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内向者的阻碍,不在于口条或能力,而是用错方法。本文作者发现,多数内向者其实具有观察力敏锐、思虑周延的特质,只是因为“过度在意他人”,导致无法施展、被埋没在压力之中。一旦用对方法, 反而比常人更能快速掌握脉络,明确釐出客观想法。本文分享内向者如何学习感受食物的美味。
重视自己的人往往也重视饮食
你每天的饮食规律均衡吗?
我曾听在大企业任职的朋友惊讶地说:“我发现最近的新人总是随便喝个饮料、吃点零食、蛋糕就解决一餐,好像有填饱肚子就好,完全没有好好吃午餐。”听到这番话,连我也感到惊讶。
根据二○一九年日本农林水产省针对十八到三十九岁的人所做的“年轻世代饮食习惯相关调查”,其中“一天至少摄取两餐包含主食、主菜、副菜的饮食”这一题,约两成回答“几乎每天”,三成回答“几乎没有”。
另外,约莫有两成是“每周二至三天”,跟回答“几乎没有”的比例加起来,约略有五成的人不在意营养均衡的问题。这份问卷调查结果的确也符合我朋友的说法。
不重视饮食的行为,也代表不够重视自己身体的需求。
假如你觉得“没有特别想吃或是喜欢的食物,只是因为肚子饿才去吃东西”,那建议你可以从品尝食物的美味开始学习。
感受食物的美味需要经过一番训练,我们并非出生就知道什么是“好吃”。美味感会受到文化的影响,因此世界各国的口味偏好形成很大的差异。
以日式料理的汤头为例。外国人大多认为日本的高汤味道太淡,喝起来不够有饱足感。虽然日式料理确实比西式菜色清淡,可是若懂得品尝汤头中的鲜味,就能体会到细致高雅的美味。
学会品尝食物的美味精髓,人生将会变得更加丰富,用餐时也会更开心,变得更期待用餐时间的来临。
透过“感受美味”创造生活的余裕
普遍来说,内向者对于“美味”的感受度不高。之所以这样说,不是因为内向者的味觉不敏锐,而是因为内向者在用餐时常处于紧绷的状态,全心全意都放在同桌人的一举一动上。
无法在放松的状态下饮食,是造成食不知味的一大原因。
大家有过这样的经验吗?跟上司或客户聚餐的时候,食物吃起来毫无滋味。但如果是家人朋友轻松自在用餐、交换感想,食物就变得好吃了起来。内向者的情形和商务饭局有些类似。在聚餐时经常过于在意现场气氛,不太在乎自己吃了什么,满脑子都在顾虑对方的感受,往往对方说“好吃”,自己就跟着说“好吃”;对方说“有待加强”,自己就连带附和“有待加强”。
因此,我希望大家能选出一位自己愿意敞开心房的人,一起共度用餐时光。
跟别人分享用餐心得,是学习“感受美味”的良好训练。
内向者即便是跟朋友聚餐,也会因为害怕意见跟对方相左而不敢说出感想。因此可以的话,请务必找一位能够相处自在的人陪你用餐,好吃就说“好吃”,难吃就坦白说“难吃”,然后再仔细思考食物美不美味的原因。倘若没有一起吃饭的对象,用笔记本或是部落格写下感想也是一个好办法。
除此之外,下厨也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假如你试着做出一桌美味佳肴,明明按照食谱烹调,最后的成品却一点都不好吃,很有可能就是因为你对美味的感受或记忆不够清晰,所以不知道该如何调味。
不晓得如何调味,自然做不出好吃的料理。所以请大家透过实际操作,学习思考什么是美味,自己又该怎么做才能让菜肴变得可口。“感受美味”是一件滋润人生的事,也能够借此帮助内向者找回生活的余裕。
<本文摘自《》,财经传讯提供>
责任编辑:曾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