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元取得襄樊之战的胜利,打开了南宋仰仗的长江上游的重要门户,元军前进的步伐已不是宋军所能阻挡得了的。忽必烈对此役非常满意,下诏嘉奖众将士。其后,诸多大臣将领提出乘胜南伐,刘整也入朝请命,愿率水军乘胜追击,杀过长江,直捣南宋都城。
有意南伐的忽必烈在与重臣商议后,尽管面临北方叛乱,但仍决定继续南伐,任命宰相伯颜为灭宋主帅,并成立了荆湖和淮西正阳两个行枢密院,很快又将它们改为两个行中书省,以伯颜、史天泽、阿术、阿里海牙和吕文焕行省荆湖,以合答、刘整、塔出、董文炳行省淮西。不久,忽必烈采纳史天泽的建议,为了保持政令统一,将淮西行省改为行枢密院,由伯颜专理行枢密院事。伯颜不仅掌握了灭宋的军事大权,也掌握了行政大权。如此安排,解决了兵力分散、号令不统一、调动不灵的弊病。
身为主帅的伯颜在灭宋战争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伯颜,蒙古族八邻部人。他的父亲晓古台承袭祖辈官职,随宗王旭烈兀开拓西域。伯颜长于西域,但应是自幼学习了汉文化,长于作诗和书法。1264年,旭烈兀派他入朝奏陈有关西域事,忽必烈见他容貌言辞非凡,就将他留在京师。其后在与他谈论国事时,更发现他颇有见地,爱才的忽必烈对他愈加器重,并将中书右丞相安童的妹妹嫁给了他。其后,伯颜先后被拜为光禄大夫、中书左丞相、中书右丞、同知枢密院事等。
史书说伯颜深谋远略、善于决断,率二十万大军伐宋如领导指挥一人,诸将帅敬他如神明。忽必烈选择这样的他担当重任,足见对其的信任和对其能力的肯定。
临行叮嘱
1274年六月,忽必烈向行中书省及蒙古、汉军万户千户军士发布诏书《兴师征南诏》,诏书中说明,要以南宋扣押郝经蒙古使团之事问罪于宋,兴问罪之师;鼓励将士奋勇杀敌,但同时也告诫将士对于无辜民众“毋得妄加杀掠”。
七月,忽必烈发布《下江南檄》,伯颜奉命南征。临行前,忽必烈叮嘱伯颜说:“宋朝初期,曹彬以不好杀人而平定江南,希望你能体会朕意,成为本朝的曹彬。”忽必烈仁爱之心彰显无遗。而伯颜后来取南宋城池以及都城临安,也的确做到了忽必烈的要求。他每攻打一地前,都要先派人劝降,避免战争,实在无法避免时,也在攻下城池后约束将士,禁止妄加杀戮。
要知道,中原汉文化最忌滥杀,即使在正当的战争中,往往不能不杀时,也要体现世法、天理良知的公道。因此忽必烈禁止军队滥杀,告诫将士“毋得妄加杀掠”,以“不妄杀一人”的曹彬为榜样,同时禁绝宋朝鞭背、黥面等刑罚,一方面体现了汉文化对忽必烈的巨大影响,一方面对于赢得中原军心、民心起到了重要作用。
攻宋势如破竹 占领建康
八月,年仅3岁的宋恭帝即位,祖母谢太皇太后、母亲全太后垂帘听政,但朝政大权依旧把持在贾似道手中。
也是在这个月,忠心辅佐忽必烈几十年的刘秉忠忽然无疾而逝,终年59岁。忽必烈闻噩耗不胜伤悼,对群臣说:“秉忠为朕尽忠三十余年,小心谨慎,不避艰险,言无隐情,其学问之深,惟朕知之。”他下令出内府钱将其安葬于大都。后追赠他为太傅、赵国公,谥号“文贞”。元成宗时,加赠太师,改谥“文正”。元仁宗时,又进封爵位为常山王。有元一代,汉人位封三公的,仅有刘秉忠一人而已。
九月,伯颜率20万大军从襄阳分三路南下,伯颜、阿术统领右路主力大军,以南宋降将吕文焕为先锋,由襄阳入汉水过长江;左路大军由合答统领,以刘整为先锋,出淮西取道扬州而行;还有一路由董文炳率领,从淮西正阳直逼安庆。
