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文化典故

冬至一阳生 一阳之气真能实测吗?

黄历十一月乃是冬至之月,冬至是二十四节气的开端、领头的节气。“冬至”有什么具体表现呢?“冬至一阳生”只是一个阴阳五行的玄虚概念吗?还是一种可以实际观察到的、甚至“捕捉到”的节气现象呢?

古来中华文化阴阳五行学说都讲“冬至一阳生”,“一阳”是天地阴阳循环的起点,在冬至时阴气走到极点,一元复始,阳气回升,对人事物的化育,意义重大。

冬至的具体“影”响

冬至时,从地球上进行的观测发现,太阳移到最南方,直射在南回归线,相对地,此时斜射北半球的角度最大,此时测得的日影也最长。过了冬至时分太阳开始向北回归,从此阳气开始回升。冬至就是天地阴阳之气的转捩点。冬至之后,可以观测到日影缩短的变化,日出时间也渐渐提早,是为阴消阳长的一种现象。

中国古文明伟大成就之一的历法,在上古时代已经掌握到了冬至的现象,并设为一岁之首,代代传承。《四书章句集注》云:“造历者以上古十一月甲子朔夜半冬至为历元”。元代天文科学家郭守敬总其成的历书《授时历》,根据太阳晷影实测,成了汉代以来以至清初推验最精准的历书。[1] 李谦《授时历议》提到,一本好历法要候气掌握日月的运行,以推算节气,其中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审度节气之首端的冬至,才能与日月运行的天道相吻合。[2] 而《授时历》“上推春秋以来冬至,往往皆合”(《元史》)。历代的中国掌握了冬至在岁时中的关键意义,测得了阴阳循环一元复始在冬至。

“候气”之法

那么古人怎样掌握冬至的“一阳之气”呢?古时有具体的作法,称为“候气”。

这种候气之法,是用律吕之管添上极为轻盈的芦苇灰来感应天地四时之气。《后汉书》说“律气(*节气)应则灰除”。这是怎么回事?怎么观察呢?下面就来说说“候气之法”。

古代用十二律吕管感应节气的作法,要在极密闭、极安静的室中进行。

首先在平地盖一个三重壁的密室,形状上圆下方,密室分内室、中室和外室三重,外室在南方开门,中室则在北方开门,内室在南方开门,门户缝隙都用牲血遍涂,围上布幔,使室内密闭无风。在内室中放上木案,将十二根律管依照方位顺序直立案上,并在律管内端填上河内产芦苇灰。在节气前三天,人就入居室内观察候气。节气一到,阳气一动,会将律管内的芦苇灰吹出。古人一般主要在冬至和夏至这两大节气时候气。

律管内灰的动静大小,也是人事反应的表征。灰若小动,则是君臣和气的表示,灰大动则表示臣气强。所以这天地“一阳之气”也是有感应反应的生命。《朱子语类》说:“今治历家用律吕候气,其法最精。气之至也,分寸不差,便是这气都在地中透上来。如十一月冬至,黄钟管距地九寸,以葭灰(芦苇灰)实其中,(冬)至之日,气至灰去,晷刻不差。”就是说,以候气法测得地下一阳气冲黄钟管内的芦苇灰而出之时,就是精确交冬至的时分。以此来看,“天地一阳生”之气,是确确实实可以被观察到、捕捉到的。

注释:

[1] 《崇祯十四年,礼部侍郎蒋德璟疏略》提到古今治历之家很多,“其最精者,汉洛下闳《太初历》以钟历,唐一行《大衍历》以蓍策,元郭守敬《授时历》以晷景,皆称推验之精,而晷景为近。”(清代《钦天监》录))

[2] 李谦《授时历议》说:“历法之作,所以步日月之躔离(*运行距离),候气朔之盈虚,不揆(*揣测、审度)其端,无以测知天道,而与之吻合。”@*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