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选读刘伯温的五言律诗《题太公钓渭图》,这首诗创作于公元1350年,是刘伯温在杭州隐居时写的。直到元至正二十年(公元1360年)三月,刘伯温才接受朱元璋聘至应天(南京),并得到朱元璋的重用。
题太公钓渭图 元末‧刘基
璇室群酣夜,璜溪独钓时。
浮云看富贵,流水澹须眉。
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
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
背景故事:“太公钓渭图”这幅画为元末著名画家王蒙创作;王蒙是刘伯温的好友,两人过从甚密。王蒙非常钦佩刘伯温,可以说是刘伯温的粉丝。他画好了这幅作品后,又邀请了几位好友,来请刘伯温给画作题诗。刘伯温看了看画作的布局,援笔而就,众人读了这首诗,赞叹不已。这幅画作在明代之后就失传了[1]。
“太公钓渭”讲的是姜太公在渭水北岸垂钓的故事。也就是现今的陕西省宝鸡市附近,一处叫磻溪的地方,因为姜太公曾经在那里钓得玉璜(半圆形玉璧),所以古诗文中也有称“磻溪”为“璜溪”。
璇室群酣夜,璜溪独钓时:“璇室”原意指用珍贵玉石装饰的宫室。本诗指殷纣王用于寻欢作乐,过着“酒池肉林”奢靡生活的场所。
首联大意:殷纣王及其幸臣在豪华的宫室过着奢侈糜烂生活的时候,也是姜太公在璜溪独自垂钓的时期。
浮云看富贵,流水澹须眉:“看”这个字在格律上要求读平声“刊”。“流水”本诗借指流逝的岁月。“澹”读音“淡”,(使)淡泊、淡然。“须眉”男子汉,本诗泛指儒生。
颔联大意:荣华富贵在我看来就如天上的浮云,(有这样的心态)是因为流逝的岁月让人心性变得淡然。
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应”感应、应验。“非熊”,据《六韬‧文师》[2]记载(原文翻译):周文王姬昌准备外出打猎,太史编占卜以后说:“您这次到渭河北岸打猎,会有很大的收获。所获得的不是龙,不是螭,不是虎,也不是罴,而是要得到一位公侯之才。他是上天赐给您的老师,辅佐您成就功业,并将惠及您的子孙后代。”
周文王于是斋戒三天,然后乘着猎车,驾着猎马,到渭水北岸打猎。在狩猎的时候,终于见到了正坐在长满茅草河岸边钓鱼的姜太公。(经过与姜太公的一番交谈)周文王高兴地说:“先生讲得太好了。我怎敢不接受上天的旨意!”于是,就把姜太公请上狩猎乘坐的车子,一起回到国都,并拜他为师。
在古汉语中,“熊罴”常连称,后遂以“非熊”为姜太公的代称。
颈联大意:偶然感应到了“非熊”的卜兆,姜太公被尊为周文王的老师。
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轩裳”借指高官厚禄[3]。这两句的大意:如果高官厚禄是上天注定的,这几千年来难免让俗人有不同的想法。(“人思”指常人的想法,比如想坐享其成,等着天上掉馅饼下来。)
言外之意:上天有安排,但人也要去做事情,不然也无法成事。
就以周文王与姜太公的这件事情来说,唐‧元稹《有鸟二十章其十七》诗中说:“文王长在苑中猎,何日非熊休卖屠。”意思是,如果周文王只是在国君的林苑中打猎,而不依照卦象的指引去渭水北岸打猎,顺带寻找姜太公,那姜太公何时才能结束当屠夫的生涯呢?
