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亲子互动

家有小学生之亲子沟通手册(5)

与有暴力行为的孩子对话
(图/大树林出版提供)

一旦召开校暴委(韩国校园暴力自治委员会),学校的许多业务就会跟着停摆,说得再具体一些,是教育会中断。虽然不像司法效力般强大,但召开校暴委的过程本身会伴随着“程序”。所谓的程序,代表无法根据情况做出弹性改变,而是必须无条件地遵照规定。

但是教育并非如此,它会根据情况增减内容,甚至改变顺序。有许多时候,我们必须考虑到教育对象的环境、情况和水平等,唯有如此,才能因材施教。然而,校暴委的过程并非量身打造型,而是非常制式的,所以班导师进行教育的意图几乎被排除在外。要是班导师贸然干预校暴委以外的协商过程,可能会被解读为替受害者学生或加害者学生说话,而这可能又牵涉到行政和民事诉讼。

换句话说,从召开校暴委的那一刻起,班导师就等于无法从教育的角度上使力。就像法庭上有被告和原告,校园暴力也只有受害者学生和加害者学生而已。发生校园暴力事件时,最令人遗憾的部分莫过于此,最后,校暴委导致班导师和学生的对话中断。

在家庭中尝试和有暴力行为的孩子对话时也相同。和具有暴力倾向的孩子对话时,最需要担忧的部分,就是父母不能扮演和校暴委的委员相同的角色。说得再简单一些,就是不能只展现出“调查者”的姿态。那一刻,对话会消失,只剩下紧跟着程序而来的合理措施和惩罚。措施和惩罚无法根除暴力性的问题,根除暴力的方案,要从“正视”不认同暴力的合理性开始。

当孩子出现暴力倾向时,父母会担心两件事:我们家的孩子会不会伤害谁,抑或是受害者学生的家人会不会提出过分的赔偿或要求。这样的忧虑会启动父母的许多防御机制,包括认为我们家的孩子会有暴力行为必然有其原因,并竭力想找到孩子不得不如此的根据。召开校暴委的过程,就和调查其中是否有自由裁量的可能性类似,当这种合理性和正当性受到认可,就会对如何处置加害者学生造成影响。

“他本来是很乖巧的孩子,是因为那位同学一直捉弄他,最后才会情绪爆发。其实站在我们家孩子的立场上,也觉得很委屈。”

我明白他是个乖孩子,可是持续捉弄他的同学原本也是个乖孩子。一旦我们试图去寻找暴力行为的源头,想找到孩子不得不行使暴力的合理原因时,就会顿失方向感。我们应该从“无论任何理由,暴力都不能被合理化”的起点出发才对,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控制深层潜意识想要启动强力防御机制的欲望。

当孩子出现暴力行为时,他们潜意识的欲望经常会唆使父母去使用这样的防御机制,所以父母的眼睛被蒙蔽,结论也停留在“他本来是个乖孩子,是情非得已才使用暴力”,但这不过是陷入自我合理化罢了。所以,一般对话会像这样:

“你打别人吗?”

“嗯。”

“为什么打人家?”

“因为他每次都笑我是胖猪。”

“他说这么过分的话!一定是个坏孩子,所以你才会不得不出手打他啊。”

“可是老师却只骂我。”

“是老师没有掌握整件事的来龙去脉。你先不要担心,以后找老师商谈时,妈妈会跟老师说你是不得不这么做。不过你也要注意自己的行为,知道吗?”

“嗯。”

这样的对话无法阻止暴力。一旦发现有可以打人的理由时,孩子就会再度使用暴力。首先确认暴力的情况,得知是出自偶然或有意为之,这时就要中止合理化,并需要果断。

“无论是什么原因,都无法让暴力正当化。”

“那我就每次都傻傻地被笑吗?”

“你跟老师说。”

“说了又能怎么样?老师也只会骂个两句,然后我就变成跟老师打小报告的人。”

“妈妈说了,无论是什么原因,暴力都无法正当化。嘲笑你是同学不对,但从你打人的那一刻开始,你也做错事了。假如跟老师说了之后还是不能解决,你就忍到回家跟妈妈说,妈妈会亲自去学校一趟,告诉老师说你因为被同学嘲笑有多痛苦。嘲笑也是一种语言暴力,所以妈妈会保护你,但是妈妈绝对不能容忍你为了解决问题而使用身体暴力。到时就算妈妈向老师解释也没用。”

多数身体暴力都是情绪造就的结果,是一种报复或发泄愤怒的行为。当妈妈以“孩子不得不愤怒”为由,为孩子的行为撑起防护罩时,或多或少都会为暴力赋予正当性。以暴力表现自己的怒气,不过是缺乏情绪调节的旁证罢了。

替小学生订下明确基准时,就会形成自我调节感。“孩子是情非得已”这种模棱两可的说法无法改变任何事。父母可以对孩子的愤怒、生气本身表达共鸣,因为生气的状态并不是虚假的。

然而,表示共鸣并不代表允许,这点必须坚决果断地表态。站在父母的立场上会认为,即便我们家的孩子是加害者,自己也非得站出来保护孩子,无论碰到什么情况,自己都有保护孩子的责任。这句话并没有错,可是这种保护不能是认同身体暴力。

父母不仅有保护孩子的责任,也有教育孩子的责任。必须让孩子清楚地认知,无法容许暴力,代表即便是父母,在暴力面前,他们保护的权限同样会减弱。这样的作法,能使我们的孩子在面对潜意识欲望轻声低喃,诱惑他使用暴力时坚定立场。“暴力”是解决情绪的方案中,最容易让人深陷其中的诱惑。

 “无论任何情况,暴力都是不被允许的。”

这即是与持续使用身体暴力的孩子对话时的核心。一旦试图寻找高尚的言语包装,那一刻,防御机制的合理化就会紧接而来。

──摘自:《家有小学生亲子沟通手册:资深小学教师教父母聪明回话…》大树林出版社提供@

责任编辑: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