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关系会影响一生 哪些是你最该远离的人?
人际关系会对我们的工作、人生带来巨大的影响。
科学作家铃木祐在其著作《换个工作,更好吗?》(科学的な适职)的“决定工作幸福感的七大美德”中,介绍了一项以五百人为对象的调查。其中有一段文字是这样描述的:“职场上有超过三个朋友的人,其人生满意度可提升高达九六%,同时对于自己薪资的满意度,更增加至两倍。”
“人际关系会持续改变人生”,这句话一点也不为过。《换个工作,更好吗?》一书中也介绍了一项调查结果:“和交情好的伙伴结婚所获得的幸福感提升率,比薪资提高所获得的幸福感,多达七六%”。
人际关系分类,才能深入理解自己
许多人都明白“人际关系会给人生带来多大的影响”。在离职的理由当中,“和主管个性不合”高居排行榜前几名。在想要转职的条件中,也有一个是“人际关系协调圆满”。
对你而言是恶劣的人际关系,不仅会让你的肺腑之言蒙上一层灰,也是让真实心声产生裂痕的真凶。某位咨询者曾坦白对我说:“如果不向那个没有好感的主管请示,我就不可能会讨厌自己,甚至讨厌到无法让工作有所进展的程度。”
另一方面,我们也了解“因为人际关系而情绪化地离职,是很糟糕的一件事”。一旦突然采取行动,我们会发现自己将成为那种“只有”转职才顺利的人。
在此,我要将带来幸福,也带来不幸的人际关系分成“连结”、“阻碍”和“不过问”三种,再整理你我的肺腑之言。
这个方法就是制作“人际关系分类笔记”。就像将资料夹加以分类一样,我们将职场上的人放进“连结资料夹”和“阻碍资料夹”,如果是你不怎么喜欢,但情感也不会受到牵动的人,就放进“不过问资料夹”。
当你听见“把人际关系加以分类”,心里有怎样的感受呢?
或许有些人会认为“竟然把人当作东西对待,真是过意不去啊”。尤其是对于那些“一听到人际关系就闷闷不乐”的人,我之所以建议将职场人际关系分为“连结”、“阻碍”和“不过问”三种类别,是有理由的。
只要提炼出“连结”的人际关系,你就会明白自己要和怎样的人在一起才会感觉舒服,也能发挥出实力。“阻碍”的人际关系则刚好相反,你会明白哪些是自己“应该避免的人”。
换句话说,“连结”是正面的人际关系,“阻碍”则是负面的人际关系。
不过,重点是“提炼出让你的情感强烈波动的人际关系”。不是“有一点喜欢”,而是你是否觉得“即使离职了,我也想再跟他见面”那样的喜欢;不是“总觉得合不来”,而是你是否觉得“如果可以,我不想再跟他见面”那样的讨厌。这份“感情的波动幅度”愈大,你就愈能够理解自己。对于他人的正面情感和负面情感,都将成为你深入理解自己的手段。
另一方面,“不过问”的人无法成为你理解自己的方法,因为你的感情不会有所波动。
实际制作出笔记的咨询者,给了我以下这样的回馈:“我已经知道要和哪些特征的人在一起,才会感到舒服自在了。”“原来有‘能发挥实力’和‘实力被压抑’这两种不一样的工作环境呢。”
在进行转职活动时,也有些人透过面试、与企业之间不经意的信件往来,发现“这家公司跟我很合”、“我可以感觉到这家公司是危险的了”这类讯息。在最后一关面试时,也有些人能够明确地表达出“我感觉和贵公司很合得来,因为……”,于是就被最想进的公司录取了;也有些人最后不离职,决定“我要在这家公司做一切能做的事”。
好想断绝往来的人,就将其视为“阻碍”
想听见你的人际关系中的肺腑之言,要从理解“阻碍”开始。因为“讨厌某个人”的情感比“喜欢”更强烈,也会映照出你的真实心声。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咨询者对于决定“这个人是否是我的阻碍”,而犹疑不定。
在家庭教育中,我们从小被告知“尽可能别给他人添麻烦”,在学校里则被教导交朋友的重要性,例如,以“能不能交到一百个朋友?”来作为简单的“沟通能力”评估,因此,来到求职或转职的面试场合,也自然会以这样模糊不清的定义来作为评估。
即使多数人都学过如何与他人产生连结,但我们似乎并不清楚,该如何与他人断绝关系,也没有琢磨过心里的肺腑之言感测器,也就是感觉“还是跟这个人保持距离吧”,让自己察觉此人是自己的阻碍。
不让你表达内心想法的人,就是“阻碍”
那么,“阻碍”究竟是什么?查询《广辞苑》,我得出了这样的定义:“为了拦阻水流而敲打、排列木桩,再以竹子或木头搭建而成的围栏。”―(《广辞苑第七版》)
从这个意义往外沿伸,人们就创造出“阻碍肺腑之言的事物”、“扯后腿的人际关系”这类原本并不存在的负面意义。以“琢磨肺腑之言”的思考方式来定义“阻碍”,意思就是“因义理、恩情、利害关系之故,阻扰你表达真实心声的人际关系”。
那么,要分辨出“这个人是否是阻碍”,究竟该怎么做才好?
让我们试着稍微练习一下吧。你的脑海中能浮现一个具体人物的脸和名字吗?无论那个人是主管、前辈、后辈、交易对象、客户,谁都可以。假设这位浮现在你脑海中的对象,对你说了这样一句话:“请在离职之后,继续和我保持联系。”这时候,你能用怎样的理由来回答他“麻烦您多关照了”呢?
是“因为这个人曾经照顾过我”的义理或恩情,或是“因为这个人会给我工作机会”这样的利害关系……,如果你的答案“只有”这样的考量,就可以将对方视为“阻碍”。或者,也请你将他视为“即使短期之内是连结,但长期而言会是阻碍”的关系。
“那个人是阻碍!因为……”你不必勉强自己想出什么理由,如果觉得“搞不太清楚”,也可以将那个人放进“不过问”的资料夹。这就是你“不清楚对方是‘阻碍’或‘连结’的肺腑之言”,请不要刻意用义理或谎言来掩盖。⊙
●转职却面临家人担心与反对 3招化解压力
●中年转职没那么难 5种可行的转职方案
●转职中 找个“避风港”蓄势待发
责任编辑:曾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