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大学之道上篇(1)

【蒋公讲义】明德亲民 止于至善

文/章阁 整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也就是大学之道的第一要则,修身养德。(Shutterstock)
font print 人气: 4578
【字号】    
   标签: tags: , , ,

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九月十一日,蒋中正在庐山为军官团特别讲解儒家经典《礼记》名篇《大学》。此后,他又在多个不同场合向军中将士讲解儒家思想。本系列撷取蒋公在《科学的学庸》中演讲片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

明朝王阳明认为这三句话构成了大学之道的整个体系。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这三者在内容上是上下贯穿的关系,而非并列。蒋介石认为王阳明的观点比朱熹的合理,而且容易理解。他将这三句话视为是大学之道的三个要则。“这要则,就是天生蒸(众也)民,有物有则之则,乃是人与生俱来的理则。”

讲“明德”意义 存天理 去人欲

朱熹认为:“人之气质,有刚有柔,有高明,有沉潜,倘任其偏向发达,不加修省,必至影响及于本体”,“一切声色货利、功名权位之外欲,亦足以掩蔽本性,使之驰骋迷途而忘返”。

人的秉性气质都不一样,不注意修身自省,必然会影响到本身的行为。任由名利色气、功名权势等这些外在的欲望,任由骄奢淫逸,失德败坏的行为主宰,久而久之就会掩盖人的本性,使人沉湎在迷途中,而难以返回本性。蒋公认为修明“明德”,就是为了存天理,去人欲,保持纯洁灵明的天性,不被后天的习气、后天的物欲所遮蔽。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也就是大学之道的第一要则,修身养德。“明明德”,第一个“明”字,蒋公解读为:就是实现,在日常生活中实践真理,实现道德。“天地父母生了我们下来,就有一种天赋灵明的德性。这就是‘明德’,但是他有时不免为气质所拘,为物欲所蔽,渐渐失其灵明以至于泯灭,而一切骄奢淫佚、失德败行的生活和恶习,乃从之而生。大学之道,第一就是要修明‘明德’,以去人欲而存天理。亦可以说是要存天性而除物欲,要使此‘明德’——‘天性’保持其本体之纯洁灵明,不为气质所移,不为物欲所蔽,不为利害所诱,日益发扬光大,充实完善,此即谓之明其明德,这是修己工夫的第一步,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乃是构成大学之道的第一要则和程序,亦就是朱子所谓第一纲领。”

“在亲民”的含义

“在亲民”,对亲的理解,历代学者也有不同,有的解释为“新”,有的解读为亲近民众。蒋公说:“‘亲’这个字,有两种解释,程子释‘亲者,新也’,故朱子在大学章句中,以‘在亲民’作‘在新民’,解所谓‘新民’者,即是使民众能日新又新、进步不已的意思。所以本书第二章的释义作为新民释。而王阳明则照大学古本‘在亲民’的‘亲’字的原文意义,释‘亲民’为亲近民众,乃本其一体之仁心,以感化民众、革新国家与社会的意思。”

学习明德修身之后,就要进行推广,以使更多的人受益。也就是古人所说的“化民成俗”,除却腐旧的不良习气、生活方式,以便形成新思想,新的生活。

新民必然是从亲民开始,如果不亲近民众,即便有好的思想、好的美德,也无从传授给百姓,更无从感化众人。王阳明依照大学古本原文“亲民”,释义为亲近民众,“所谓‘亲吾之父,以及人之父……亲吾之兄,以及人之兄’,此乃根据‘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解说,亦有其深远的意义,且有其古本原文充分的根据。”

“我们认为亲民与新民二者之意,并无重大差异,不必多所争辩,因为我们亲近民众,必须要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渐磨之以仁义,教之引之,鼓之舞之,使能涤除一切污,使其智能、德性、精神、体魄、生活、行动,都能追上时代,日新又新的道理,乃是决无错误的。”

“止于至善”的含义

何为“止于至善”?蒋中正这样释义:“在本书(大学)第三章所说的就是‘于止,知其所止,可以人而不如鸟乎?’是说做人要有所止,而且要知其所止,不能善恶不分、左右两可、无所适从的意思。”

对于这句话,蒋中正以为可做两种解释:“一种是‘精益求精’‘以求至乎其极’的意思;一种是‘择善固执’‘止其所止’的意思。”

