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深夜,来自全国26个省市区的中国家长在网络上发出求救信:600多到上千名儿童在接种中国国产疫苗后患上I型糖尿病。有家长表示,他们的家族三代都没有糖尿病史。[1]另外,我们也曾收到过一份中国大陆疫苗后I型糖尿病不良事件报告,报告中有211个案例,信息相当详细。疫苗与儿童糖尿病事件有关联性吗?
疫苗糖尿病不良事件统计分析
我们将收到的这211例糖尿病和疫苗之间的关联性做了分析。数据分析的方法与上次分析白血病病例持相同原则,采取保守方法。
1. 性别、年龄
这些不良事件以男性为主。患者的中位数年龄是12岁。这跟I型糖尿病的高发年龄非常相近,I型糖尿病在10~14岁儿童中高发。
2. 疫苗品种
单注射科兴的最多,占29%,其次是北京生物、长春生物、兰州生物、成都生物等。这个比例跟中国大陆的整体疫苗接种比例也是相匹配的。
3. 糖尿病类型
这些患者主要出现的是I型糖尿病,占96%。剩余是II型糖尿病等其它种类。一般情况下,I型糖尿病在总数中的占比低于5%。Ⅰ型糖尿病具有家族遗传特性,通常发生在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Ⅰ型糖尿病的儿童或青少年身上;而Ⅱ型糖尿病则更常见于成人。
4. 疫苗后糖尿病发生时间
72%的糖尿病是在注射第二针新冠疫苗的平均中位数66天,也就是2个月后出现症状或确诊。
总体来说,从时间上来看,糖尿病发与第二剂新冠疫苗的接种之间的关联十分紧密;而且,在这211个案例多没有家族遗传史,一致的模式值得引起警惕。
新冠病毒损害胰岛细胞 增加糖尿病风险
我们先来简单了解一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胰腺是产生胰岛素的重要脏器。胰岛素是一种荷尔蒙,它可以与细胞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帮助葡萄糖进入细胞,葡萄糖才能被细胞所利用。
葡萄糖留在血液中无法进入细胞,就会造成高血糖——Ⅰ型糖尿病就是由于胰岛素明显不足,血糖无法被细胞有效利用,导致血糖升高。
而无法产生足够胰岛素的原因,多是自体免疫或病毒等问题造成的胰岛细胞受损。
在Ⅱ型糖尿病的情况中,胰岛素的分泌是正常的,但细胞对胰岛素的反应不敏感,血糖被滞留在细胞外无法被有效利用,引起高血糖。
那麽,糖尿病究竟有没有可能与新冠感染有关呢?研究显示,冠状病毒跟糖尿病之间的确存在着关系。
2021年,美国的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和瑞士巴塞尔大学等多个单位在《细胞代谢》(Cell Metabolism)杂志上联合发表的研究显示,新冠病毒能够直接感染胰岛细胞,并诱导它凋亡,降低胰岛素水平。I型糖尿病的主要成因就是胰岛素不足,这完全符合I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2022年3月,权威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杂志发表了一个百万人大型临床研究,发现长期感染新冠病毒的患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明显增加40%。其中超过99%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
新冠疫苗或引起I型糖尿病血糖升高?
胰岛细胞基金会(Beta Cell Foundation )从 2021 年初开始,使用在线数据库收集了来自528名I型糖尿病患者的疫苗不良事件数据进行分析。
分析显示,有部分I型糖尿病患者接种mRNA疫苗后出现了血糖升高(或紊乱)的情况:
接种第一剂mRNA疫苗(莫德纳或辉瑞)后,大约 10% ~15% 的人报告血糖在1~2天内有所升高,2%人报告血糖降低;
接受第二剂疫苗后,大约30%的人报告血糖升高, 1% 的人报告血糖降低。
接种强生疫苗第二针(强生第二针为加强针)后有42%的人出现血糖升高。
为何出现I型糖尿病不良事件,而不是II型?
我们知道,Ⅰ型糖尿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自身免疫攻击胰腺细胞,导致胰岛素不足。而中国的新冠病毒疫苗是灭活疫苗,灭活疫苗的质量难以控制,疫苗中可能残有未灭活的病毒颗粒,即使是少量的病毒进入人体也可能自我复制,影响人体免疫能力。
此外,不管是什么疫苗都含有刺突蛋白,而大量基础和临床案例研究发现,刺突蛋白会:
● 诱发慢性炎症
● 损伤细胞线粒体:每个细胞都有线粒体,如果累及到产生胰岛素的细胞就可能促发I型糖尿病。
● 诱导自身免疫现象:比如自身免疫性心肌炎、自身免疫性肝病、自身免疫性神经炎。理论上说,也可能诱导针对自身胰岛细胞的免疫攻击反应。
不止新冠疫苗!疫苗导致儿童免疫功能紊乱
除了新冠疫苗之外,其它疫苗也可能与糖尿病有关吗?
