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画神品《清明上河图》(1): 画家与艺术表现
清明节到,连接古今九百年的一幅长画卷,掀开人们的记忆——属于清明时节的记忆,属于真实民俗风情的记忆。什么画卷呢?它就是《清明上河图》。
《清明上河图》展现了九百年前世上最大都市——北宋汴京的清明时节景况。“清明”是清明节气,“上河”有多种解释:御河、汴京的汴河称“上河”,上汴河街市赶集称上河,另外一般河流的上游或逆水行舟也称上河。当时汴京,八荒争凑万国咸通,人口有七十万。清明节是当时寒食节的一环,对贵戚到庶民间都是很重要的一个日子,皇都人们在这时候倾城而出。
清明当日上坟扫墓祭拜的最多,接连在后面的二日也都有,早出晚归。在北宋,清明节出城已经不仅仅是遵行扫墓祭拜的礼制而已,人们还做些什么呢?从《清明上河图》中,我们可以有个梗概的了解,那么这画中的描写是写实的吗?还是加入了不少画家的虚构情节呢?
我们先来认识一下画家是何许人。
《清明上河图》的画家
《清明上河图》在历代中名气实在太盛,因而出了不少同样名称的画作,其中原创画的作者就是北宋的张择端(字正道),定武人士(今山东诸城人)。他的生年跨越北宋末到南宋初年,生平的时代舞台是宋神宗元丰八年到宋高宗绍兴十五年(公元1085年—1145年)。
据清代王绂、嵇承咸《书画传习录》介绍张择端:少小读书,青年时代到开封游学,官至翰林承旨。他擅长画界画,尤其爱画街市、舟车、城郭、桥径等景致,在界画之外别成一家,因为失去官职,于是家居作画、卖画为生。
我们来看他的时代背景,在他人生十五、二十直到青壮年代,正好遇上喜爱文艺书画的宋徽宗当朝,他在翰林院当官,而且是皇帝身边起草诏书且独承密令的翰林承旨,是天子家臣,和天子的关系非常亲近。一说他完成画作之后,就献给了宋徽宗。这和他的出身时代背景是相合的,见《清明上河图》卷后,金代张公药(字元石)诗文:“通衢车马正喧阗,只是宣和第几年。当日翰林呈画本,升平风物正堪传。”
不过,他为何失去官职?后人已经不知道了,而失去官职的他反而多了观察世间百态的时间。张择端寄居汴河岸闹区大相国寺三年,观察人物车船络绎不绝的市集,从而绘下汴河滨到汴京大街的风华长卷。[1]画卷的纵高24.8公分、横宽528公分。
《清明上河图》的艺术表现
《书画传习录》总评《清明上河图》所画的人物景致“皆曲尽其意态,而莫可数计,盖汴京盛时伟观”。后人也有赞美此图内容包罗社会百态,是宋代社会的“百科全图”,提供了后人了解北宋社会生活的图景文献。
就是说此图栩栩如生地展现了汴京的繁荣盛世景象,其中像是城郭的位置,宏伟的屋宇、低矮草庐、商铺市集的样貌大小,芳草树木的景致,马牛骆驼的动态,以及屋中之人、路上的行者的神情和往返的舟车的模样等等,都有淋漓尽致的表现。真的是如此,连汴河中航行的船只上细部的钉子,画家都把它写画出来了。
按向氏《评论图画记》云,《清明上河图》选入神品(见燕山张着跋)。《清明上河图》长卷,采用了散点透视的构图法,画中有三个主场景,流畅地衔接,繁多的景物纳入一图的时空中,反映现实,宛然是北宋社会自由多貌的城市缩影。
画中有各式各样、各行各业的人物,还包括外国人,到底出场人物有多少人? 房屋楼宇有多少栋?船只有多少艘,车子几辆、轿几顶?树木多少棵?看了文后的答案,看官可能也会惊诧吧。而且本图取胜之处不仅在于人物景致的繁多,而是这些角色在图中都正在搬演着他们自己生活戏码,且那些场景和景物,一桥一船、一楼一招,也都记录着北宋的时代特色。
画作的真与伪
《清明上河图》的版本传世的有五十几种,怎么认定哪一卷《清明上河图》是张择端所画的呢?原本的画卷在宋徽宗时代收藏于宣和内府,后来北宋亡朝,此画被金朝所得,画卷的卷末盖有金主的玺印。原版本在图后有金朝大定丙午年(公元1186年)燕山张着跋文,认证这画乃是原本真迹。在嘉庆帝时,清代内府《石渠宝笈三编》有收藏张择端真迹《清明上河图》的官方记录。
那么,后代人又怎样能知道《清明上河图》所绘的景象,写实记录了北宋徽宗时代的汴京生活百态与时空场景呢?除了画家的生平与时代的重合,还有什么文献可资证明吗?
北宋末期的民俗志《东京梦华录》,是和张择端同时代的孟元老留下的记载。(《东京梦华录》作于公元1147年,张择端逝世于公元1145年)孟元老于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随父老到京师,那时张择端十八岁。《东京梦华录》中描写记述的汴京地理景致、街市店铺图貌和民俗风物,在与《清明上河图》两相对照之下,可以找到许多文图的对应和契合之处。这巧妙反映了《清明上河图》无疑是北宋末期社会生活百态的写真画。包括北宋社会的城市形态、工艺与商业样貌、经济产业、市集活动、民风民俗、建筑样式和交通……等许多的面向,甚至是冲突和社会的问题。不过这幅画并不是像地图一般的写真图,而是艺术家精炼的写真图,画里当然蕴含有艺术家想要表达的思想主题。
晚年的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序言追忆往日徽宗时代“太平日久……不识干戈,时节相次,各有观赏”。就说那时代,人们脑袋中没有“干戈”的记忆,人们在一个又一个相连而来的节庆中欢赏过活,《清明上河图》中的清明节的汴京就是非常热闹繁盛的一个节日时空。
《清明上河图》的时空
《清明上河图》长卷依空间循序展现三个主题场:
从画卷右边进入《清明上河图》的时空,先是走入乡野风光,我们看到了扫墓回来一家人的车轿队伍。然而,在这幅画中,我们完全看不到坟墓,怎知道这家人是扫墓回来的呢?后续会有解说。
然后是架在汴河上的虹桥以及周围的市集,连着展开的是城门内的景象。这里展现了北宋汴京人在春天清明节时五花八门的活动。当时的人们都在做些什么呢?这里的景致也有一些重要的看点,透出北宋生活经济与产业特色的端倪,和社会深藏的问题,看官猜猜是什么呢?(本文待续)
注释:
[1]参见王怡波:从《东京梦华录》暨《清明上河图》鉴证北宋之隆替。华梵大学/美术学系硕士班/2010年硕士论文
附录:图中有814人,牲畜60多头,船只28艘,大大小小屋舍楼宇百间左右,车20辆,轿8顶,树木170多棵,表现了北宋的繁盛风情,也应现了当时的人文民俗和科技水准。
─点阅【璀璨中华文化】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