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振鹤:孔子为什么周游列国不被重用?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22年10月03日讯】长期以来,几乎所有教科书、辞典、百科全书中都讲:孔子打破官学教育垄断,开创了私学之风。但定要说是因为有了孔子才打破官学垄断、才有了私人教育,这恐怕不是历史事实。我国自古就有极为重视教育的传统,在孔子之前,教育之普及、文化水平之高恐怕超出很多人的想像。《礼记·学记》中讲:“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孟子也讲:“设为库序以教民,库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
孔子教育思想的缺点
忽视科学,在《论语》和其它有关孔子的言行记录中,无论是数学物理还是机械工艺,均无丝毫反映,孔子教育思想的缺点忽视科学。如果考虑到西周教学中本来有重数的传统,我们只能说孔子未能全面地继承和发扬他之前的文化知识。如果说忽视科学是先秦多数士人之通病的话,那缺乏尚武精神恐怕只有孔孟、杨朱等少数学派了。以军事见长的孙子等人就不用说了,主张耕战强国的商韩吴起等人也不必说了,就是《墨子》、《管子》中也有相当篇幅、很高明的军事理论和技术,连主张虚静无为的《老子》中,虽然多有反战言论,但也讲独特的用兵之道,如:“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第六十八章》)等。
孔子教育思想的缺点缺乏尚武精神,如上文所讲,孔子不讲科学、不讲军事;以前也曾述及,孔子不讲经济、不讲法制。那么孔子讲什么呢?只讲两类内容:壹类是《诗》、《书》、《春秋》等“文”类;壹类是礼仪、道德、伦理等“礼”类。因为孔子认为有这两类东西来维护君主统治、防止犯上作乱就已经够了,这就是他的那句名言:“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这句话在《雍也》和《颜渊》中重复出现,可见这是孔子本人所注重的观念。
孔子教育思想的缺点,缺乏务实精神二分法思维,缺乏包容度二分法思维是指那种非此即彼、非黑即白、非我即敌、否认或忽视中间状态存在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必然导致缺乏包容度。
孔子二分法思维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他的“君子”、“小人”之辨。《论语》中提及“君子”的有壹百零几处,提及“小人”的有24处,其中将“小人”和“君子”作鲜明对照的据我数为19次。也就是说,孔子在提到“小人”时,几乎都是用来与“君子”作对照的。其中为人们所熟知的如:“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述而》)、“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子路》)“君子上达,小人下达”(《宪问》)等等。
那么,除了“君子”和“小人”外,还有没有第三类人、第四类人呢?在孔子的言论中没有发现。
孔子教育思想的缺点缺乏平民情怀,孔子是很好学、很有学问的人。但有些知识精英高傲、冷漠、轻蔑普通百姓,孔子也有这个毛病。以前曾讨论过,孔子之前的上古传统中有明确的“忠于民”的思想,孔子之后的《管子》《荀子》中也能见到“忠于民”的言论。孔子从未有“忠于民”的言论或思想,而是冷漠、轻蔑地讲:“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论语•季氏》)
人们都熟知这个故事:孔子的弟子樊迟(樊须)向孔子请教怎样种庄稼,孔子答道:“吾不如老农。”又向孔子请教怎样种菜,孔子答:“吾不如老圃。”樊迟出,孔子曰:“小人哉,樊须也。”因为孔子认为读书人应该学习怎样管理百姓,而不用学习种地种菜这些“小人”们干的事。(《论语•子路》)孔子这番话倒也不是全无道理,但语气中的轻蔑感可以说对后来中国人的行为影响是很大的。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局面十分混乱,据历史上记载,当时也是分为七个国家,也正是因为这七个国家相互制衡,相互制约,所以才没有闹成天下大乱的情况,但是谁没有一份野心?这些国家为了争夺土地和霸权,不惜自相残杀,使整个中国弥漫在战争的硝烟中,百姓苦不堪言。当时的社会情况下,各国君主都为了称霸全国而战红了眼,就在那个比较混乱的时代,若是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占领一方领土,自己称霸一个国家岂不更好?没有谁能抵得住对权力的欲望,就处于这样的情况下,哪还有心思去理会一个说客的言说。何况孔子在那个时代思想超前,不适合做官。而是他秉持的政治理想和治国理念与时代格格不入。当时,礼乐崩坏,战乱频仍,霸道横行,强者称王,孔子却想恢复西周的礼仪,自然少有采纳,周游列国只能惶惶如丧家之犬了!
孔子为什么不适合做官?他周游列国却不受重视到底是为什么?
“苛政猛于虎”的春秋时期,诸侯贵族们追求的自我的野心以及骄奢淫逸的生活,赋税徭役日渐加重,这与儒家的“仁政爱民”是相违背的。
责任编辑:高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