山,别郎容易见郎难。”
古代的儒生之所以特别重视久别重逢,是因为经过一段时间的各自修行,重逢切磋的时候,相互交流各种见识及学习儒家经典的体会,双方都会得到很大的提高[3]。
三、附注:
1. 五帝:上古五位帝王。黄帝(轩辕)、颛顼(高阳)、帝喾(高辛)、唐尧、虞舜。
2. 喜山石榴花开(去年自庐山移来)(公元820年)唐‧白居易
忠州州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时树。
已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数。
赤玉何人少琴轸,红缬谁家合罗裤。
但知烂熳恣情开,莫怕南宾桃李妒。
“忠州”即重庆市忠县。
3. 古代的儒家修行者,特别重视相互切磋,交流心得体会。得益于儒家经典《诗经》的倡导。《诗经‧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唐‧元稹《戒励风俗德音》:“士庶人无切磋琢磨之益,多销铄浸润之谗。”北宋‧王安石《与孙莘老书》:“今世人相识,未见有切瑳琢磨如古之朋友者,盖能受善言者少。”
元稹两句文言大意是:书生及普通百姓如果没有在充满正能量的切磋中受益,那就多会在恶人及谗言中消沉及迷失。“谗”指谗人及谗言。
王安石几句文言大意是:现今世人相互认识之后,没有像古时候的朋友那样相互切磋修行所得,能够接受善言的人太少了。@*#
点阅【跟我学唐诗】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