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书店
编者按 海明威21岁时,带着他的新婚妻子海德莉来到巴黎,正遇上巴黎最璀璨的年代,与众多精彩人物相遇。同时,他大量阅读、旅行、逛美术馆和画廊……这丰富的飨宴,他受益终生。海明威在这本书记录了这段“很穷却很快乐”的日子。而在本文中,海明威述说了他跟莎士比亚书店的一段缘分。海明威当年流连之处,如今已成为巴黎地标,是所有向往巴黎者的朝圣指南。这是全新译本,让我们再次回味海明威简洁、明快、精准的记者写作风格。
如果你有幸在年轻时
住过巴黎,那么巴黎会跟着你
一辈子,因为巴黎是一席
不散的飨宴
──海明威致友人,1950
那些年,我们没钱买书,都是从莎士比亚书店的租书图书馆借书看的。那是希微亚.毕奇在欧德翁街(rue de l’Odéon)十二号开的一家书店兼图书馆。在一条寒风凛冽的街道上,有那么一个温暖、愉悦的所在,冬天还有一个大壁炉,桌上、书架上,满坑满谷的书,橱窗里则陈列新书,墙上挂着名作家的照片,有些已过世,有些还健在。照片都像是随手拍的快照,即使是已过世的,看起来也觉得他们曾认真活过。希微亚有张活泼、五官分明的面庞,褐色的眼睛灵动得像小动物,欢愉得像小女孩。波浪般的棕发从细致的前额往后梳,在耳下浓密处剪齐,一直延到她咖啡色天鹅绒外套的领线上,还有一双美腿。她待人友善、个性爽朗,也喜欢说笑话、聊八卦,我认识的人当中,就属她对我最好。
我第一次进她书店时很腼腆,因为身上没有足够的钱加入她的租借图书馆。她却给我一张借书卡,还说保证金等我有钱时再缴,而且我爱借多少本都行。
她没有理由这么信任我的,她不认识我。我留下的地址—勒曼主教街七十四号—再寒伧不过。但她总是爽朗、亲切而且周到。她身后的高墙一直延伸到里间,直到大楼的中庭,是整排整排的书籍的宝藏!
我最先读的是屠格涅夫1的《猎人手册》2和一本D.H.劳伦斯早期的作品,大概是《儿子与情人》。希微亚还说,想要的话,我可以多拿几本。我又挑了嘉耐特(Constance Garnett)版的《战争与和平》和杜斯妥也夫斯基的《赌徒及其他短篇小说集》。
“要把这么些书都看完,你短期内大概不会来了。”希微亚说。
“我会回来付钱的。”我说,“我家里还有点钱。”
“我不是这个意思”,她说,“你什么时候方便就什么时候付。”
“乔艾斯什么时候来?”
“他要是来,通常在傍晚。”她说。“你从来没见过他吗?”
“我们在米修(Michaud’s)餐厅见过他和家人一起用餐。”我说,“但是,吃饭的时候盯着人看,不礼貌。米修又是间很贵的餐厅。”
“你都在家里吃饭?”
“现在多半是。”我说, “我们有个好厨子。”
“你住家附近没有好馆子,是吧?”
“没有,你怎么知道?”
“拉博3以前就住在那一带。他对那里很满意,就差没有间好餐厅。”
“价廉物美的餐厅要到先贤祠那一头才有。”
“我对那一带不熟。我们都在家开伙。你和太太哪天来坐坐。”
“等我把书钱先付清吧。”我说,“还是要谢谢你。”
“你慢慢看吧。”她说。
我们在勒曼主教街的家,是一个两间房的小公寓,没有热水,也没有厕所,只有一个防腐便桶,对我这习惯密西根户外便所的人,倒也没有适应问题。这里视野不错,地板上放一张有弹簧垫的舒服睡榻,墙上挂着我们喜欢的画,就是一个温馨、欢乐的家。我带着书回到家,告诉太太我发现了一个很棒的地方。
“可是,泰迪,你下午就过去,把钱付了吧。”她说。
“当然要去,”我说,“我们一块去,之后还可以沿着河岸到塞纳河边散步。”
“我们还是沿塞纳河街回来,可以顺便逛逛画廊,看看小店的橱窗。”
“当然,走哪里都行。还可以找一家没有人认识我们、我们也不认识别人的咖啡馆,坐下来喝一杯。”
“喝两杯。”
“然后找个地方吃饭。”
“不行,别忘了我们得还图书馆的钱。”
“那就回家来吃,做一顿大餐,到合作社买瓶伯恩(Beaune)产区的葡萄酒,从橱窗就可以看到酒的价格,吃完饭就看会儿书,然后上床,做爱。”
“我们彼此相爱,永不变心。”
“是的,永不变心。”
“我们把下午和晚上都安排妥贴,现在该想想中饭了。”
“我好饿。”我说,“在咖啡馆里写了一上午,只喝了一杯牛奶咖啡。”
“进行得怎么样,泰迪?”
“我觉得还不错,午餐吃什么?”
“有小萝卜,上好的小牛肝,洋芋泥还有苦苣沙拉,和苹果派。”
“而且以后我们有全世界的书可以读了,旅行时也可以带着。”
“这样会不会太过分?”
“当然不会。”
“他们有亨利.詹姆斯4的书吗?”
“当然。”
“哇,”她叹道:“能找到这样的地方真是太幸运了!”
“我们一向都很幸运。”我这傻瓜,说这话时竟忘了敲敲木头,在那间公寓里,到处都有木头可敲。
1 Ivan Turgenev(1818-1883),俄国小说家、诗人和剧作家。
2 《A Sportsman’s Sketches》,是屠格涅夫的成名作,以一位俄国中部地区猎人的狩猎,串起二十五
个中、短篇故事。
3 Valery Larbaud(1881-1957),法国诗人,小说家也写散文和评论。
4 Henry James(1843-1916),美国作家,长居欧洲。一八七五至七六年间旅居巴黎,为《纽约论坛报》(New York Tribune)撰写巴黎通讯,后集结出版《巴黎素描》(Esquisses Parisiennes)
<本文摘自《》,商周出版>
(网站专文)
责任编辑:茉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