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苑名人传》:伟大的画家、建筑师拉斐尔的一生(13)
(接上文)
拉斐尔为红衣主教科罗纳(Colonna)在画布上画了一幅圣约翰像,其优美让主教珍爱备至。但碰巧主教生了一场大病,治愈他的医生雅科波‧达‧卡皮(Jacopo da Carpi)向他索要此画作为赠礼;主教对雅科波深怀感激,为了满足其愿望而割爱相赠。此画现归佛罗伦萨的弗朗西斯科‧贝宁坦迪(Francesco Benintendi)所有。
《基督变容图》
拉斐尔为红衣主教兼教区副秘书长朱利奥‧德‧美第奇(Giulio de’ Medici,注1)画了一幅面板画,准备送到法国,画的是“基督变容”(The Transfiguration of Christ,注2)。他手不辍笔用心经营,亲手画到了最完美的程度。(注3)在画中,他表现了基督在大博尔山(Mount Tabor)上显圣容,山脚下有十一位门徒在等候他们的主。
一个恶鬼附身的男孩被带至此地,以便基督下山之后可以解救他。(注4)男孩扭动着伸长的身体,翻着白眼哭喊求救;他中了那个恶灵的招,身躯、血管和脉搏都透露出痛苦。他的手势激烈而可怕,脸色格外苍白。
这个男孩由一位老人支撑着。老人搂着男孩,圆睁的双目放出光芒;他扬着眉毛,前额皱起,同时显示出内心的力量与恐惧;他凝神注视着众使徒,似乎想借着信靠他们来汲取力量。
在妇女们中间,有一位是画中的主要人物。她跪在使徒面前,将头转向他们,向着被附体男孩的方向伸出手臂,提示着他的苦难。使徒们或坐或立,还有的双膝跪地,在巨大的不幸面前表现出深深的悲悯。
事实上,拉斐尔笔下的人物和头像如此新颖多样,更不用说其非凡之美,乃至所有画师都认为,在他的大量画作中,这幅作品最辉煌、最动人,也最神圣。
因为无论谁想了解基督变身显圣在绘画中的表现,都必须看看这幅作品。拉斐尔在大放光明的山巅上空,以透视法描绘了耶稣;在圣子璀璨光辉的照耀下,摩西和以利亚(注5)的形象呼之欲出。
伏在地上的是彼得、雅各和约翰,姿态各样,妙不可言;一人将头贴着地面,另一人抬手遮住眼,以抵挡基督身上发散出的强烈光芒。
神身穿雪白衣袍,伸出双臂,抬起头,似在开示“三位一体”的精髓与神性——拉斐尔完美的艺术手法使之得到了展现。画家仿佛调用了他的全部功力,以便在基督的容颜中显示其艺术的至高力量。在完成这最后一幅画作后,直至辞世,他再也没有碰过画笔。(注6)
拉斐尔与达‧芬奇
现在,描述完这位最杰出艺术家的作品之后,在讲述他生平的其它细节前,我想不吝笔墨谈谈拉斐尔的不同风格,以期对我们艺术界人士有所助益。
他在少年时代追摹他的老师皮埃特罗‧佩鲁吉诺(Pietro Perugino),在画功、着色和创意方面都青出于蓝,他认为自己足够好了。到了更成熟的年龄,他认识到自己其实还差很远。
因为,在看到达‧芬奇的作品后——后者在描绘头像方面无人可匹,在赋予人物以优雅和动感方面也举世无双——拉斐尔为之惊叹不已。总之,达‧芬奇的风范比他见过的任何其它风格都更让他倾心。他着手研究,并逐渐放弃了皮埃特罗的风格,即便这非常困难,但他竭尽所知与所能来模仿达‧芬奇。
他十分勤奋,做了大量研究,但在解决某些难题方面,他从未能够超越列奥纳多。尽管在许多人看来,他确实在风格的甜美和自然景物的刻画上高出一筹,但就基础艺术观的崇高,以及艺术的宏伟气势而言,拉斐尔绝对无法比肩,这也正是他人难以媲美达‧芬奇的方面。然而和其他艺术家相比,拉斐尔和他走得更近,尤其是在色彩的优雅方面。(待续)
译注:
【注1】教宗良十世堂弟,后成为教宗克莱芒七世。
【注2】《新约圣经》记载,耶稣在三门徒陪伴下前往大博尔山(又译塔沃尔山,位于以色列北部),在山上发出明亮的光,显现出神的容貌,之后天上有声音呼他为子,世人视为上帝对耶稣的肯定。
【注3】拉斐尔于1517年受托创作《基督变容》,他去世后,此画曾摆放在他罗马宅中的棺前。虽有人猜测,其门生朱利奥‧罗曼诺和助手吉安弗兰西斯科‧彭尼画了右下半部的一些背景人物,但1972至1976年对此画的清洗表明,助手们只完成了左下角一些人物,其余部分均出自拉斐尔之手。
【注4】耶稣医好被鬼附体的男孩,神迹记载于《新约圣经》。
【注5】摩西和以利亚,公元前13世纪和前9世纪以色列的伟大先知。
【注6】1520年4月6日,37岁的拉斐尔辞世于罗马。他使得这个城市成为有史以来最重要的艺术文化中心。
原文刊登于英文《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时报》。
(点阅【《艺苑名人传》:伟大的画家、建筑师拉斐尔的一生】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