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前世今生‧轮回转生】

乱臣转生忠臣 清朝大学士张英父亲二度梦见王敦来投胎

作者: 怀忍忍
张英的父亲张秉彝在自家菜圃地下发现了金银百万两,作为日后赈灾救荒之用。示意图:清 董诰《菜圃风暄》。(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2564
【字号】    
   标签: tags: , , ,

清朝时,桐城长辈教导儿孙、学子们说:“读书求学,尤其应积德。看我们桐城的名人中,他们先人积德越厚的,后代的发展也越昌盛。”

在桐城的名人中,最富盛名的要属文端公张英翰林家族。 张氏六代翰林,清华的门风为清代所未有。从他往后六代“十二人,先后列侍从,跻鼎贵,玉堂(翰林院 )谱里(里),世系蝉联,门阀之清华,殆可空前绝后已”[1]。清朝桐城人许奉恩在所作《里乘》一书中记载了一段张家的故事,从王敦投胎为张家的儿子张英说起。

看中张家福德  王敦来转生投胎

清代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谥号文端,公元1637年—1708年,号乐圃、圃翁)是安徽桐城人。他的字为敦复、梦敦,这名字实际上记下他的前生——王敦投生张家的二次缘分。

张英的父亲张秉彝[2] 是明末秀才,在儿子出生前,梦见神送来一位衣冠楚楚的贵人来到,说他是晋朝的王处仲。

王处仲是何方人士?他是晋朝时的大权臣,王导的堂兄王敦也。他们一同协助司马睿建立了东晋政权。 王敦出身琅琊王氏,历史记载王敦眉目疏朗,性情疏狂,不受拘束,有鉴识人才事物优劣的能力,并通《春秋左氏传》。王敦官拜驸马都尉,妻子是晋武帝司马炎之女襄城公主。王敦一直有夺权之心,得志之后,更加残暴傲慢,进而发动政变,史称“王敦之乱”。最后夺权不成在叛乱期间病逝,得年五十九岁。

《晋书》说王敦对晋室的建立有大功,但是他图非分之想,仗恃自己的势力而放肆骄纵,逾越本分,侵犯欺凌皇室;他妄图窃国,杀害忠良,遂而走上绝路。

就在张翁梦见王敦入梦的那个晚上,家中果然生下一儿,张翁很高兴。这个儿子渐渐长大,器宇轩昂,而且聪明伶俐。可是,十岁时儿子却忽然死去,张翁悲痛不已。

数年后,张翁又梦见前次那位衣冠楚楚的贵人来到,对他说:“我周览天下,找不到福德如翁之家,这次再来你家,不再离去了。”不久,张英诞生,言行容貌举止果然和前一子一模一样,所以张翁就给他取字为“敦复”,也叫“梦敦”,名唤英。

张秉彝生了张英之后,又得一子。他教导两个儿子读书,并培养他们的好品行。

张翁福泽人间  造福后代

张翁至老都未能在科考中得功名,家计日渐困难。有一天,他在锄地种菜时,突然发现一个地窖,里面堆满了金银,不下百万两。他自问:“我这个书生,福气如此薄弱,突然获得这些巨款,怎能承受这个福气呢?”

于是他决定将金银原地封存在菜圃下,留作往后行善助人之用。直到他年老病重时,才告诉了两个儿子这件事,并嘱咐他们:“必须等到荒年,才能挖出来救济饥民。你们务必好好完成我的遗愿,如果违背了我的教诲,起了不当有的贪念,后代将不会兴旺!”两个儿子泪流满面,允诺父亲坚守遗训。

张翁去世数年后,地方上遇到了严重的饥荒,张英和弟弟遵照先父的遗嘱,在菜园里挖开地窖,果然看到了父亲所说的金银。

于是他们前去拜见当地邑令,恭敬地陈述了先父的遗愿,愿意拿出地窖里的金银来救济饥民。邑令本是贤明有德之人,正因为无法救济饥荒而苦恼,听了他兄弟俩的话后大喜,就亲自前往监督取出张家菜圃地下的金银。取出来的金银果然有百万两,邑令就全数用来救济饥荒,获救的人多得无法计数。

事情结束后,邑令要为他们两兄弟请求朝廷褒奖,但两人都坚决地拒绝了。

一天大清早,当地的某甲看到有人肩挑着两箩筐,里面装着珊瑚、水晶之类的宝物,个个大小如杏子,像是贯珠般串串堆积着,不知道是什么东西。某甲便询问挑筐人:“这是要送到哪里去了?”那人回答:“送到张家去。”

张英敬慎,有古大臣之风

不久,在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张英登进士金榜,选庶吉士,授编修,后来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后来他的儿子也相继拜为大学士,一时兄弟子侄由科举而跻身显贵之位,屈指数不尽。原来路上所见的珊瑚等物都是高官官帽上各色的顶戴物品,这许多顶戴送给张家,已经预告了张家的德泽换来的福泽非常大,可以福延好几世。

从张英到他的来孙(玄孙之子)共六代人有十三位进士,其中十二人入翰林院。清圣祖康熙十六年,张英入直南书房为康熙帝侍讲。康熙帝非常赏识张英,每次巡幸南苑、巡行四方,必要张英从侍随行,一时康熙帝的诏命,多出于张英之手。在朝廷的讲经堂上,张英对民生利病,四方水旱,知无不言。 圣祖称赞说:“张英始终敬慎,有古大臣风。”张英怎样期许自己呢?在他的书房有一副自书的对联,这样写道:“读不尽架上古书,却要时时努力;做不尽世间好事,必须刻刻存心。”

