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21年06月04日讯】去年一年,大陆猪肉价格涨上了天,养猪企业更是赚翻,像华为这样的科技企业都表示要转行养猪了。2月中国新年时,有大陆网民还在吐槽说,过年都不能安心吃上一顿红烧肉。但是,现在应该能安心吃了,因为从3月分开始,大陆的猪肉价格就开始跌跌不休,进入5月份以来,东北和西北地区的生猪价格率先跌破了每斤10元,而且,像是黑、吉、辽、青海这些地方的猪肉价还领先进入了7元时代。
那么,猪肉价格为何会暴涨暴跌?这一次的超级“猪周期”何时结束?它对中国的养猪业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这些话题。
猪价暴跌原因 供给增需求弱
大家知道,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消费国,差不多全球一半的猪肉都是中国人消费的。14亿人口一年要吃掉多少头猪呢?是将近7亿头,所以猪肉的消费直接影响到居民的生活质量。
关于目前的猪肉价格暴跌,因素有很多,不过总地来说,就是供给大幅增加了,但是消费却比较疲弱。
我们知道,去年和前年,因为受到了非洲猪瘟的影响,中国的生猪价格基本上是一路走高。从中共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来看,在2019年和2020年的上半年,中国的猪肉产量和上年同期比较,分别下降了21.26%和19.10%,生猪供给大幅减少。
于是,中共政府从2019年开始,推出了一系列激励政策,帮助增加生猪养殖,再加上猪肉价格高企,养猪利润大增,也吸引了很多养殖户和企业加入,使生猪产能逐渐恢复。截至目前,生猪产能已经恢复到正常年份2017年的95%以上,预计到今年下半年时,生猪存栏就可以完全恢复。
此外,猪肉进口增加、加上政府持续大量投放储备冻猪肉,也保障了市场的猪肉供应。中国从2016年开始,成为全球最大的猪肉进口国,在2020年时,猪肉进口量达到439万吨,中国猪肉进口量占国内猪肉产量的比重,在2019年之前不到4%,但是在2020年,已经增加到了10.7%。今年一季度,海关的数据显示,中国猪肉进口总量是116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1万吨。
在这些因素之外,还有一个季节因素,因为现在天气在逐渐转暖,生猪发病的风险也急剧增加,再加上养猪户担心价格走低,这一段时间也存在生猪集中出栏的现象。
但是,在猪肉供给充足的情况下,猪肉的消费量却有所下滑。一个原因,是因为过年时很多家庭贮存了一些腌腊制品还没有吃完,所以每年的3到4月也一直是猪肉消费的淡季;另一个原因,就是这两年的猪肉价格暴涨,也让一些家庭开始更多选择鸡肉或是牛肉等其它肉类,猪肉的整体需求也出现了大约30%的下降。
虽然,有这么多的因素造成了生猪价格走低,但是,这个价格的下滑速度仍然让人吃惊。有数据显示,截至5月31日,中国的外三元生猪价格是每公斤17.38元,已经比今年1月初的阶段性高点每公斤36.77元下跌了53%,和2019年7月份的价格基本持平。在猪肉价格方面,截至5月21日,36个大中城市猪肉零售价格是每斤21.26元,比4月底下降8%,比年初下降27%。
最强猪周期
我们看到今年猪肉价格已经连续16周下跌。业界普遍认为,当前猪价已经进入下跌周期,还会继续下降,直到养猪户亏钱,被迫减少养殖规模,仔猪价格大幅下降为止。而这,就是所谓的猪周期。
这里,我们简单解释一下这个猪周期。猪周期是一种经济现象,指的是供求不平衡导致的猪肉价格的周期性变化。一个典型的猪周期包括猪肉供给下降、猪肉价格上升、猪肉供给增加、猪肉价格下降四个阶段。
猪周期形成的本质原因是供需不均衡。通常,猪肉的消费需求相对稳定,但猪肉的供给却会受到养殖利润、天灾疫病、政策干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看到,从2003年以来,中国已经经过了四个完整的猪周期,每次也基本都是和生猪病害、环保等因素有关系。
这一轮的猪周期,是从2018年6月开始,主要是非洲猪瘟造成的,另外,还叠加了疫情、环保政策调整、生猪产品调运政策调整等等因素。
从目前来看,今年猪价可能会再次下跌,而猪价的大势仍然是下行,为什么这么说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生猪产量到2022年时可能会出现产能过剩。
跨界养猪 房企和互联网企业涌入
大家都知道,从去年时,华为就高喊着要养猪自救,其实早在华为之前,像是网易、阿里云还有京东,早就捷足先登开展了养猪事业。为什么呢?当然是因为养猪赚钱了。
2018年时的猪瘟,导致了生猪存栏量大幅减少,也让猪肉价格暴涨。平时养一头猪,运气好的时候每头赚300元,运气不好的时候还要亏个一两百元。但是在猪瘟爆发后,每头猪的盈利,飙升到了2,600元左右。这也激励着一些企业或是个人纷纷投入到了养猪业。
我们来看看,中国的养猪业有多繁荣。从公开的数据来看,很多大型猪企都在大举建设养猪场,扩大产能。例如:全国最大猪企牧原股份的生猪总出栏量,2019年时是1,025万头,到了2020年,已经增加到了1,811万头,而今年预计是多少呢?大约4,000万头。而且,牧原股份目前建成的猪场产能为6,000万头,未来可能将产能提升至1亿头。
在这些老牌养猪企业之外,因为这几年猪价大涨,有很多的房地产企业也成群结队地“跨界养猪”,数量多的真是让人吃惊。
