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乡人有其独特对土地的情感与记忆。矿业兴盛的年代,物资匮乏,平溪乡人自家养土蜂制蜜;矿业结束后,人口外流,老煤乡人开始从记忆中找回儿时熟悉的养蜂。他们的共同记忆创造了生活的座标。
从台北开车走106公路,路经菁桐至东势格约需一小时十分钟。早期平溪乡与东势格两地村民往来,全赖现今登山客最爱的“越岭古道”,后来平溪矿业发展后,也铺建了产业道路。
平溪乡境内的火烧寮,是全台降雨量最多的地方,位于基隆河的源头处,是台北人的水源地,天然资源环境绝佳,生态丰沛。
东势格的面积占平溪区的三分之一,是平溪区土地最广人口却最少的里,不到2000人,如今返乡的人已在慢慢增加,同是厌倦了都会生活。若说菁桐人想念的是他们极盛时期的繁华,这里的人着重在土地作物与产业的再生,相互提携相互支援,养蜂就是一个令人激赏的例子。
矿业兴盛的年代,山区交通不便、物资匮乏,乡人自家养土蜂制蜜替代砂糖,小孩则拿来当零食。矿业结束后,大多数的外来人口都离去了,在地的年轻人则外出另谋生计,剩下一些老人,这些老煤乡人开始从记忆中找回儿时熟悉的“育蜂”、“养蜂”。
与里长李明宏的访谈
东势里早期都是务农的家庭,矿业发展后,很多人转行做矿工,1970年代台湾经济起飞,许多居民外出谋生,紫来村跟东势村只剩下150多人,民国63年后两村合并为东势里。
在东势里(又名东势格)当了十年的里长,李明宏大概是全平溪最忙碌的人了。谈到十年来的苦心经营,里长将他十年来如何经营东势格的艰辛历程写了一本《十年有成》。
李明宏说,他当了里长后想要建设东势里,但里长的经费不多,于是就去申请行政院农委会的“农村再生”计划,103年终于过关,获得很多补助款,“包括农业局的经费和水保局的经费,还有我们新北市养工处的经费,加一加可能超过一亿元。网路、电话、基础工程、基础建设都完成了,目前正在推地方创生,地方创生亮点设计、亮点营造。”
李明宏小时候在这里长大,像大部分的煤乡人一样,矿业没落后出外求学工作,大约在90年代末又回到了家乡。
五年前,陈易志夫妇提前退休回到东势格老家享受这儿的好山好水,当时李明宏里长正在推“地方创生”。
李明宏看着陈易志夫妇每天晃来晃去十分悠闲,就介绍他们去养蜂人杨聪丰那儿养土蜂。夫妻俩喝了一瓶土蜂蜜后,感动于它的美味,决定自己养蜜蜂。陈易志说:“这种蜜的味道好像只有天上才有,我退休了又没事做,那我来买个蜜蜂养吧!自己采收自己吃自己喝。”
土蜂与西洋蜂
东方蜂是台湾原生种蜜蜂,一般称土蜂又名中蜂,它们与西洋蜂之间既不“通婚”也不往来,也不能同时养。土蜂对环境要求严苛,全靠在自然界获取养分,容易受到天敌虎头蜂的攻击,常因而全军覆没,不易培养。且土蜂蜜源不稳定,饲养需看天吃饭,若遇到连日连月雨天,花源不在,那年可能就零产量,这个在多雨的东势格是常发生的。如何为土蜂制造宜居的地方且保护它们不受虎头蜂的攻击、帮土蜂挖土洞、寻找可以晒到阳光又有林荫与蜜源之处,是养土蜂必须做的,而这项工作并不容易。
西洋蜂,英文名为Italian bee,原产于意大利,是全世界养蜂业最优良的品种。其性情温和,在巢脾上极为安定,容易管理,容易维持强大蜂群,群势发展平缓,蜂王产卵力强。著名的神父Adam(1966)也是著名的养蜂专家说过一句话:“如果没有意大利蜂,养蜂事业不会进展到目前的地步。”台湾不例外,也引进了西洋蜂。
红淡比木与鸭脚木蜜
北台湾特有的红淡比木,是一种外型酷似榕树,开着可爱浅黄小白花的乔木,每年6月端午节前后开花,花季只有20天左右,主要生长在基隆山区。此蜜的主要采集者就是不怕冬季山区严寒的台湾土蜂。
台湾土蜂因饲养率不高,因此蜜的数量珍稀。红淡比蜜是“夏蜜”,透着琥珀色光泽,入口带有清爽优雅的酸甜气息,口感绵柔圆润、喉韵绵长,久啖不腻。红淡比也是日本人拿来敬神的枝叶,常种植在神庙院中。
鸭脚木花长得跟油桐花很像,一朵朵的小白花,花期从11月到次年的1、2月。鸭脚木蜜是一种“冬蜜”,具有人参风味,带有微微苦味,有果乾和坚果香味。一旦尝过它后,就会像着了迷一样,爱不释手,据说具有中药药性,非常独特,只是不易得到。
