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22年08月07日讯】(接上篇)
上一篇,我们结合大数据计算,揭示了英国和澳洲的4份新冠疫情研究统计报告,有意掩盖负值有效率,为疫苗洗地。那些造假并非个案,也绝非我们在《大数据否定新冠疫苗防重症》中列举的那一点。
当今很多科研论文和报告,对新冠疫苗的真实有效率,千方百计地掩盖,并且隐藏关键的数据,让你无法计算或检验。这些新近的文献中,有的提供的数据多一点,我们可以结合大数据算出疫苗整体有效率——不仅仅是不合格(<50%),绝大部分跌入负值。
负值有效率表明疫苗有反作用,促进感染、重症、死亡,这是ADE效应的明证。一旦突变出“重症”病毒,ADE就可能会对人类形成大规模的绞杀,可是人类却像被无形之手操控了一样,在全面推进它……
5.美国麻省报告,掩藏有效率-60%
上面的新闻报道:美国麻省感染者74%完全接种了(一般是2针)疫苗,本该引起对疫苗无效的广泛关注,但是并没有,专家和媒体淡化处理——因为并没击中要害,74%不能直接说明问题,关键要看有效率。
该新闻源自2021年7月的一篇论文[1],是对美国麻省巴恩斯特布尔县疫情的大数据报告,隐藏了关键的有效率。该文只对病例做了“完全接种疫苗”和“非完全接种疫苗”的区分。因为麻省的疫苗接种率,最接近该县的情况,故以麻省接种率来计算。
表10:巴恩斯特布尔县7月感染及麻省接种率
Ve=1-(346/63.7%)/(123/36.3%)= -60.3%
以均值接种率校正:Ve=1-(346/63.05%)/(123/36.95%)= -64.9%
再次证明:2针疫苗促进感染,起反作用!
6.英国49周报告,三证疫苗促进死亡
根据英国新冠病毒49周报告[2]中“打疫苗60天内致死率”的数据,结合查到的大数据接种率:
表11:英国2021.11.8~12.5新冠病毒死亡与疫苗接种率
可算得2针疫苗对60天内死亡的保护率:
Ve=1-(3163/68.75%)/(816/24.55%)= -38.4%
负值又现,2针新冠疫苗促进死亡!
7.苏格兰12月报告,四证疫苗促进死亡
(1)掩盖疫苗有效率
苏格兰2021.10.23~11.19的新冠疫情报告[3],手法和上篇讲述的“掩盖技巧”如出一辙,只不过是以“死亡率”来掩藏有效率负值——毕竟负值有效率太丢人!而他们的“死亡率数据组”有问题,被统一“处理”过,后文会揭示。
(2)大数据计算疫苗整体有效率
衡量疫苗是否有用,要计算“疫苗有效率”,计算公式不受上图红框中“有问题的数字”的干扰。查证苏格兰疫苗接种率,真实有效率如下:
Ve(10.23~29)=1-(110/71.50%)/(14/21.00%)= -130.77%,其它省略计算过程,结果见下表。
表12:大数据计算的疫苗保护率(苏格兰43-46周)
(3)与传统有效率计算对比
上述报告提供的原始数据较多,可以用常规方法计算实际有效率,作为对比。
表13:苏格兰第二针疫苗有效率,两种计算方法对比
对比可见,大数据计算的有效率,比实际偏高一半左右。毕竟上面未接种组死亡人数少(尽管样本每周都是540万人以上的总数),可能出现偏差,需要进一步检验。
8.“大数据有效率算法”的进一步检验
(1) 偏差的由来:倾向性的“科研分组”
表14:当今倾向性的疫苗“科研分组”方法
新冠疫苗的“科研分组”建立在3个假设基础上:
①假设第1针疫苗21天后才有效,因为那时抗体才多;
②假设第2针疫苗14天后才有效,因为那时抗体才多;
③假设有效抗体多,就能抗病毒(错!因为旧抗体不抗变异后的新病毒,抗体可能起ADE反作用)。
前两个假设,已被前面大数据计算的很多疫苗有效率负值所反证,可见这样分组的前提就错了。
(2)“大数据算法”:借用“科研分组”和“统计分组”,4点抬高有效率
1)表14“未合法接种组”包括:
① 没打疫苗的;
② 打1针疫苗不到21天的(更容易染疫);
③ 打后21天内没做好防护,暴露在病毒环境中的——这个很难做到,谁能保证自己接触的环境中没有病毒呢?所以实际操作中,这一标准搞成了“打1针后21天内感染病毒”。
这样,人为增大了本组病例,公式中“N病”变大了,抬高了Ve值。
2)表14“完全接种组”剔除:
① 打第2针不到14天的(更容易染疫);
② 打第2针14内没防护好,暴露在病毒环境中的——这个同样难做,所以实际操作成了“打第2针后14天内感染的”。
这样人为减少了本组病例,公式中“Y病”变小了,再次抬高了Ve值。
3)大数据查的“Y率”相对大:
大数据查的数据不是“科研分组”,而是“统计分组”。它的“总人口2针接种率”,可不管你是否14天,打了两针就算,所以公式中“Y率”的值相对大,又抬高了Ve值。
4)大数据查的“N率”相对小:
同样,大数据查的未接种率相对小,不包括打1针不到21天的人,和打1针21天内染疫的人,“N率”相对变小了,第4次抬高了Ve。
所以,在查不到内部藏而不露的数据的情况下,只能用上述“大数据算法公式”计算时,会高估疫苗2针及以上针的有效率。
(3)“大数据算法”:实际检验偏高——如此高估还不行,疫苗更无效
以2021年12月1日出版的苏格兰公卫疫情统计报告[4]为例,下面四周的数据,每周的研究都是基于580多万人的大数据。
以第一周为例,以原文数据,计算≥2针对感染的保护率:
Ve=1-(10795/3862547)/(6930/1617579)= 34.76%
以google大数据查到的苏格兰接种率,计算2针对感染的保护率:
Ve=1-(10795/71.70%)/(6930/20.80%)= 54.81%(其它计算过程略)
表15:苏格兰2021.10.30~11.26报告计算常规有效率和“大数据计算有效率”对比
对比可见,大数据计算有效率同样都偏高,和我们的理论预期一致。在本例要高一半左右,和上文的偏高程度(对死亡的保护率)一致。
所以,如果“大数据计算的有效率”还不合格的话,就更能说明疫苗不合格了。在原始数据被掩藏、不足以校验有效率真伪的情况下,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办法——下表的结果也正是这样。
表16:大数据计算的新冠疫苗有效率简表
在下篇,我们会建立数学模型,作为判定疫苗有效率真假的试金石。
(未完,待续)
[1] Brown CM, et al. Outbreak of SARS-CoV-2 Infections, Including COVID-19 Vaccine Breakthrough Infections, Associated with Large Public Gatherings — Barnstable County, Massachusetts, July 2021. MMWR Morb Mortal Wkly Rep 2021;70:1059-1062. DOI:10.15585/mmwr.mm7031e2
[2] COVID-19 vaccine surveillance report Week 49,UK Health Security Agency
[3] Public Health Scotland COVID-19 Statistical Report As at 29 November 2021,Publication date: 01 December 2021,Public Health Scotland
[4] Public Health Scotland COVID-19 Statistical Report As at 29 November 2021,Publication date: 01 December 2021,Public Health Scotland
编辑: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