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21年07月30日讯】中大医学院联同香港辅导教师协会一项调查发现,24.1%学生及10.2%家长有中等至严重程度的肠易激症状。调查又发现,中等至严重程度肠易激症状的受访者,亦表现出较严重的抑郁及焦虑,患有肠易激的家长,其子女亦患有肠易激。
过去有研究指,本港约有6.6%人士确诊肠易激。为了解本港学生和家长在心理及肠胃健康方面如何受环境因素影响,中大医学院联同香港辅导教师协会,委托中大香港亚太研究所于今年4月,调查7间中学共232名家长及324名学生。调查发现24.1%学生及10.2%家长有中等至严重程度的肠易激症状,即受访者最近一星期因腹痛、腹胀、腹泻等肠胃问题而导致部分日常活动受影响,甚至不能完成大部分学习、工作、社交等日常活动,令生活质素大幅下降。
有48.9%学生及23.5%家长有轻微至严重程度抑郁症状。另外,40.3%学生和22.6%家长出现轻微至严重程度焦虑症状。调查结果亦显示,有中等至严重程度肠易激症状的受访者,在“9项患者健康问卷(PHQ-9)”及“7项广义焦虑症量表(GAD-7)”都表现出较严重的抑郁及焦虑症状。
中大医学院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肠胃及肝脏科教授胡志远表示,通过脑部分泌的血清素会影响情绪及肠胃,若出现胃功能失调、肠易激或大肠问题等症状,患者出现抑郁和焦虑的机会亦会增加;相反,抑郁及焦虑亦可导致肠胃不适的症状出现,形容使肠胃健康成为情绪压力的“信号灯”。在医学和统计学上,亦已证明两者息息相关,症状甚至可以早至年轻时代出现。他建议,学生和家长们受肠胃问题困扰时,要同时留意自身的精神及情绪健康是否已亮起红灯。
调查亦发现,学生和家长的肠易激、抑郁和焦虑症具有关联性,215对受访亲子数据显示,孩子有较多的肠道症状时,其父母往往也有较多的肠道症状,而在焦虑和抑郁症状方面也有同样结果。
中大医学院香港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所临床心理学家陈雅文估计,有关情况涉及先天和后天因素,例如遗传、子女仿效父母应付压力的方法,以及家庭成员需共同面对社会环境带来的问题等。她建议,当其中一位家庭成员出现持续性肠胃不适,其他人都应留意自己有没有类似征兆。
陈雅文补充,肠易激的成因复杂,除了遗传,情绪也是其中一项重要的诱发因素,来自个人、经济和学业的压力,以及父母教养方式等后天因素都会影响情绪健康。
出现症状应尽快咨询医生
胡志远又指,市民容易混淆肠易激和其它胃病,导致延误病情,肠易激病情可以非常反复,若患者长期受到肠胃问题困扰,会严重影响日常活动、社交及工作,建议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应尽快咨询医生。
日常生活方面,患者应避免摄取酒精、高脂食物、朱古力、含咖啡因饮品,或突然大量进食,并应实践健康生活方式,包括均衡的饮食习惯,以及定时进行适量运动来促进血液循环,以及保持充足睡眠等。
陈雅文则建议,肠易激患者应自我觉察和学习如何与情绪相处,适时向身边家人及朋友倾诉,及透过身心松弛练习等方法疏导压力,放松心情和稳定情绪,减轻肠胃不适症状。她鼓励家长多参与社区活动和朋友聚会,享受私人时间,培养正面情绪。
香港辅导教师协会主席何玉芬表示,疫情期间家长和子女缺乏社交,无法抒发个人情绪,加上对前景感到悲观,令家长和子女的压力和负面情绪增加,并建议家长留意双方的肠胃健康。
她认为,教师可留意学生是否出现异常行为、肠胃不适、负面情绪等,学校社工亦应按情况主动转介有需要的家庭至相关专业人士及部门跟进。学校可透过举办校园活动、网上讲座、工作坊等活动,协助学生重新建立联系感和朋辈支援网络,继而逐步提升成功感和自信。◇
责任编辑: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