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东汉名士之交:徐孺下陈蕃之榻

作者:兰音
陈蕃怀抱澄清天下之志,其言行是名士中的典范。图为《十八学士图之书》局部,宋人绘。(公有领域)
font print 人气: 1070
【字号】    
   标签: tags: , , , ,

阔平的官道上,马蹄声、车轮声交织着,严整的官府车队风尘仆仆,自北方而来。这是东汉后期,一位豫章太守走马上任的车队,那辆最高大的双驾马车中,隐约可以见一个峨冠博带、正襟危坐的中年男子。从踏进豫章境内的第一天起,他就迫不及待地打听一个平民百姓的住处,意欲亲自拜访。

他的主簿好意相劝:“大家的意思是,希望您先到官署安顿下来。”

他却固执地说:“当年周武王得到天下后,垫席都没坐暖,就去贤人商容的住处表示敬意。我礼敬贤人,有何不可?”

大官叫陈蕃,名仲举;他寻访的百姓,后人称徐孺,名稺,字孺子。他们的故事,发生在那个令刘备叹息痛恨的,亲小人、远贤臣的桓灵时代。千古名篇《滕王阁序》有一句:“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两位东汉先人从此名扬天下,流芳百世。

士人典范

“仲举礼贤”的故事,是《世说新语》的开篇。作为一部名士教科书,《世说新语》列三十六门,以德行第一;德行篇中,首推“仲举礼贤”。这大概是编者刘义庆的苦心:天下名士首重道德操守,而天下名士之首,非陈仲举莫属。

“徐孺下陈蕃之榻”,是《滕王阁序》中的名句。图为《元明册页集之滕王阁图》,元夏永绘。(公有领域)

翻开《世说新语》,起首几句为:“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淸天下之志”。大意是说,陈蕃的言论可做读书人的准则,行为可做读书人的典范。从登车赴任之初,他就怀抱澄清天下的高远志向。

这一句话先声夺人,不仅品评了人物,也道出了重要的时代背景。东汉中后期,历任皇帝大多早逝,继任者又是少年天子,懵懂无知,皇权旁落,形成外戚和宦官两大势力交替掌权、殊死较量的特殊政局。

朝堂之上,还有左右朝政的第三股力量——传统的士大夫阶层。他们通过修养德行、精通经学而入仕,又具有尚名节、志于道的情操,是传统社会的中坚力量。在桓灵时代,宦官专权,政局动荡黑暗,以陈蕃为代表的士人,怀着激浊扬清、使国家河清海晏的理想,评议时政、对抗强权,成为东汉政坛的一股清流。

《后汉书》记载了一则往事。陈蕃15岁时,曾闲居一室,庭院杂乱污秽。他父亲的朋友见状教训他:“小子为什么不洒扫庭院,来接待宾客?”陈蕃答道:“大丈夫处世,应当扫除天下,哪能只清扫一间屋子呢?”这位友人便知道,陈蕃有扫清天下的志向,对他刮目相看。

少年时代的扫除天下,与为官之后的澄清天下,都是陈蕃出于对国家、对百姓的使命感,所立下的崇高志向。陈蕃早年,应朝廷征召而做官,为人清高刚正,无惧权臣贵戚,直言谏诤,多次被贬官或被迫辞官离去。

地方山贼作乱,公卿大臣商议发兵征讨,又命令各州郡举荐贤才,陈蕃严厉抨击,当地官员残害百姓,才是百姓造反的根源;待选官员繁冗,应该及时甄选授官,一味推举人才,反而助长托情做官的风气。就是这一次上疏得罪了许多朝臣,陈蕃被外放到豫章任太守。虽然被贬,陈蕃依然坚守士大夫的志气,不忘为国家寻访贤人,重振士风。

高士下榻

如果说陈蕃是兼济天下、九死不悔的忠臣,徐孺子则是遗世独立、洁身自好的隐者。徐孺子年少时做过诸生,熟读儒家经典,通晓天文、算历、河图等诸多学问,是个多才多艺的饱学之士。他自幼家境贫寒,耕田为生,德行却非常高尚。他坚持自食其力,非劳动所得绝不享用;为人恭俭礼让,贤名广传乡里。

图为古代画作中的榻,出自《韩熙载夜宴图》。(公有领域)

汉朝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主要通过地方长官考察、举荐人才。徐孺子德才兼备,留下了“四察孝廉,五辟宰府,三举茂才”的传奇征召经历。举荐次数虽多,他却不为所动,一生固守清贫。

