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名士苏东坡的人生故事丰富多彩,他的轮回转生故事也非常精彩。爱民如己的朝官、旷达的文豪东坡转生后是怎样的面貌?如果他能选择来生,他要再当文豪,或是政治家,还是僧人?他的元神轮回转生的故事,给我们打开了启悟生命真谛之门。
轮回追寻之旅
北宋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苏东坡在湖州灵峰山宝陀寺壁上留下了一首七言绝句:
灵峰山上宝陀寺,白发东坡又到来,前世德云今我是,依稀犹记妙高台。
回顾彼时,他的人生来到了生命的临界点。东坡一生以文章名世,爱情与婚姻两全,与相爱的人结为连理,一生官运跌宕但也以爱民的赤诚造出一番功业,而他生命中最关切的又是什么呢?
那是东坡逝世的前一年,从题壁诗中可听得他生命主乐章的弦音,“前世德云今我是,依稀犹记妙高台”,金山寺[1]妙高台牵引他元神深处的记忆。
时光往前推十五年,东坡有一首《金山妙高台》诗云:
我欲乘飞车,东访赤松子,
蓬莱不可到,弱水三万里,
不如金山去,清风半帆耳,
中有妙高台,雪峰自孤起,
……
何须寻德云,即此比丘是。
长生未暇学,请学长不死。
此诗清楚显示他求道的一片赤子真心。相隔十五年的两首诗都明示他跟金山寺、妙高台的深厚因缘。佛印是金山寺的住持,东坡和佛印是学佛求道路上的志士挚友,彼此触动机锋的对答,互相激荡,提升了各自的悟性。
在金山寺展现的学佛求道之心,并没有随着东坡肉身的寂灭而抹去,而是随着东坡的转生刻记在他元神的记忆深处,到了来生的一个时刻里,从记忆深处苏醒过来!
爱民如己的朝官、旷达的文豪东坡转生后是怎样的面貌?如果他能选择来生,他要再当文豪,或是政治家,还是僧人?
四百多年后的转生
明世宗嘉靖二十五年,(公元1545年), 南京全椒县蔡彦高家生了一个男孩,这个孩子来得很特别,佛缘很深。在他出生前,蔡彦高的妻子洪氏在梦中见到观音大士携带一童子到他家,洪氏大喜,接过孩子来抱住,不久就怀孕了。儿子生下来时包着重重白衣诞生,帮他沐浴时,香气缭绕。
这婴孩一岁时就发作了风症(麻痹症),几乎死掉。洪氏对着虔诚信仰的观音大士祈祷,若儿子能痊愈,将来就让他入佛门。后来婴孩真的痊愈了,家人就唤他小名叫“和尚”,并将他寄籍在城中的长寿寺。
“和尚”从小就很爱静。在祖父眼中,三岁的孙子不喜欢玩,喜欢独坐,简直就像根木桩。母亲洪氏信奉观音大士,她每次烧香礼拜时,“和尚”必定跟随在左右。“和尚”九岁时学会了诵观音大士经,诵给母亲听,声音俨然就像来自老和尚。
“和尚”十二岁时,父亲要为他定亲,他立刻阻止了婚事。当时,他听说应天(南京)报恩寺老和尚——西林和尚有大德,他就一心想前往跟从学佛。虽然父亲不允,但在母亲极力赞成下,“和尚”如愿成了报恩寺的居士。
西林和尚觉得眼前的这孩子骨气非凡,如果只是作一个俗僧就可惜了。当时适逢礼部尚书赵大洲在场,高兴地说,这个孩儿当为人天师。赵摸着他的头问道:“你爱做官还是作佛?”“和尚”立即应声说“作佛!”
西林和尚用心栽培他,找了寺中孙字辈有学行的和尚教授他佛经,他很快就把当时流通的各种经文熟背下来了。于是西林和尚又请名师教他。在他十七岁时请先生开始教他举子课,有四书五经、诸子百家学说,左传、史记,以及古文诗词赋等等。他学习成绩很好,作赋作诗很上手,但当时常生病.他就想放弃学这些应试当官的东西。
在他十八岁那年除日,西林和尚说自己不久于世,把住持之职隔代交付给未成年的他,并且叮嘱诸弟子说:“是(指他)虽年幼.有老成之见。我死后.房门大小事.皆听决之.勿以小而易之也。 ”
他十九岁时,有些寺中学子在科举场中举,有人鼓舞他去走做官的路。云谷大师得知后,不想让他这个有慧根的人,误入迷途,就给他讲了高僧传等等的故事,并指点他去看书。他从藏书阁找了一本《中峰广录》,并认真读了起来。还没读完,便欣喜叹道:“这真能让我心喜悦啊!”于是立志坚决修行成佛。他恭请西林和尚为他剃度,真正成了出家弟子;同时烧掉自己以前所学的经书、文学作品等等,一心入佛道修行。
他就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公元1546─1623年),字澄印,号憨山,法号德清,在七十八岁坐化,谥弘觉禅师,留下肉身佛像。
憨山的前世 东坡的今生
憨山大师在《梦游集》著作中提到,有一次游海门,登上金山寺妙高峰(妙高台)。镇江金山寺延革记载:宋代元祐时僧人佛印凿平妙高峰成为妙高台,一称晒经台。台高逾十丈,在伽蓝的后方,台上造有佛阁。
憨山大师在楞伽室中进入高度入静放空的境界,脑中出现了这些景象:
老年的东坡正代张方平[2] 手书楞伽经……东坡与佛印禅师留作金山寺常住禅师。
这时憨山感到全身毛孔非常舒畅,充满愉悦的活力,有如春天茂生百草一般,自己也不知道所以然。后来他从佛法中得到印证,原来这是自己前世所积累而来的精神特征所致。
从此憨山感觉自己行脚在云水间,海阔天空,溶溶一片虚明昭旷的境界,时时如一面大圆镜,悬在他眉睫之间。那一年的戊戌秋日,他与镜心上人,过访东坡堂,读悟前身(东坡)诗,又恍然进入了前世旧游的境界。
前世今生 生命真谛
谁是我?我是谁?憨山大师,或说东坡居士,在辗转轮回的前世今生中悟得:“天地一幻具,万法一幻丛,出没一幻迹,死生一幻场,江山一幻境,鳞甲羽毛一幻物,圣凡一幻众,尔我一幻遇耳。”
不仅是当下现实的这一生如梦如幻,生命一生一世的轮回,来去都是走过场,在生的瞬间与你我交会的天地、万法、国家、万物、凡圣众生,都不是常驻的。连当下这一生也是瞬间的遭遇罢了。从宇宙的存在时空来看,人的生命不过是一瞬之生、一瞬之死!那么上天给人瞬间生死的生命又是为了什么目的呢?