诗圣杜甫曾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4]。”如果没有勤学苦读“破万卷”的过程,杜甫也不可能成就诗圣。所以说,天道酬勤、事在人为是普世认可的理。闽南语歌曲有两句歌词:“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我认为很有道理。
个体生命是如此,大的天象变化亦然。刘伯温从天象变化中知道朱元璋将会当皇帝,是真命天子。他作为天象变化下的一员,就必须顺天意而动,接受朱元璋的聘请,并积极为其出谋划策。又参加了多次的关键战役,经历了生死战场的考验。他的所作所为,对得起他后来所得到的高官厚禄。
诗评:本诗以联句“璇室群酣夜,璜溪独钓时”起兴,有自比姜太公的意思。而颔联“浮云看富贵,流水澹须眉”是想表明,自己有心在乱世中出来干一番功勋事业,并不是为了将来的荣华富贵,而是因为自己负有使命。尾联“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也可以说是一位儒家修炼者的感悟。
格律、用韵及章法:
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平水韵》押支韵,格律严谨,首联即对仗,而且对仗工整。加底线表示此处可平可仄。
刘伯温是真正的科班出身、进士及第,所以他的近体诗作品很讲究章法结构,我们再重新读一遍这首诗,笔者将每一句中的词组都用底线标示出来:
璇室群酣夜,璜溪独钓时。(词组+词组+单字,词组+词组+单字)
浮云看富贵,流水澹须眉。(词组+单字+词组,词组+单字+词组)
偶应非熊兆,尊为帝者师。(词组+词组+单字,词组+词组+单字)
轩裳如固有,千载起人思。(词组+单字+词组,词组+单字+词组)
我们可以看到,首联第二句的末三个字,为“词组+单字”;到了颔联就变化成“单字+词组”;到颈联又变回来,到尾联再错开,形成了错落有致的句法结构,这样朗读起来感觉特别的灵动。这种结构源自于唐朝,也是古代诗人在近体诗创作中比较喜欢用的一种章法结构。下面我们先看看诗圣杜甫的五言律诗《南征》:
春岸桃花水,云帆枫树林。(词组+词组+单字,词组+词组+单字)
偷生长避地,适远更沾襟。(词组+单字+词组,词组+单字+词组)
老病南征日,君恩北望心。(词组+词组+单字,词组+词组+单字)
百年歌自苦,未见有知音。(词组+单字+词组,词组+单字+词组)
杜甫曾说:“吾祖诗冠古[5]”,其祖父杜审言是唐初著名的诗人。因此,杜甫近体诗的这种章法结构有可能效法于杜审言的诗作:
七夕 唐‧杜审言
白露含明月,青霞断绛河。(词组+单字+词组,词组+单字+词组)
天街七襄转,阁道二神过。(词组+词组+单字,词组+词组+单字)
袨服锵环佩,香筵拂绮罗。(词组+单字+词组,词组+单字+词组)
年年今夜尽,机杼别情多。(词组+词组+单字,词组+词组+单字)
而杜审言五言律诗的章法结构,有可能效法于唐太宗:
月晦 唐‧李世民
晦魄移中律,凝暄起丽城。(词组+单字+词组,词组+单字+词组)
罩云朝盖上,穿露晓珠呈。(词组+词组+单字,词组+词组+单字)
笑树花分色,啼枝鸟合声。(词组+单字+词组,词组+单字+词组)
披襟欢眺望,极目畅春情。(词组+单字+词组,词组+单字+词组)
这类例子不胜枚举。由于律诗的颔联及颈联须要对仗,所以古代的名家大都将这种章法结构运用在律诗的颔联及颈联上[6]。这是选读刘伯温近体诗顺带说的一件事情。
附注:
[1]明朝的诗人江源(公元1438年—1509年),在观赏了这幅画作后也写了一首诗《太公钓渭图》:“屠钓归来两鬓霜,逢人无复问行藏。非熊不入周王卜,只是终身老渭阳。”“屠钓”指姜太公在渭水边垂钓之前还当过屠牛之夫。“渭阳”指渭水的北岸。古人将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定义为阳面。
江源这首诗大意:屠钓之后回家,已经是两鬓斑白。姜太公落泊之时没有人来关心过他的去向。如果当时周文王没有占卜到“非熊”的卦象,姜太公可能要在渭水的北岸那终老吧。
[2]《六韬‧文师》:文王将田,史编布卜曰:“田于渭阳,将大得焉。非龙、非螭,非虎、非罴,兆得公侯。天遣汝师,以之佐昌,施及三王。”……文王乃斋三日,乘田车,驾田马,田于渭阳,卒见太公,坐茅以渔……文王再拜曰:“允哉,敢不受天之诏命乎!”乃载与俱归,立为师。
[3]轩裳:这个词组出自《汉书‧扬雄传‧第五十七》:“于兹乎鸿生巨儒,俄轩冕,杂衣裳,修唐典,匡《雅》、《颂》,揖让于前。”文中的“轩冕”指大夫以上官员的车乘和高冠。“杂衣裳”泛指朝廷官员的服装,出自《礼记‧玉藻》:“衣正色,裳间色。非列采不入公门。”周礼规定的制式官服,上衣为五正色(青、赤、黄、白、黑)之一,下裳为正色之外的颜色。衣与裳不同颜色,故称“杂衣裳”。
[4]出自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诗作。
[5]出自杜甫《赠蜀僧闾丘师兄》诗作。
[6]以下举的例子均节选自五言律诗中的颔联与颈联;李白《听蜀僧浚弹琴》:“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杜甫《送远》:“亲朋尽一哭,鞍马去孤城。草木岁月晚,关河霜雪清。”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苏轼《江村》:“白鸥乘晓泛,黄犊试春耕。地僻民风古,年丰米价平。”陆游《送仲高兄宫学秩满赴行在》:“莫忧持橐晚,姑记乞身归。道义无今古,功名有是非。”(元初)耶律楚材《弹秋水》:“只疑天上曲,不似世间声。海若诚无敌,河神已请平。”@*#
责任编辑: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