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商天下】以人民币结算石油 中沙谈判为何加速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22年03月19日讯】近期,在俄乌战争加剧石油危机之时,却传来一个重磅消息,就是沙特阿拉伯正在考虑将出售给中国的石油,从美元计价改为人民币计价,这个已经谈了6年多的交易,现在却突然加速,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如果这个谈判成功的话,又会对沙特、中国、美国及其货币产生怎样的影响呢?另外,几天前,中共统计局发布了中国1~2月的宏观经济数据,从数据来看,中国经济正在快速复苏,不过,有大陆知名经济学家的解读文章,却提示相关数据可能又造假了。那么,我们今天就来关注一下这些内容。
中沙两国谈判 石油交易或用人民币结算
据《华尔街日报》报导,沙特阿拉伯正在和中共政府谈判,讨论将沙特向中国出售的部分石油,改用人民币计价。目前,全球大约80%的石油销售以美元结算,而且自1974年以来,沙特政府按照与美国尼克松政府达成的一项协议,一直都是以美元进行石油贸易。
据知情人士透露,沙特与中国之间用人民币结算石油交易的谈判,已经断断续续进行了6年,在沙特的实际领导人、王储穆罕默德·本·萨勒曼,2016年首次正式访问中国之前就开始了。
但是,一些沙特官员也警告穆罕默德,如果仓促推进人民币结算计划,可能会造成不可预测的经济损失。因为沙特的货币“里亚尔”和美元挂钩,如果将每天几百万桶的石油交易,从美元计价转换成人民币计价,可能会扰乱沙特的经济。
而且,人民币受中共政府严格管控,不可自由兑换,在中国境外的可获得性有限。以一种不太稳定的货币作为石油销售的结算货币,可能损害沙特政府的财政前景,也给沙特与美国国债挂钩的海外收入带来风险。
所以,因为这些原因,这个谈判一直没有成功,但是两国在今年加快了谈判步伐,这是因为沙特和美国的关系正在恶化,和中国的关系却越来越紧密。
报导说,沙特人对美国不支持沙特干预也门内战,以及拜登政府试图重启伊朗核协议感到愤怒,而且,他们对美国去年突然从阿富汗撤军也感到震惊。另外,沙特王储本人也对拜登不满,所以在过去几周,拒绝和拜登通话。
除了这些外交原因之外,美国和沙特的经济关系也在逐渐弱化。在1990年代,美国进口的沙特原油一度达到每天200万桶,但是美国能源情报署的数据显示,到2021年12月,美国的进口量,已经降到了每天50万桶以下。
相反,中国却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根据中共海关总署的数据,沙特,是2021年中国的第一大原油供应国,每天向中国出口176万桶的石油,这相当于沙特原油出口量的25%以上。
而且最近几年,中共还非常重视和沙特搞好关系。比如,中共帮助沙特生产自己的弹道飞弹,为沙特的一个核计划提供咨询,并且对沙特王储重视的未来新城(Neom)项目进行投资等。
所以,沙特邀请习近平今年访问该国,并计划仿照美国前总统川普到访时的待遇给予热情接待。
那么,如果中国和沙特之间用人民币交易石油的谈判能够成功,这对沙特、中共和美国都有什么影响呢?
对沙特来说,一方面,由于和中国的关系日益密切,它可能无法忽视中共的请求;另一方面,在美欧冻结俄罗斯央行的外汇储备后,沙特可能也想让石油交易的计价货币能够多元化。
而且,一些沙特官员也赞成以人民币计价出售石油,认为加强与中国的关系可以给沙特带来好处,比如,可能吸引中国在沙特进行大规模的投资,有助于说服中共减少对伊朗的支持等等。
当然,这些都是沙特官员的设想,实际上,中共是不会做赔本买卖的,所以才有那么多国家陷入了“一带一路”的危机。
对中共来说,它当然非常希望与沙特的谈判能够成功,而且它抓住了一个很好的时机,利用沙特的这些想法趁虚而入,希望可以趁着时局混乱,在沙特这里捡到一个大便宜。
而且,中共之前就希望提高人民币的国际地位,达到与美元和美国抗衡的目的,而现在,这种愿望就更加迫切了。因为中共最担心的是,如果像伊朗和俄罗斯一样遭到美国的制裁,被排除在美元结算体系之外,经济上就会面临毁灭性的打击,所以对中共来说,使用美元的风险已经越来越大。
尤其是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由于中共不愿谴责和制裁俄罗斯,已经让它的声誉严重受损,面临国际上的被孤立和可能的经济制裁。虽然中共现在正在调整对俄罗斯的政策,但北京和西方国家的关系,可能已经无法修复到之前的状态了。所以接下来,中共领导层应该会更加努力地减少对西方技术的依赖,同时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对美国来说,即使中共和沙特谈判成功,目前的影响也很小,还不可能对美元构成任何威胁,因为人民币毕竟不是一种稳定可靠、能够自由兑换的国际货币。但是,从长远来看,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
因为整个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包括石油在内,都是美元保持储备货币地位的基石。如果沙特开启了用人民币交易的先例,那么其它石油出口国,比如俄罗斯、伊拉克,还有非洲的安哥拉(Angola)等,也可能会效仿,这就等于动摇了美元的根基。
所以,从这个分析来看,美国绝不会对此坐视不理,任由中共和沙特达成这种交易,削弱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霸主地位。至于美国到底会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我们不妨观察一下。
中国经济数据有水分 房地产业仍陷泥潭
那么,现在我们再来看看中国国内的经济形势。