孔子曾形容:“贤者辟(避)世,其次辟地,其次辟色,其次辟言。”又说:“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陈蕃和徐孺子同处一个乱世,徐孺子累征不仕,远离权力中心,也是遵循了儒家独善其身的理念。

这样一个淡泊名利、超凡脱俗的徐孺子,自然受到陈蕃的崇敬和仰慕。同为儒门弟子,陈蕃和徐孺子走了截然不同的道路。陈蕃钦慕徐孺子的高洁和洒脱,也希望他重拾入世之心,共同匡弼时政。

冷眼看时局的徐孺子,对于同时代的贤者士人,都抱有一份默默关怀的赤诚之意。他曾拒绝太尉黄香的征辟,黄香归葬江夏时,他就背着食物,徒步走到他坟前吊唁。因为家贫,徐孺子只能设鸡、酒薄祭,哭祭完毕,未留姓名就匆匆离去。一同祭拜的名士,纷纷猜测他就是徐孺子,派出能言善辩之人快马急追。徐孺子就让那人转达一句忠告:“大树将倒,不是一根绳子能拉住的,为什么不赶紧找个安宁之所?”

他的好友郭林宗丁母忧期间,徐孺子前往吊唁,在庐墓前放了一束生刍(干草)就离去了。人们不解其意,郭林宗却心有灵犀,解释道:“这一定是南州高士徐孺子。《诗经》中说:‘生刍一束,其人如玉。’我何德何能,承受不起这话。”有人形容徐孺子:“征聘未尝出门,赴丧不远万里。”

面对陈蕃的征召,徐孺子同样没有接受,但是他有感于陈蕃的知遇,没有拒人千里之外。徐孺子以落拓布衣之身,踏进陈蕃的府邸,和他交游往来、彻夜长谈。作为回报,陈蕃也给予徐孺子最高规格的礼遇。

陈蕃做郡守时,秉性方直严峻,极少接待宾客,吏民对他也非常敬畏。他对徐孺子却是例外。陈蕃为了迎接他驾临,在客房特设一张坐榻,专供徐孺子所用。他离开后,陈蕃更不怕麻烦,把他用过的坐榻悬挂起来,有几分虚席以待的意思。

能让陈蕃设榻、悬榻的,还有名士叫周璆。此人同样不慕荣利,不为权贵折腰,唯独对陈蕃的邀请欣然前往。陈蕃之后,“下榻”成为礼遇宾客,甚至是留客住宿的代名词。

捐躯死国

豫章郡的经历,仅仅是陈蕃仕宦生涯的插曲。不久他被朝廷征召为尚书令;延熹二年(159年)升任大鸿胪。陈蕃始终惦记着在豫章安贫乐道的徐孺子,向汉桓帝举荐他和几位处士,并且认为徐孺子生于江南卑微之地,却能崭露头角,最是难得,所以应当首先任用。

图为徐孺子画像。(公有领域)

因而,汉桓帝派出安车和玄𫄸,到地方延聘徐孺子等人。古时候车驾等级严明,高官告老还乡或者朝廷征召贤人,才会用到安车;玄𫄸,分别是黑中带赤和赤黄结合颜色的布帛,这两种颜色在中华传统色彩中象征天地,最为神圣。然而不出意外的,徐孺子同样没有接受朝廷的召令。

陈蕃继续在官场中,努力实现澄清天下的理想。他多次上疏皇帝,针砭时弊,提出许多修身治国的谏言。起初汉桓帝非常重视他的奏疏,采纳很多建议。

但是朝廷中,士大夫与宦官集团的矛盾不断激化,汉桓帝受宦官谗言蒙蔽,惩处许多公忠体国的贤臣。延熹九年(166年),宦官变本加厉报复朝中士大夫,污蔑他们是结党营私、乱政败俗,借汉桓帝之手,逮捕并残害朝中大臣、天下名士,制造党锢之祸。

陈蕃官至太尉,不在迫害名单中,但他身为天下名士的表率,不肯独善其身,义无反顾承担起营救的责任。他无惧触怒龙颜,继续上疏,为喊冤获罪的众臣和名士请命。汉桓帝受谗言蒙蔽,不听忠言,最后大发雷霆,借故将他罢免。陈蕃身如孤舟,在惊涛骇浪的宦海中几度浮沉。

