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之爱:庞贝城卖花盲女带你身历其境
几年前,我委托一位优秀的艺术家,为我女友画她最爱的一张照片,主角是她两个十几岁大的女儿。场景就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画中有一人伸出手臂,将一枚硬币丢进大水碗里。
这幅画完成时,我很惊讶艺术家竟把水碗换成了雕像。他说雕像让画面增加深度且令人印象深刻。我非常认同,但是,这座雕像是谁?研究后才知它是《尼迪亚,庞贝城的卖花盲女》(Nydia, the Blind Flower Girl of Pompeii)。
我在联邦调查局工作了近三十年,因为调查任务而造访过许多城市,也喜欢顺道参观各地博物馆。终于,我在芝加哥艺术博物馆看到了尼迪亚的雕像,但它距离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足足有800英里远!
有一次因任务调查,我来到阿拉巴马州的伯明翰。我很惊讶在当地的艺术博物馆里,竟然收藏了另一座尼迪亚雕像。
这怎么可能?雕像出借外展吗?怎么会不只一个,难道有两个以上?
尼迪亚雕像的诞生
雕像尼迪亚于1853年─1854年,由美国新古典主义雕塑家兰多夫‧罗杰斯(Randolph Rogers,1825年─1892年)所创作。有人认为,罗杰斯的雕塑品质和情感表现,可比拟米开朗基罗所描绘的古希腊罗马人物那般耐人寻味。
大规模生产是工业革命的一项特点。发明轧棉机闻名的伊莱‧惠特尼(Eli Whitney)创造出一种能更换零件的步枪,并在1798年签约,卖出1万支给当时年轻的美国政府。在此之前,要是步枪某个零件坏了,就必须换一支全新的。但现在问题解决了。
罗杰斯不懂得如何制作武器。当他面对一大块大理石时,创作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使用传统的木槌和凿子。
罗杰斯1825年出生于纽约。雕刻木头是他的嗜好,但他却找不到雕刻工作。他在一家干货店当店员时,雇主发掘了罗杰斯的雕刻天赋,于是赞助这名年轻人前往意大利佛罗伦斯学艺。1851年,他在罗马开设工作室,开始接受来自欧洲和美洲的艺术委托,创作出许多件作品,直到人生尽头。
如果罗杰斯留在美国,他选择创作的石头来源,应该会是新英格兰花岗岩。但他因为住在意大利,所以石头选材和米开朗基罗的知名巨作,例如,《大卫》(David)、《摩西》(Moses)和《圣母怜子》(La Pietà)等都来自同一座山。
尼迪亚本尊和兄弟姐妹
罗杰斯创作的本尊“尼迪亚”高三英尺,立在两英尺厚基座上。多处细节可见,例如她身体向前倾斜,后脚趾头轻微碰触地板,束腰外衣褶皱层次丰富,头发卷曲,美丽脸庞上带着忧郁神情。尼迪亚很受大众欢迎,应该有更大的市场。但本尊只有一个,该怎么办?
造访过世界各地博物馆的人都知道,罗杰斯做了一件前人从未想过的事。他和他工作室助手共同打造了167尊两种尺寸的尼迪亚,每一座雕像看起来与原始作品的相似度极高,完美极了。这么多的艺术品,绝不是用机械大规模生产的,每件作品都必须用一块大理石精雕细琢制成。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制作一尊卖花女需耗时多久。
罗杰斯并不特别喜欢选用大理石创作,但他把第一件大理石作品当作模型供后续复制参考。之后陆续制作出许多雕像后,剩下的工作会交给工作室助理继续完成。这些助理是谁,当时到底有多少才华出众的工艺师参与其中?雕像的数量似乎多到像是任何热爱风土和艺术的爱好者都能轻易在当地博物馆欣赏到般。甚至19世纪中叶的富人,也可以在他们富丽堂皇的自家庄园拥有一座“原版”的尼迪亚雕像。
像这样的作法以前是否有过?创作一件大尺寸、精致且设计独特的艺术品,然后一次又一次地复制?
弗雷德里克‧雷明顿(Frederic Remington)的每一个青铜雕像都是用同一个粘土模型铸造而成。平版印刷和丝网印刷可大量生产平面复制品。然而,你觉得达芬奇有可能绘制另一幅《蒙娜丽莎》吗?