前几天,中共统计局发布了今年1~2月份的经济数据,看起来非常不错。但其实,这个数据是有问题的。大陆经济学家任泽平,也发表了一篇文章,全面解读了1~2月的经济金融数据。他认为,一些宏观数据与微观数据不匹配。
比如: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7.5%,比2021年12月份大幅加快了3.2个百分点。但是,钢材产量同比下降6.0%;水泥产量同比下降17.8%。
又比如,1~2月份,中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7%,但是,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12.2%,房屋竣工面积同比下降9.8%,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降17.7%。
再有,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7%,比去年12月大幅加快5个百分点。但是,我们知道,消费与就业相关。而2月份的全中国调查失业率是5.5%,比上个月又上升了0.2个百分点。31个大城市的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4%,也比去年12月上升了0.3个百分点。
也就是说,中共的统计数字可能存在造假成分,宏观数据看起来很好,但是和微观数据对不上号。有意思的是,任泽平这篇在新浪网上的文章,很快就被撤掉了,看来确实戳到了某些人的痛处。
这篇文章还提到,2月份物价数据显示,PPI环比由降转涨,输入性通胀压力上升。截至3月11日,各项大宗商品和2月时的低点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上涨。其中,金属镍上涨了111%、煤炭上涨110%、天然气上涨96%。
此外,中国2月份的存量社会融资,以及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速和上月比较,分别回落了0.3和0.6个百分点,主要原因是,企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少增加了5,948亿元,以及居民中长期贷款,也出现了有统计以来的首次负增长;前者说明实体经济融资需求不足,后者说明房地产市场依旧低迷。
路透社也报导说,中国1~2月的工业、投资和消费数据超预期增长,几乎都是路透社调查预估中值的两倍左右。不过,有分析人士在计算了过去3年的同期平均增速后,发现中国1~2月份的经济的确在改善,但仅仅是温和的提速,幅度并没有官方数据那么明显。而且2月份的金融数据也反映出,实体经济需求不强、信心偏弱。
不过,在所有行业中,最弱的还是房地产行业。
根据中共统计局的数据,1~2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9.6%,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13.8%;商品房销售额下降19.3%,其中,住宅销售额下降22.1%。不过,其它机构的房地产销售数据,比中共统计局的数据更低。中指研究院的数据显示,百大房企的销售额均值同比下降了34%。克而瑞的数据显示,30大房企的销售金额同比下滑了40%。
与此同时,深陷债务泥潭的中国房企,仍在持续爆雷。比如,中国千亿房企阳光城,境内境外债务同时违约。
阳光城在3月16日公告,一笔6亿元人民币的境内中期票据,加速到期后未能按期兑付,构成实质性违约。而在2月份的时候,阳光城已经未能支付两笔美元债的逾期利息,共计2,730万美元。
同一天,公司控股股东阳光集团公告,一笔1.06亿美元的境外债的本息实质违约;另一笔美元债的利息实质违约,应付利息金额为1,875万美元。
据《中国基金报》报导,未来一年内,阳光城几乎每个月都有债券到期,公司控股股东阳光集团的情况类似,而且到期日还更为集中。
另外,广州富力地产也在3月16日发布公告称,公司预计无法在4月7日到期前,筹措到一笔债券的足额兑付资金,所以计划在近期与债权人沟通,讨论债券展期事宜。
路透社报导说,有三位消息人士18日时透露,由于去年以来中资美元债违约不断,为防范外债风险,近期,中共外管局要求各地加强境外发债事前监管。
去年12月下旬,中共央行、银保监会联合印发通知,鼓励优质房地产企业并购出险房地产企业的项目,并鼓励金融机构提供兼并收购金融服务。所以,今年以来,银行并购贷款额度加速释放。不过,路透社报导说,实际落地的收并购项目很少,与市场预期反差鲜明。
根据中指研究院的报告,一方面,企业收并购的意愿并不强烈,因为在当前的市场情况下,握紧手中现金、保障充足的流动性更为重要。而且,从投资角度来说,收并购交易复杂,还不如直接拿地更容易操作。如果真要收并购,也一定要是优质资产。
但是另一方面,出险企业并不愿过早出售核心优质资产,因为不少项目不是资产质量差,而是缺乏流动性。如果先出售优质资产,虽然能缓解当期财务风险,但是剩余资产的质量不高,不利于维持后期经营。
也就是说,至少在目前,收并购房地产项目,并不能化解房地产业的债务危机,真正受困的项目,仍然无法得到资金支持。
虽然16日的时候,中共副总理刘鹤发表了一番内容积极的讲话,表示要出台“有力有效”的措施,以缓解房地产企业的风险。但是,光靠讲话并不能真正解决问题,关键还是要看,最终出台的政策会有多少实质性内容。尽管刘鹤的讲话,可以在一天之内就让中国股市从下跌转为大涨,但是,要让购房者恢复信心、重返市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那么,负债累累的中国房地产开发商,到底何时才能走出困境呢?
财商经济研究所
策划:宇文铭
撰文:李松筠
顾问:李庭千
编辑:蔚然、宇文铭
剪辑:曲歌
监制:文静
订阅财商天下:
责任编辑:连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