张英告老还乡后,依然时时刻刻存心有助于人。他将一年所得的生活费用分成十二股,一月用一股且尽量节约用度,然后把剩余的钱存放起来,一旦知道谁家生活困难,或有急难急需用钱时,便取出钱来接济他人。他在山间小道散步,哪怕遇到挑柴樵夫,他也总是谦让退到路旁,让樵夫先行。

懿德礼让 流芳人间

桐城县有一条长百余米宽两米的“六尺巷”古迹。巷子两端出口都矗立着高大的牌坊,一端的牌坊书写“懿德流芳”,另一端写的是“礼让”。据《桐城县志略》记载这条巷子就是因张文端公而来。

张英老家旁有空地,后来空地被邻居吴氏砌墙占用,两家人为此争执不下。张英家人于是传书到京城向张公“告状”,张公在家书后批了一首诗给寄了回去。诗云:

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
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家人得书后就撤让了三尺,吴家人受到感动,也礼让了三尺,两家之间形成了“六尺巷”。文端公张英让懿德与礼让流芳人间。

——注释

[1]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初笔》:“桐城张氏六代翰林,为昭代所未有。太傅文端公英康熙丁未,子少詹事廷瓒乙未、文和公廷玉庚辰、礼侍廷璐戊戌、阁学廷豫雍正癸未,孙检讨若潭乾隆丙辰、阁学若霭雍正癸丑、阁学若澄乾隆乙丑、侍讲若需丁丑,曾孙少詹事曾敞辛未,玄孙元宰嘉庆壬戌,来孙聪贤辛酉。自祖父至曾玄十二人,先后列侍从,跻鼎贵,玉堂谱里,世系蝉联,门阀之清华,殆可空前绝后已。”

[2] 张秉彝:祖父张淳为明朝隆庆二年进士,官至陕西布政使。父亲张士维,官至中宪大夫,抚州知府。弟张秉文为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进士,官至山东左布政使;弟张秉贞,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入清后官至兵部尚书。

资料来源:《里乘》《清史稿‧张英列传》《桐城县志略》《晋书‧列传第六十八》

@*#

─点阅【历代名臣】系列─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北宋的吏部侍郎李若水。《国语》有句名言:“君忧臣劳,君辱臣死。”深入险境,誓死效忠皇帝,他的事迹因而被收录在史书“忠义传”中。(志清/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敌兵攻破京城时,有个人护送皇帝到敌营谈判。他为了捍卫皇室尊严据理力争,不顾性命大骂敌兵。直到他被裂颈割舌而死,骂声才停止。这说的是宋朝靖康年间一段的忠义故事。靖康之变中,忠臣良将舍生忘死、救国赴难,千百年来被人传颂不休。这位大臣身在敌营,至死大骂金人。最后,他得到敌国的敬重,被尊为靖康耻中的第一大忠臣!
  • 作为名臣,张养浩是元朝三俊之一;作为文学家,他更是元曲作家中的泰斗。今人对张养浩的了解,大概就是从那首《山坡羊·潼关怀古》开始的。
  • 自孟子道出“我善养吾浩然之气”的千古名言,其刚正、博大的气魄深受历代文人仰慕。他们甚至化用这句话为名取字,时时激励自己,其中最知名者有唐代的孟浩然,还有元代的一位名臣兼文学大家——张养浩。
  • 李纲虽是一位文官,却像一道坚固的长城,守卫北宋都城开封,连金兵都是他的手下败将!李纲一生坚持抗金,如果说皇帝坚持重用他,可怕的“靖康之耻”也许就不会发生!
  • 钱若水是北宋大臣,为人正直,有胆识,后被提拔为枢密院副使。北宋司马光在《涑水纪闻》和李元纲在《厚德录》中,都记载了钱若水于宋太宗时期因仗义执言而救了三个官员的事情。
  • 在唐中宗、睿宗之时,武则天夺嫡之谋得逞,肆行不义之威,大唐的国祚差点脉断武则天之手。然而就在睿宗被诬告“谋反”、命在危急存亡之秋,有一位忠臣义士舍命护主,忠义的魄力震慑奸逆,改变了逆乱之势。
  • 中国山水画
    山东宁阳县有两个古老的地名:“东疏”“西疏”(现西疏并入了东疏镇)。这两个地名是怎么来的?是为了纪念西汉名臣疏广、疏受叔侄而设的,其背后有一段真实感人的历史故事。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他的《劝学诗》激励了一代代的莘莘学子;他的书法丰厚雄浑,雍容正大,法度谨严又气势磅礴;他为官清廉,正直敢言,凛然赴难,视死如归,其忠义大节,光风霁月,高山仰止。他就是字如其人的不朽典范——大唐书魂颜真卿。
  • 岳阳楼
    《岳阳楼记》就像一个巨大的文学磁场,吸引、感染着接触到这篇文章的读者。现在想来,如果没有巴陵郡守滕子京独具慧眼地对范仲淹的约请,后人就读不到这篇绘声绘色描写浩渺的洞庭湖变幻无穷的风光、迁客骚人对洞庭湖的不同感受、最后又转化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浩叹的美文。
  • 民间过大年前有祭灶神的风俗,祈求福禄临门。在东汉时,“天下无双,江夏黄童”的孝子黄香却“不祭灶”,到底是怎回事?而且,他从一介贫民转身为得皇上赏识尊重的贤臣,掌管国家枢机要务。这样的福分从何而来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