根据天眼查专业版去年底的数据,中国有超过1,400家企业身兼双重角色,经营范围同时包含“房地产”和“养猪”。而且这些企业大多数都实力雄厚,从注册资本来看,超过五成在1,000万元以上。
当然,房地产企业兼职养猪,也是和房地产业走下坡路有关。我们看到,在《2021胡润全球富豪榜》中,有一个有趣的现象,第一次出现了没有房地产企业家进入中国富豪榜前十的情况,但是养猪企业——牧原股份的老板秦英林夫妇排在了第八位。
在2014年,牧原股份上市首日的市值还是83.88亿元,但是,截至今年的3月8日,牧原市值已经达到4,142.78亿元,八年中市值增长了大约五十倍,这不但是企业经营的成功,也说明了养猪事业的造富机遇很可观;而反观房地产企业万科,市值增长大约只有6倍。
而且,不仅仅是房地产公司,似乎各类公司都想分一杯羹。截至去年12月7日,新增猪养殖相关企业接近15.7万家,同比增长88%。
其中,最引人关注的可能就是互联网企业,几乎是组团进军养猪业了。比如,在今年2月份时,华为就表示过推出了智慧养猪方案,为养殖业带来新的变革。而且,还有相关人士爆料说,华为的这个智慧养猪方案,是中国国家农业部的战略协议之一。当然,华为推出这个计划,也是为了要“生产自救”,在手机之外寻找新的生路。
其实,华为还是被迫养猪,虽然吸引眼球,但还算不上新鲜,因为前些年已经有不少互联网企业提前涉足了养猪领域,不过,多数企业还是发挥了互联网科技企业的优势,并不是自己去养猪,而是通过“科技技术”对传统养殖模式进行改造,只有网易走了“自建自繁自养”的重资产养猪模式。
我们举些例子,比如,阿里巴巴研发出一套“怀孕诊断算法”,通过睡姿、站姿、进食等数据来判断母猪是否怀孕;京东,则是更为侧重猪脸识别,不但能够发现患病的猪,及时做出预警,还能够追踪每一头猪的饭量,达到精准饲喂的目的;而网易则以科学养猪的理念自建养猪场,还培育了黑猪品牌“未央猪”。现在,网易已经建成投产了两座养猪场,另外两座也在建设中。
我们看这些数据,也就是说,不仅是养猪企业在扩大产能,还有众多的企业也在跨界养猪,所以,生猪养殖产能在未来还将持续扩大。有业内人士说,中国各大猪企已发布的在建或是将要建设的养猪项目规模将达到20亿头。这种供给的增加,必然就会抑制价格上涨,所以,这可能也会让这一轮的猪周期拉得更长。
当然,猪肉价格便宜,民众是乐见其成的。只是,一些小型养殖户和小猪企的日子却会非常艰难。我们看到,在这一波猪周期中,参与到生猪生产的企业们是冰火两重天。
养猪业向规模化发展 未来面临多重挑战
我们来看看这个养猪业的成本。
非洲猪瘟之前,整个养猪业的平均成本是六七元一斤,随着玉米、豆粕等主要日粮价格的大幅上涨,企业养猪成本普遍上涨到八九元一斤。但是,过去几个月,大量生猪集体出栏,急速拉低了生猪的市场价格,导致许多养殖户陷入亏损,尤其是去年购买仔猪的养殖户已进入严重亏损状态。
根据中国农科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的估计,出栏1头120公斤左右的育肥猪,如果是自繁自养,养殖户在5月上旬可以获利380元左右,到5月中旬就下降到260元左右;如果是外购猪仔的养殖户,那就亏大了,5月上旬亏损700元左右,5月中旬亏损就扩大到800元左右。
从公布的一季度财报数据中,我们看到,在A股市场猪产业板块的24家上市公司中,有一半净利润增长,而另一半则是大幅下跌。
那么,大型猪企情况如何呢?
前段时候,温氏股份刚刚表示,一季度生猪养殖完全成本大约是每斤15元,但是通过分摊固定成本费用、释放产能等等后,平均下来,温氏股份全年有望将生猪养殖完全成本降到每斤10元左右。
再看牧原股份,牧原表示2021年全年度成本目标是每斤7元,之所以牧原目标成本更有优势,是因为采取了“自繁自养”模式,减少了大量中间环节的交易成本,不同于温氏股份采用的“公司+农户”合作模式。
而且,牧原股份的整个养猪过程,从饲养、养猪监控到清粪等,全部由机器人完成,最新的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都应用在传统的养猪业。
所以,这一轮的价格下跌,必然会淘汰大量的小养殖户和小猪企。而业界的共识是,生猪养殖业还会进一步向全程自养、规模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提高抗风险能力。
有资料显示,当规模化养殖占到市场的80%以上,“猪周期”振幅就会趋于平稳,但是,中国的规模养殖远没有达到这个比例,只占到了20%。
目前,对于养猪企业来说,短期的最大挑战,不只是要控制成本,还要应付卷土重来的非洲猪瘟。有分析显示,临近去年底的时候,中国部分地区再次出现了非洲猪瘟疫情,尤其是生猪产出大省河南、山东、河北等地尤为严重。
而从长远来看,中国要实现猪肉自由还有两大瓶颈,分别是种猪和饲料,这两点,就像是生猪养殖业的“芯片”一样,而业内人士认为,饲料“卡脖子”要比种猪“卡脖子”的问题更为严重。但是,中国每年都要从国外进口数万头种猪,而粟米和大豆等饲料的原料,80%以上也都需要依靠进口。
小米创始人雷军一句“站在风口上,猪都会飞”曾经火爆一时,不过,后来马云补充说了一句“风过去了,摔死的都是猪”,现在放到养猪业似乎也挺贴切。
策划:宇文铭
撰文:李松筠、蔚然、宇文铭
剪辑:曲歌
绘图:R1
监制:文静
财商天下:
责任编辑:连书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