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清人梦游地府 知晓起心动念皆有神明关注

文/杜若
四川酆都鬼城,又称为“幽都”、“中国神曲之乡”,相传是酆都大帝与十殿阎君管理诸鬼之所。()
font print 人气: 1725
【字号】    
   标签: tags:

阎君神目如电,洞若观火,将人一生中的是非功过,审断得分毫不差,是国人颇为敬畏的神明。受文艺作品的渲染,在人们印象中,阎君铁面令人望而生畏。纪晓岚著作《阅微草堂笔记》,记录了不少奇梦,其中有一则郑苏仙梦游地府时见到了阎君。阎君并非每时每刻都以铁面视人,也有笑容可掬之时。

清人郑苏仙,有一天在梦中,他的元神来到了冥府,看见了阎君正在审讯因罪被囚的鬼魂。阎君审讯罪魂,铁面无私。然而,当一位老妇来到殿前时,阎君见了她,立即改换笑脸,拱手相迎,还赐茶招待她,并令冥吏速速送她到人间投胎,转生到一个好地方。

郑苏仙悄悄地问身旁的冥吏:“这是一位农家老妇,她有什么功德?”他好奇一个普通的乡村妇人,一生中做了哪些好事,连阎君对她都如此尊敬?

冥吏说:“这位老妇人一生从来没有损人利己之心。”经冥吏介绍,郑苏仙得知原来损人利己之心,即使是贤士大夫,或许也有人难以避免。在利益面前,“当人追求利己时,必定要损害别人,那么种种欺骗狡诈便因此而生;种种冤仇罪孽也因此产生,有的甚至遗臭万年,流毒四海,都是被损人利己这一念所害。这位村妇能够控制自己的私心,那些读书讲学的儒生们站在她面前,很多人也会面有愧色。自然冥君对她以礼相敬,又有什么奇怪的呢?”

郑苏仙一向善于算计,是个很有心计的人,所以听到这番话心中一惊,顿时从梦中惊醒。

郑苏仙梦游地府,还看到一个场景。据他所说,在村妇来到阎罗殿以前,有一人身穿官服,昂首挺胸地走进大殿中,自称生前无论走到哪里,都只是喝一杯水而已,如今来到冥府,他自认为无愧于鬼神。

阎君微微一笑,说到:“设立官职是为了治理百姓,下至管理驿站、河闸的小官,都有兴利除弊之事应当去处理。只要不贪图钱财就是好官,那么在公堂上设立一个木偶,那连一杯水都不用喝,不是比你更好吗?”

这位官员辩解说:“我虽然没有功劳,但也没有罪过。”

阎君说:“你一生事事处处想的是保全自己,比如某件刑狱案,你为了避免嫌疑,应当发言却闭口不谈,这不是有负于民吗?某件事,你怕麻烦怕责任重大,应该去办却没有去办,这不是有负于国家吗?三年考察政绩是什么意思?你没有功绩,就是有罪呀!”

那名官员听到后,傲慢的心气顿时一落千丈,反而表情慌促,心里不安。

阎君看着他,笑着说:“我不过是怪你盛气凌人罢了。平心而论,你还是个三、四等的好官,将来转生后,还能保住官帽。”说罢,阎君就催促冥吏送他到转轮王那里。

根据《阅微草堂笔记》,纪晓岚认为,从这两件事中可知鬼神对于人心隐匿的细微想法都能看得一清二楚。即便是贤者的一念私心,也被神明看得清清楚楚,也免不了要受到神明的责备。

《诗经‧大雅‧抑》有句诗文云:“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也就是说一个人心地光明,即使独处于室内,在外人看不到的地方,无论做什么事都会问心无愧,无愧于昭昭神明。

纪晓岚评价郑苏仙之梦,引用了这句“相在尔室”,认为神明注视着人的起心动念,是可信无疑的。

(据《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 》卷1)@*#

责任编辑:王愉悦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或资料给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请进入
related article
  • 更多证据显现,灵魂真的存在,拥有多世记忆!前世残酷折磨囚犯,泰国医院院长怎样才能还清罪业?《未解之谜》
  • 害了人命,自然是要偿还的,自古都是如此,即便阳间法律无法审判,上天也绝不饶过,无论时间长短。有的是当世遭索命,有的是隔世被索命,以下三个发生在清朝的神异故事就在告诉世人:无论何时害了人命都难逃报应的。
  • 古今中外,在剧火的大灾难发生时,谁能让“神出手”得到奇迹福祐呢? 本文这些真人实事给了我们参考的好指引! 而且我们可以看到,善有善报,可能是事后报,也可能是立即就报!报应不爽呀!
  • 清朝撰写《劝戒录》的梁恭辰的父亲曾担任江苏布政使,与苏州江铁君是以诗文相交的朋友。江铁君曾出家为僧,后又还俗,回归儒学,不过他应该还是相信因果报应的。他曾讲了这样几件离奇之事。
  • 常人中有“好人没好报”这样的说法,意思是有些人做了善事,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善报,甚至还遭遇不好之事,因此感觉老天不公,甚至抱怨老天。殊不知天理衡量着一切,祸福早已注定,好人遇到的坏事,恰恰是老天在帮你消减之前的罪业,以让你在消减完罪业后,来世得福报。清朝梁恭辰编撰的《劝戒录》中记述了两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 清朝安徽商人汪某,在浙江一带从事盐业生意。他性格素来豪爽,虽每日与钱打交道,却并无利欲之心。
  • 善有善报,自古不虚。据清朝梁恭辰的《劝戒录》记载,浙江仁和县(今杭州市)有一位汪先生,世代经营盐业,家道殷实。
  • 人们常说善恶有报是天理,那么如果心有所求的善举,善报又如何呢?若仅是心生妒嫉的一念也会遭恶报吗?这两个故事耐人寻味。
  • 人间善恶报应的事,有的人信,有的人不信,因为直接的报应较少让人亲见。但是昭昭天理,总有时会向世人直些显相,让人不得不信,这也是上天挽救迷中人的一种方法吧!
  • 在中国古代,与律师相对应的叫“讼师”,其主要做的就是帮人代写诉状、谋划诉讼等。除了讼师,古代还有一些文笔好,只替人家写诉状的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