“我们一个人明德(修己)亲民(治人)皆应当向理想的至善之境,不断进取;必求达到至善至美之境,而毫无欠缺的地步,亦就是要做到于理已无所不穷,于事已无所不尽,万物皆能各得其所,千古而不易其道,到这时候方得为止。”

一个人学习大学之道,明德在于修己,而亲民在于治理民心,都应当朝着至善的境界,不断进取,“必求达到至善至美之境,而毫无欠缺的地步,亦就是要做到于理已无所不穷,于事已无所不尽,万物皆能各得其所,千古而不易其道,到这时候方得为止。”

王阳明对于“至善”的解释说:“至善者,明德亲民之极则也,天命之性,粹然至善,其灵昭不昧者,此其‘至善’之发见,是乃明德之本体,而即所谓‘良知’者也。”

蒋公注解:“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此其说明‘至善’就是‘真理’。亦即吾心之‘良知’,而‘良知’即‘真理’之所在,乃在吾心之内,而不假外求的。我们为人、处世、作事、立业如能把握住此至善之道,而固执不变,信守不移,就不会驰骋妄想、见异思迁了。”

“所以‘止于至善’,不只是为学、处事、开物、成务、做人的第三要则(纲领),而实是总括以上‘明德’与‘亲民’两大要则(纲领)实践笃行的准则,而为格、致、诚、正、修、齐、治、平八者的总纲领。”

(点阅【蒋公讲义】系列文章。)

参阅资料:《总统蒋公思想言论总集》卷六《科学的学庸》

责任编辑:李梅@*#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服装不仅仅是用来遮寒蔽体,还有更深的内涵,中国曾被称为“衣冠上国”,中国的服饰也曾经深远地影响着朝鲜、日本、越南等,曾经的丝绸之路,更将中国的服饰文化远输欧洲。韩服和汉服非常地相像,很多人也不能够区分,为什么传统的韩服会和汉服这么像呢,我们从文化方面来探讨一下。
  • 过来人知道,人一生要经历诸多沟坎。如遇事情不顺心时,会迷惘,会痛苦……不知该如何面对。当捧起他的诗词慢慢品赏时,你会发觉那颗被蒙尘的心,一点点变得清净,他的诗词如一泓甘泉滋润着心田。
  • 现代社会里,对于婚姻,很多女子有种种的烦恼,或是对另一方的失望,或是家庭的争吵,甚至夫妻反目成仇,走上离婚的境地。面对这些痛苦,今天我们和大家分享一个故事,看看中国文化里这位女子,如何使自己在婚姻中让身心得到安顿。
  • 蒋中正认为,“‘身者,心之器’。一个人的思想行为,皆以心为主,故必存养省察,慎独存诚,使此心常湛然清明,公正无偏,不为物欲所蔽,不为感情所胜,不然,如其一有忿怒恐惧或好恶便辟之心存着,则此心就不得其正了,如此最后便难免流为贪戾迷妄,甚至放僻邪侈,一切的错误罪恶,都要由此而生了,所以正心是修身的根本工夫,亦就是‘心正而后身修’的道理。”
  • 现代社会里很多传统都消失了,这也让很多人在婚恋问题上陷入诸多痛苦当中,今天我们就来和大家探讨一下,传统的婚礼当中蕴含了哪些智慧,给人带来身心的安顿。
  • 蒋公认为要想治理好一国(或一个省,或一个县),就要先从家庭做起,“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先使一家的人,能够明明德,再推而广之,才可使社会上家家户户都能齐一平均,则社会进步,国家亦未有不达于治理的。”
  • 要如何做到明德亲民以止于至善?蒋中正释义曰:“大学所谓‘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就是讲止于至善的程序和功效,乃是正心修身的法则,亦是格物致知为学治事的工夫最重要的一段。”
  • 结婚对每个人来说是人生中最大的一件事了,但现在很多人都不知道中国传统婚礼有哪些形式了,所以作为中国人,很多人穿着白纱结婚,或者在婚礼中有很多创新的形式。那么中国传统婚礼承载哪些文化呢,今天我们来和大家谈一谈。
  • 蒋公认为,在当今世界上立国,一定要注重武力,但是真正算得上雄厚、强大的武力,其先决条件“就是一定要有武德,有武力而没有武德,便不能发挥他的正当力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