新冠疫苗中的某些成分可以诱发慢性炎症,损伤细胞线粒体,引起自身免疫现象,这些都是能伤害胰岛细胞,引起糖尿病的因素。
其实,还可能有除此以外的其它因素。一家位于俄勒冈州波特兰的私人儿科诊所进行了一项跨越十年的儿科临床回顾性分析,重点关注多种疫苗接种者的长期健康状况。
他们回顾了2008年6月1日~2019年1月27日期间出生的儿童的所有医疗记录。对接种疫苗和没有接种疫苗两组儿童的平均就诊次数做了比较,其中有2,763名儿童接种了1~40种疫苗,561个孩子没有接种疫苗。
研究发现,两组儿童在10年闲由于哮喘、过敏性鼻炎、呼吸道感染、贫血等原因就诊的次数差别非常明显。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该研究中的561名未接种疫苗的患者中没有多动症(ADHD)患者,而接种疫苗的儿童中有5.3%患有多动症。
从这个研究中,我们确实可以观察到,注射过疫苗的孩子更容易处于慢性炎症、过敏等免疫失常状态,甚至发生自身免疫紊乱。
这项研究发表在《国际环境研究与公共健康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Research and Public Health)上,但是目前已经被撤稿了,原因没有公开。一般来说,没有任何明确的理由就被撤稿是件很不同寻常的事。
1种常见食物,有效预防糖尿病
从目前的基础和临床证据来看,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孩子和有糖尿病的成人,应该避免打疫苗。如果注射了新冠疫苗,就要尽量减轻疫苗带来的损害,那麽要怎么样来预防可能发生的风险呢?
Ⅰ型糖尿病患者原发地缺乏胰岛素,需要注射胰岛素。
Ⅱ型糖尿病主要是采用口服降糖药,根据情况也可能需要胰岛素补充治疗。
由于有些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差,再加上大量人群获得常规降糖药的机会有限,西药又有不可避免的副作用和耐药性,人们一直在寻找一些有效的天然植物,例如天然蔬果和中草药来降低血糖。我们经常讲整体疗法,包括定期运动,低糖、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充足睡眠,控制压力等方法,这些对于Ⅰ型糖尿病甚至Ⅱ型糖尿病都是有益处的。
那麽,饮食上我们可以多吃些什么呢?推荐多吃的食物包括人参、苦瓜、黄连素.这些苦味的食物可以多吃——这背后是有科学道理的。
苦瓜是葫芦科药用植物,科学家发现,苦瓜的多种成分,包括皂苷、多糖、三萜类、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黄酮类化合物、抗坏血酸和类固醇,都对人体都有保健作用。
科学家们还特别研究了各种苦瓜浓缩物的降血糖作用:
1. 发表于《植物医学》(Phytomedicine)杂志表明,,苦瓜皂苷可以诱导细胞产生更多胰岛素。
2. 苦瓜还可以增强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代谢综合征。
2011年发表在《药用食品杂志》(Journal of Medicinal Food)上的动物研究表明,苦瓜籽能够增加外周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减轻代谢综合征相关的症状,这能够针对Ⅱ型糖尿病起效。
整体来看,苦瓜之所以对I型、II型糖尿病都有帮助,原因在于,它能:
● 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 改善胰岛素抵抗
● 保护胰腺细胞
● 促进葡萄糖和脂肪酸分解代谢,刺激脂肪酸,减轻代谢综合征
● 抗炎
● 抗氧化
科学家还把苦瓜和降糖药做了比较。2015年发表在《营养学杂志》(Nutrition Journal)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和一种名为格列本脲的降糖药相比,苦瓜具有中度的降血糖作用。
虽然苦瓜的降血糖效果不如格列本脲,但苦瓜可以更有效地改善与糖尿病相关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吃苦瓜的人体内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而吃了格列本脲的人,血脂反而上升。
糖尿病不是简单的血糖症状,实质是代谢综合紊乱。苦瓜中的营养成分可以作用于多个层次,而不只着眼于降血糖一个指标,还能降血脂、减体重。如果整个身体的内环境得到调整,扭转了代谢综合征的状态,血糖自然就能随之恢复慢慢下降,这是从根本上治疗疾病。
口服降糖药可能有更好的降血糖效果,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病因。
疾病治疗也要着眼于大局,着眼于根本,才能把病疾病背后的根本原因解决。◇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