轮回转生 接续前生法缘
苏东坡的母亲程氏刚怀孕时,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僧人到她家来要求借宿,这个僧人长得英挺俊秀,但却有一只眼睛失明。苏东坡自己也说,常常梦见自己是个僧人,往来于陕右(今陕西)地区。
东坡的弟弟子由(苏辙)和好友都有过同样奇妙的梦,梦解东坡的前生。
东坡四十九岁那年的端午,他到筠州去找弟弟子由。端午节前,子由和云庵和尚、聪禅师联床共宿,三人都梦见一起去迎接师戒禅师的到来。端午节那天他们三人一起迎来了东坡。师戒禅师在陕右五祖山寺修行,晚年时去了筠州。苏东坡在他圆寂后出生。
东坡曾自述“定似香山老居士,世缘终浅道根深”,说自己道根与白居易相似,生命之根深植于修行之土。东坡题壁诗云“前世德云今我是”,德云是谁?《华严经‧入法界品》说“善财童子问法于德云比丘”。“德云”是在妙高台修行的僧人,给予善财童子修行的点悟 。东坡的《金山妙高台》诗又说:“何须寻德云,即此比丘是。”推解来看,东坡说的“德云”可能是他隐约的记忆中某一世的前身,是个高德和尚。
从师戒禅师到东坡这一世,又到憨山大师,几百年的轮回!依稀记得更早之前还有德云和尚那一世,他的元神都一直在返本归真的求道途中追寻着。生命中经历的出身家庭、父母兄弟朋友妻儿、家国江山、旅途上的林林总总改变了,唯一不变的是一颗坚定求道、立志得道返回生命来处——天国世界的心。
憨山大师有一偈:“静极光通达,寂照含虚空,欲来观世间,犹如梦中事。”说人生一切仿佛一梦,但是作梦不是我们生命的目的,而是要来观世间来了悟,识破梦的无常,找到恒常的真境善境,那是生命的原乡。一生又一生的轮回,人的生命多往下堕落了,人的纯真多被蒙蔽了,佛法一直在提醒人,识破人生的梦幻泡影,不要忘记生命为何来此追寻。
【后语】
憨山大师肉身坐化,端坐三日.面色白皙而唇红.手足绵软.有如入禅定的状态,保持金刚不坏之身。 三百年后,有人来到憨山大师肉身座像前认了自己的前身。
那是民国时期,公元1934年,一位高德望重的和尚重整曹溪祖庭南华寺。他在憨山大师肉身像前拈香,留下一偈语:“今德清,古德清,今古相逢换了形。佛法兴衰听时节,入林入草不曾停。”这位僧人的法号和憨山大师相同,都是德清,这是他说“今德清,古德清”反映的意思。这位僧人是清末民初高僧虚云和尚。
轮回中,一去一来换了形,而不变的元神怀着那真挚的修行一念,坚绝而不移。他们的轮回让我们认识到修行回佛国是多么的不容易!如今,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三千年一开的仙界奇花——优昙婆罗花已在人间绽放,传出了慈悲法力无边的转轮圣王已经在人间转轮的消息。《西游记》说:“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正法难遇:全此三者,幸莫大焉。”此际正是代代修行人世世轮回所等待的万古机缘!
注释
[1] :金山寺:在江苏省镇江金山上,梁武帝天监四年二月十五日,始于此寺设水陆会,至宋改号龙游寺,因为佛印禅师了元,尝住此与苏轼问答而著称。
[2]: 张方平是北宋大臣,号乐全居士,谥文定。方平有转世奇迹,这一世发现了前世抄写了一半的《楞伽经》,于是继续未完成的志愿,托给好友东坡,请他帮助刊刻传予后世。
参考资料:
《憨山老人梦游集》
《憨山老人年谱自叙实录》
《宋史‧列传第九十七 苏轼》
《苏东坡全集》
《大藏经‧居士传》
《大藏经‧人天宝鉴》
@*#
─点阅【人间云游】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