两年后的建宁元年(168年),汉灵帝即位,窦太后执掌朝政,再度重用陈蕃和众位名士。陈蕃痛恨宦官长年干政的乱象,决定和身为外戚的大将军窦武联手,一举诛灭宦官集团。谁料事情泄露,宦官先下手为强,伪造太后命令谋杀窦武。

那时陈蕃已经七十岁高龄,立刻率领属官和太学生八十多人,拔刀冲进宫门,为窦武申冤。宦官集团立刻派兵围攻这群读书人,对着陈蕃又踢又踩,不住谩骂。当天陈蕃就悲壮离世。

陈蕃,那个立志扫除天下的大丈夫,终其一生都处在宫廷斗争的漩涡中。凭借不避强权的勇气和不计生死的信念,他忠君报国,谏诤尊贤,尽一己之力支撑东汉朝堂的乱局。故《后汉书》评价,汉朝一百年来乱而不亡,依靠的就是像陈蕃这样的大臣的力量。

汉灵帝即位初年,曾用蒲轮之礼节征聘徐孺子,却恰逢徐孺子逝世,享年七十二岁。徐孺子和陈蕃仿佛是一对心有灵犀的好友,在同时期先后去世,他们的故事也彻底划上句点。或许在另一个世界,他们可以含笑相对而坐,畅谈宇宙天地。

身处乱世,有人学习徐孺子静观时局,早早抽身退隐;有人追随陈蕃匡扶社稷,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东汉的名士,或出世或入世,无论处江湖还是居庙堂,都用自己的志行演绎了那个时代的文人风骨和气节。

参考资料:《后汉书》《世说新语》@*#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陈蕃,字仲举,汝南平舆(现在河南平舆)人。他为官清正廉洁,刚正不阿。东汉桓帝时任太尉,与李膺等一起反对宦官专权,为太学生所敬重,被称为“不畏强御陈仲举”。灵帝时任为太傅,封高阳侯。后与外戚窦武等谋诛宦官,他率官属及太学生八十余人冲进宫门,事败被杀。
  • 南昌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音:诊),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台隍枕(音:镇)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之雅望,棨戟(音:起几)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音:搀)帷暂驻。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作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 臣闻朋党之说,自古有之,惟幸人君辨其君子小人而已。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 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音:配),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簿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音:谢)。”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 东汉时期,有一个少年名字叫陈蕃,自命不凡,他每天“雄心勃勃”的只想干大事业。一天,好朋友薛勤来到他家,见他独居的院内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世,当扫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选自《后汉书》)
  • 诗罢,走入庙中,四下看时,真个好座庙宇。王勃行至神前,焚香祝告已毕,又赏玩江景多时。正欲归舟,忽于江水之际,见一老叟,坐于块石之上。碧眼长眉,须鬓皤然,颜如莹玉,神清气爽,貌若神仙。王勃见而敬之,乃整衣向前,与老人作揖。
  •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翼、轸,皆星宿名),地接衡庐(衡阳、庐山)。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说明滕王阁的地理位置)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雄州雾列,俊彩星驰。台隍(护城河)枕(临据)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都督阎公(时为洪州都督)之雅望,棨戟(ㄑ|ˇ ㄐ|ˇ;古时官吏出行时,作为前驱的仪杖,戟上有赤黑缯作成的套子。后亦架于宫殿、官署门前,用以表示威严。)遥临;宇文新州之懿范,襜帷暂驻。十旬休暇,胜友如云。千里逢迎,高朋满座。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紫电青霜,王将军之武库。家君(王勃的父亲)作宰(赴交址就职), 路出名区(贵地)。童子(王勃自称)何知?躬逢胜饯。
  • 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现代人急功近利,总想做件大事,一蹴而就,一夜成名、一夜致富。从不把“小事”放在眼里,却不知道大事是从小事积累而来,同时,不重视小的错误也会造成大的失误,成“千古之恨”。五千年传统文化给后辈留下很多典故,阐述了“滴水穿石”的道理。
  • 汉桓帝便派画工赶到姜肱的家里,摹画三兄弟的图像,准备向社会传扬,作为士民的楷模。姜肱一再推辞,实在摆不脱身,就用被子把脸捂住,说有些头疼眼花,身体支持不住,也见不得风。这样才把画工支使开。
  • 皇帝都爱忠直的君子,厌恶奸险的小人。可是从古以来,忠直的人总要遭罪,奸险的人往往受宠,为什么呢?皇帝不爱听忠言,很爱听奉承。何况人们都害怕刑罚 ,贪图升官发财;说直话的受罪,讨好的升官,谁还愿作忠臣呢?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