古希腊人也在雅典卫城创造了几乎相同的雕像,称作女像柱(caryatids),六座华丽的女神柱子支撑着几吨重的石墙屋顶,但只有六座。
应用现今3D技术,加上太空塑料就能制造出相同尺寸的盲卖花女雕像仿品。但这充其量只像在古玩店购买商品般,而不是真正华丽的大理石质感。用最严格的资本主义观点来看,罗杰斯为明显广大的需求提供了独特的产品。
尼迪亚来自书中角色
“尼迪亚”是1800年代最受欢迎的大理石雕塑。她出自英国作家爱德华‧布尔沃-莱顿(Edward Bulwer-Lytton)1834年小说《庞贝末日》(The Last Days of Pompeii)中的人物角色。作家灵感系来自1833年在米兰看到的一幅画:俄国画家卡尔‧布留洛夫(Karl Bryullov)的作品《庞贝城的末日》(The Last Day of Pompeii),描绘意大利维苏威火山爆发,造成大规模的灾难。
假设布留洛夫前一年没有参观庞贝城早期挖掘的遗址,那么从画作到书籍,再到大理石雕塑的盲花女,这一系列连锁效应,恐终究如庞贝灰烬消失不见踪影。罗杰斯捕捉到人物极度痛苦的刹那,不禁让我们想像当时整座城市因天灾而消失、毁灭瞬间个人的困境。
小说在火山喷发后近1800年才出版,但事件当时,罗马帝国时期作家小普林尼(Pliny the Younger)有描述到火山喷发事件。所以即使该小说是虚构,但维苏威火山脚下的生活背景故事应当准确。
庞贝城是座拥有2万人的繁荣都市,也是罗马帝国位在海滨的模范城市,然而,事件发生之前,没有任何预警火山将于何时或何地喷发。
庞贝遗址是有史以来工程最浩大的考古挖掘,陆续发现许多藏在火山岩层里的中空密室。为还原当时,透过钻孔连通密室后,以熟石膏(巴黎石膏)填充,然后静待干燥成型。接着再慢慢敲凿掉火山浮石,许多保存完整、令人不安的石膏形像显现,例如出现一只狗的外形,显露出这只四脚动物当时正遭受极大的痛苦,跟着城市瞬间被致命的火山灰吞没。这只狗的石膏模型目前正在考古挖掘处附近展示。
尼迪亚带你身历其境
尼迪亚喜欢走到开满鲜花的田野城郊。多数人摘花是因为花有着美丽的颜色,但尼迪亚却被花香所吸引。
尼迪亚在繁忙的街角,演奏三弦莱雅琴,唱着动听歌曲,篮子里有五颜六色、香气扑鼻的花环等待出售。路过行人都会向她购买。
格劳克斯是一位英俊的贵族,有点像一世纪罗马帝国时期不务正业的人,喜爱举办奢华派对,也爱喝酒、赌博。他得知有位奴隶叫尼迪亚被主人虐待,试图想拯救她。尼迪亚一直很欣赏格劳克斯,喜欢他嗓音粗旷和充满自信。然而,尼迪亚并不嫉妒格劳克斯的未婚妻艾奥尼,仍然爱上他,而且知道自己只是单方面喜欢他。
公元79年8月24日中午,大地隆隆作响,地面开始震动。一道红光出现在北方,山顶喷出火光和灰烬,将羽毛状的烟雾推向一万英尺高空。虽然高高喷向天际,但众人意识到烟雾其实来自地底深处如地狱般的地方。
火山岩浆顺着五英里长的山坡流下,沿途覆盖所有一切。岩浆上方弥漫硫酸烟雾,所有生物都奄奄一息。
不像冬天下的小雪,火山灰持续降下好几小时,一层一层火山灰堆叠的重量和压力接踵而至。随着焰红炽热的火山灰片飘落,受害者在高温瞬间承受痛苦折磨后永久瘫痪死亡。
炙热刺眼的火山爆炸无可避免。火神伏尔甘(Vulcan)将源源不绝的火红碎片抛向天空,当降落地面时,不论贫富或主仆,都争相逃窜想避开火海。
街道上弥漫着浓烟和死亡。据估计,不出几个小时,有超过1万2千人死亡。受伤的路人看不见他们面前的双手,跌跌撞撞穿过令人窒息的灰橙色烟雾。
尼迪亚首先想到格劳克斯,想要如何拯救他。不一会儿,她竟巧遇格劳克斯,连同格劳克斯身旁的未婚妻艾奥尼。
地表喷出岩浆,致数千人受困而死。只有尼迪亚,因多年失明而让她在烟雾弥漫的街上,拥有意想不到的优势(敏锐的听觉和触觉)。
尼迪亚告诉格劳克斯紧跟着她。他照做了,同时也紧紧握着艾奥尼的手。尼迪亚沿着街道向前方直冲,在慌张的人群和受伤哀嚎声中不停穿梭。即使身处黑暗,她却很清楚自己的方向。尼迪亚感到悲伤和恐惧,那一刻的痛苦全写在脸上,害怕自己可能无法拯救格劳克斯,她不禁潸然泪下。
街上到处都有人在嚎啕大哭。终于,他们抵达一处远离大火又足够安全的地方。然而,尼迪亚知道格劳克斯永远不可能回报一名奴隶女孩的爱,在心情无法平复下,她投海自尽了。
兰多夫‧罗杰斯选择描绘的那一刻是长篇故事中的一个场景,带领我们亲历当时的情境,感受自然灾变的危险至极。透过一位年轻眼盲的卖花姑娘视角,让我们“看见”。
作者:韦恩‧巴恩斯(Wayne A. Barnes)是一名联邦调查局(FBI)特工,从事反间谍工作29年。经历过许多卧底任务,包括担任1966年成立的黑豹党(the Black Panthers)成员。他第一个间谍故事是盘问前苏联情报机构KGB叛逃者。目前在南佛罗里达州从事私人调查。
原文:刊登于英文《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时报》。
责任编辑: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