自2016年全世界的蜜蜂不知何故消失了大半,在台湾的东方蜂也得了一种叫“中囊病”,那年杨聪丰的东方蜂95%灭绝了。他的60箱土蜂虽努力抢救最后只剩一箱。经过两年的复育,不用任何药物,坚持用平溪人古老的土法缓慢地复育。两年后,回到20箱60万只,东方峰复育成功。
陈易志被杨聪丰的养蜂精神感动与吸引,从学习养土蜂到养西洋蜂。再而如何将养蜂产业化,开始了他一连串的养蜂旅程……
想喝蜜而养蜂
陈易志说当初是在想要喝蜜的动机下养蜂的,“一开始我学养土蜂,可是那时候土蜂流行中囊病,养了十几箱以后,蜜蜂病发作了,全部跑光光,一箱都没有剩。所以就改养西洋蜂,刚好平溪区农会要推广蜂蜜产品、养蜂业,就跟着大家一起在研究班(学习)。因为我是退休人士比较闲,就当了班长。”
就这样,陈易志夫妇成了养蜂人。陈易志说:“我希望平溪区能够成立一个产销班,现阶段是把研究班升级成为产销班。要做通路至少要1000箱,目前我们统计了土蜂加西洋蜂,已经差不多有800多箱了,离目标很近,希望明年能够把这个产销班给成立起来。”
东北角才有的特殊蜜源、蜜种是这里的优势,而平溪的红淡比蜜覆盖率又很高。陈易志说:“以去年最高收成来讲,100箱可以收到将近3000斤。红淡比蜜可以这么纯、量这么高,红淡比树的覆盖率必须很广,我们这边真的有这个天然资源。”
一路上陈太太指给我们看,这山区里的确有好多的红淡比树,只不过现在是冬季,非花期,看不到可爱的浅黄小白花。
如何解决通路问题
养蜂其实技术性不是问题,可是通路就有很大的问题了。
从爱吃蜂蜜,到成为职业养蜂人,陈易志以他在台北作为一个企业管理人的专业经验,来帮助这里的蜂农行销他们的蜜。一年半前他的儿子从中国回来,成为平溪青农。林下养蜂并让青农留在平溪永续经营,是陈易志努力创造产销进而成为品牌的最大动力。
陈易志说:“我们的蜂蜜其实不用验就是有机的,因为你根本尝不到农药,而且那个蜜蜂飞出去就是采那些树,这些树根本没人要。”
陈易志表示,这里是水源保护区,不能畜牧、不能养植,也不能做养鸡场、猪场,是自然资源相当好的地方,如果能够由政府来宣导红淡比蜜,这里其实是可以成为一个亮点的,这是蜂农们的期望。
陈易志的两位堂兄弟陈易达、陈世寯,也是退休后回到老家从事养蜂,乐在其中。
对养蜂事业投入相当多的心力,陈易志开心地说又有两个青农成为伙伴,“我们在做品牌,变成产业以后,我们的品质会做得更好,我们会把全部的流程做成一个比较制式化的要求。因为不是专职人员,可能不会去做低温浓缩这个动作,我们会做一个比较全部的SOP流程,希望以后可以给消费者看到。我们会尽量做到符合政府补助的标准,如卫生标准、规格等,去做、去执行。”
陈易志表示想要帮助平溪蜂农把养蜂的产业做出来,不能只是收购蜂农的产品做出自己的品牌,囊括所有利润,而是“把平溪特有的蜂蜜品牌做起来,大家一起共赢,是这样子的概念。”
“我本来是自己开工厂做印刷。现在发现这个养蜂事业比三十年前还要更累更辛苦……”聊着聊着,李明宏里长带着汪文豪教授与三个台大学生来与青农交流如何行销他们的蜂蜜,学生们并观摩了青农养蜂的蜂箱与环境。
与汪文豪教授的访谈
2020年9月,汪文豪教授带着学生在政大第三部门中心了解“地方创生”,看到了国发会的地方创生的优先乡镇,“所以我们那时候就开始花一些时间来了解平溪的状况。平溪大部分做地方创生,大概都着重在铁道沿线,与矿业相关的事,老镇的一些发展。”
“我们也看到,基隆河上游河谷的另外一端就是现在的东势里,这边是台湾最天然、资源环境最好的区域,降雨量最多,物产、生物多样性最好的地方。”
因缘际会认识了陈易志,汪文豪教授说,自己在台大生物产业传播发展学系有兼课,和林下养蜂、做森林蜜事业的陈易志,等于一起共同陪伴成长。
“一个以农业或是生物产业相关传播为主的科系,我们带着学生来,全面了解森林养蜂产业的产业链,从在地的经营、生态环境的经营,或养蜂产业的协助,还有品牌行销,来参与协助陈班长。他们愿意返乡投入的这个农民家庭。”
看到青农带着学生在一排排的蜂箱间视察,诸多感触浮上心头。林下养蜂是行政院一个鼓励青年返乡的计划,说起来容易,若没有像陈易志这样的家长支持与投入,恐怕也只是一个口号!
煤乡人有其独特对土地的情感与记忆。他们的祖父辈辛勤劳苦的工作与精神从未消散,仍然萦绕在这东势格的群山中,而他们的记忆创造了生活的座标。
——转载自《》
责任编辑:连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