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本书力劝各位接受有限的时间,也接受你能掌控那些时间的程度有限。理由是那就是事实,干脆接受吧。不过也是因为一旦接受,自然会获得很大的力量。当你愈能够接受真正的现实,就能完成更多重要的事,从中获得满足感。这里额外提供十种技巧,协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贯彻拥抱局限的哲学。
一、采取“定额”的生产力策略
许多教人做事的建议都会暗示,只要照着做,就能完成所有重要的事,但那是不可能的,努力全盘兼顾只会忙上加忙。最好一开始就假设无法避开困难的抉择,然后深思熟虑做出理想的决定。此时,只要限制进行中的工作数量就可以帮得上忙。
最简单的方法或许是写下两份待办清单,一份是“开放清单”,一份是“限制清单”。在开放清单上,列出你手上的每一件事。这张清单无疑会长得令人心惊,幸好你的任务不是解决这张单子,而是挑选开放清单上的事,放进限制清单。
限制清单上只能放数量固定的待办事项,最多十项(你可能会需要第三张清单,列出需要配合他人进度的“观察”事项)。你将永远做不完开放清单上的事,但也永远不必做完。采取这种作法后,你将完成许多你真心在意的事。
配套措施是替你每天的工作,事先设定时间界线。依据工作情形而定,事先决定要把多少时间用在工作上,例如:你可能下定决心要从早上八点半开始工作,最晚不能超过下午五点半,接着依据这事先设定好的限制,做出与时间有关的其他决定。
二、按部就班,一个一个来
跟刚才的逻辑一样,一次专心做一个大计划就好。一个完成了,再换下一个。身上有太多责任与目标时,你会很想靠着多管齐下来减轻焦虑,但那麽做只会让你缺乏进度;你要训练自己愈来愈能忍受焦虑感,刻意拖延每一件能拖的事,一次只做一件事。完成重要计划的满足感,很快就会让那样的焦虑值回票价。此外,由于你完成愈来愈多任务,自然不再那么焦虑。
三、事先决定要让哪些事砸锅
由于你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有的事不免会不及格。然而,策略性的不及格有一个很大的好处:事先想好在生活中的哪些领域,你不期待自己会有出类拔萃的表现。好处是你能更有效地运用时间与精力。此外,原本就计划好要放弃的事果真失败时,你不会万分沮丧。
四、把注意力放在完成的事,不只关注待办事项
由于从定义上来看,努力完成每一件事只会没完没了,你很容易陷入沮丧与自责:一直要到事情全部完成,才会觉得自己干得好,但既然事情永远做不完,你将永远感到自己一无是处。
这个问题出在一项于事无补的假设:你认为每天早上醒来时自己欠下了一笔“生产力债务”,必须辛苦工作,在晚上来临前还完。对抗这种假设的方法是列出“完工事项清单”。
早上醒来时,单子上是空的,接着你逐渐把一天之中完成的事项填上去。每多一笔,都是一次开心的提醒,你可以好好过完一天,完全没做一丁点不具建设性的事。
五、做好事也要集中火力
社群媒体是一部庞大的机器,除了害你花时间关注不该关注的事物,也让你关心太多事了,即便每一件事都值得关注。
一旦你了解背后的运作机制,就比较能选择究竟要加入哪一场慈善、行动主义或政治的战役。你决定在接下来几年,自己有空的时间要用来游说监狱改革,以及协助地方上的食物银行—原因不是亚马逊的大火不重要,也不是难民的命运不重要,而是你明白要让事情有所不同,必须集中自身有限的关怀能力。
六、使用只有单一功能的无趣科技
数位干扰实在太过诱人,我们仿佛有机会逃进一个世界,没有令人痛苦的人类局限:相较于无趣的正事,我们在那个世界永远不会无聊,行动永不受限。
解决数位干扰的方法是尽量让你的装置愈无聊愈好,第一步是先移除社群媒体App,如果你敢的话,甚至可以把电子邮件删掉。
此外,记得尽量选择只有单一功能的装置,如Kindle电子书。电子书不管拿来做什么都很无聊又很麻烦,你只能好好阅读。如果让串流音乐与社群媒体开着,按一下或滑一下就会跑出来,当第一波无聊感出现或者当你试着专心处理的事情碰上困难,你不可能抗拒那些App的诱惑。
七、在柴米油盐酱醋茶中寻找新鲜感
随着年龄增长,生活渐渐变成按表操课:我们住在同样的几个地方,拥有一成不变的几段人际关系与工作,新鲜感愈来愈少。如果要反制这种情况,标准建议是尽量在生活中塞满新鲜的体验。此外,这种建议不太实际,因为你有工作或孩子的话,生活大多数时候必然充斥一些例行公事,到异国旅游的机会有限。
杨真善介绍的另一种方法是关照每一个当下,不论那个当下有多么日常:此时找到新鲜感的方式,不是做一些与平日截然不同的事,而是进一步深入你原有的生活。以平日的双倍强度去体验生活,“你的生活经历带来的满足感,会是目前的双倍。”此外,生活中任何一段时间留下的记忆,也会变成双倍的长度。
八、在人际关系中当个“研究者”
我们因为渴望彻底把握时间,引发无数人际关系的问题,除了过度“掌控”的行为,还有承诺恐惧症、没耐心听别人说话、感到无聊。此外,你太渴望全面掌控自己的时间,于是错过让人生丰富的众乐乐时光。
幼儿园教育专家汤姆‧霍布森(Tom Hobson)指出,有一个方法可以放松控制欲。这个作法的好处,绝对不限于和小朋友互动的时刻:当你碰上棘手或无聊的时刻,试着刻意拿出好奇心
生活中有他人的时候,自然会出现无法预测的事情,此时好奇心是很好的态度,因为不论你喜欢或不喜欢别人的行为,好奇心都能因此获得满足。相反地,如果你的心态是一定要见到某种结果,那么每次事情不如你所愿,都会感到烦躁。
九、随手行善
这一条是冥想导师戈登斯坦建议培养的习惯,他实践了,我则绝对还在努力。每当你心中涌出做好事的冲动,想要捐钱、关心朋友的近况、写封信称赞某人做得很好,那就立刻冲动行事,不要等晚一点再说。
有这种冲动而不做,很少是因为我们吝啬小气,也不是犹豫对方到底值不值得我们这么做。更常见的情况其实是我们有一种心态,源自我们想要感到时间由我们掌控。然而,只有真正捐出去的钱,才算得上真正的捐款。
十、练习什么都不要做
哲学家帕斯卡写道:“我发现人所有的不快乐都源自同一件事:他们无法安静待在自己的房间里。”如果要面对善用四千个礼拜的挑战,你必须具备什么都不做的能力,如果你无法忍受不行动带来的不安,你做出糟糕时间选择的概率会高很多。
严格来讲,你不可能真的什么都不做:只要你还活着,你永远在呼吸、永远呈现某种身体姿势,因此训练自己“什么都不做”的意思,其实是要你抗拒冲动,不要想着操控自己的体验或身边的人事物,顺其自然。
(网站专文)
.找不到理想工作?摆脱比较心人生才有解答
.面对人生风雨 许自己一个顺应逆境的勇气
.改变你的早晨习惯 让一天富有成效
责任编辑:曾晏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