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不墨千秋画
绿水无弦万古琴
此对据传出自清代道光年间湖广总督林则徐(1785─1850年),林则徐因1839年在广东虎门大刀阔斧地查禁鸦片、焚烧鸦片而名留青史。
斯人而有斯语。
此对联巧妙地连结人文艺术和自然风情,意境高深、悠远,用千秋、万古的时间来诠释与涵盖青山、绿水的空间,气象之宏大,几至无穷,把山永世不朽、高峻之形,与水微波荡漾、无垠之歌,生动地形象化了。
接下来要记一位与此对联有相关的朋友。在我看来,她不自比高山,山自喻之;不自比绿水,水自歌之……我有缘能领略这对联之美,也是因她而得的。由于此段深缘的维系,使我对这山水之歌特别有感觉。
缘中行
这位在学识、品德、修养方面,都是我亦师亦友的同龄层友人自述,她母亲健在时,极喜爱苗栗住家附近玉清路上马家胡同自制的绿豆糕,风味自然,外形方方正正,非常扎实而吸引人。侍母唯孝的她因而常去光顾。那时店中挂有一副对句“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墨泽装裱犹新,书家的署名很陌生,看来是今人写的:“青山不墨千秋画;绿水无弦万古琴”,见了这样意境深邃的描述,她深受震撼,当场就“一见钟情”地背了下来。而且每次去都一再浏览。后来,她母亲往生,她哀恸逾恒,失去那个“因”,绿豆糕在她的生活中也就悄然消逝。但这对联却深深印在她脑子里,不曾湮灭。而且看来对她的人生观、价值观、自然观、诗书画艺术的见解等等都影响颇深。
我们在同一中学任职,全校师生无一人不对她景仰有加,在她面前,谁也不敢造次,就是最顽皮孩子在她跟前也中规中矩,不敢乱来。但她又谈笑风生,让人和她相处都如沐春风。
朋友有事,她全力以赴;朋友有难,她常探望,并视所需送达物资;又温言婉语,暖人心田,让人几忘身在难中。
她笃信神佛,凡事纯任自然。几次车祸,谈笑自如:右手不能打字,左手慢打也行!三个月不能开车,走路当作散步更佳!
“溪洲读经班”
退休后,朋友矢志办读经班。在传统节日、节气中,精选古诗词、文选等文化教材,自印成简易书册,同时要孩子自己作封面,设计封面图,让孩子读起来更有成就感。上课期间,除了老师讲解外,还要孩子们在教材里找出重点,互问互答,脑力激荡之余,更增添孩子们情感的密度。
中途下课时间,朋友还自带好茶,教学生如何沏茶,如何双手奉茶,请老师们品味,在“做中学”,体会、实践传统文化的美。
读经班的孩子一个个的气质优雅,讲起话来轻声细语,让人见了,疼爱之心油然而生。
只要对读经有兴趣的大小孩子都可参与,家长还可陪伴听课,完全不收费的。这样的读经班一办二十年,即使如此,有时也不免碰到老师比学生还多的局面。彼时,义务帮忙教课的一位老师犹豫地问朋友,还要坚持下去吗?得到的答案是:“只要来一位孩子,我们就教!”
光阴如梭。言犹在耳!听了这句让人动容不已的话,至今又过去三年了!
朋友云淡风轻地和时间携着手,不做竞逐地做着自己认为有意义的事。
“青山不墨”“绿水无弦”,我觉得朋友几乎已达那个境界了。“溪洲读经班”在我的心目中,已成为她的代名了。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