伯颜大军先是进至盐山,距郢州二十里,在面对宋军新建的郢城防线时,诸将建议拿下这个咽喉要道,伯颜却说:“用兵缓急我心中有数。攻城是下策,大军南征,岂是为夺此一城?”于是放弃郢城不攻,顺江而下。宋郢城守将赵文义、范兴率二千骑兵来袭,伯颜率军回击,斩赵文义,擒杀范兴,宋军五百人死,被俘数十人。
其后,伯颜大军进至沙洋(今属湖北荆门),几次劝降,但宋守将王虎臣拒绝投降。元军遂发动进攻,城破,王虎臣等人被俘,后因拒降被杀。至新城,守将边居谊拒降,城破后,居谊及全家自焚。至复州,知州翟贵降。伯颜传令,诸将不准入城,违者以军法论处。
十二月,元军数以万计的战舰从汉口进入长江,又将蒙古、汉军共数十万骑部署于江北,令其修整军械,准备进军阳逻堡。阳逻堡守军拒降,伯颜指挥诸将进攻,三日都没有攻下。伯颜与阿术商议,决定采取声东击西之计,即派阿术乘夜率铁骑三千,乘舟直趋下游,清晨渡江袭击南岸宋军。这次出其不意的攻击,打败了阳逻堡的援军,阳逻堡也被攻下,宋军大溃,数十万军几乎全部伤亡。
伯颜大军又至鄂州,在元军焚毁宋军战船三千艘后,鄂州知府张晏然、知汉阳军王仪、德安知府来兴国等相继降元,伯颜把他们的军队编入元军各部。
1275年初,元军至黄州,宋沿江制置副使兼黄州知府陈奕开城投降。又至蕲州,宋安抚使管景模投降。除此之外,宋兵部尚书吕师夔、知州钱真孙、知南康军叶阊、殿前都指挥使兼安庆知府范文虎、宋都统制张林等也都相继归顺。伯颜一一安抚他们,对不投降但自杀的宋朝官员也予以妥善安葬。
元军的攻势让南宋朝野大为震动。彼时南宋兵力七十余万,并不少于元军,而且还有一些忠义将领,如果南宋朝廷能举贤任能,多少还是可以推迟灭亡的时间的。然而,气数已尽的南宋在贾似道专权下,早已是上下腐败、人心不齐,按照南京京湖制置使汪立信所言就是“今天下之势十去八九,而君臣宴安不以为虞”。
汪立信在襄阳被围时曾向贾似道献上两条抗元策略,上策是将全部七十多万兵马,选出五十多万精壮兵士驻守长江沿线。沿江之守不过七千里,每百里设一屯,屯有守将,十屯为府,府有总督,并在要害处加派兵力。这些兵士“无事则泛舟长淮,往来游徼,有事则东西齐奋,战守并用。刁斗相闻,馈饷不绝,互相应援,以为联络之固”,“选宗室亲王、忠良有干用大臣,立为统制,分东西二府,以莅任得其人,率然之势,此上策也。”
中策是放还被扣押的蒙元使团,并承诺向蒙元输岁币,这样等个两三年,宋朝修整后,增强兵力,就可战可守。如果这两策不能执行,那就是天灭南宋,只好准备投降了。
贾似道收到书信后,大怒,认为是妄言。不过,在元军占领黄州、蕲州后,南宋朝野上下震动,纷纷要求贾似道亲自出兵抗元,但贾似道故伎重演,派遣宋京前往元军处致书议和,请求归还已降州郡,每年向元朝纳贡。伯颜将宋京扣下,一面派人去向忽必烈请示,一面派人告诉贾似道:“元军尚未渡江,议和纳贡是可以的。今沿江诸郡均归附元朝,要议和,你应当亲自来面谈。”
贾似道自然是不想也不肯亲自议和,因此调遣号称百万、实则十三万的宋军抵御元军。他令泰州观察使孙虎臣以精兵七万驻在池州附近的丁家洲,令淮西制置使夏贵率2500艘战船在长江阻拦元军,自己则率军驻扎在芜湖以南的鲁港。
此外,贾似道还任命汪立信为端明殿学士、沿江置使、江淮招讨使,让他去建康府招募士兵来援助江边的各个郡县。汪立信没有推辞,但临行前将妻儿托付给心腹爱将,并说“我不负国家,尔亦必不负我”。此时他的心中应该抱了必死的决心。其后,当汪立信在芜湖见到贾似道时,贾似道拍着他的后背哭着说:“不采用你的建议,以至于到了今天这个地步。”
二月中,元军抵达丁家洲。伯颜命左右翼万户率骑兵夹江而进,炮声隆隆,震撼百里,夏贵先逃,贾似道仓皇失措,立即鸣锣收军,宋军大溃,主力基本瓦解。贾似道逃到扬州,夏贵逃到庐州,孙虎臣逃往泰州。其后,太平州知州孟之缙等归顺。当汪立信听到宋军兵败的消息后,十分痛心,当晚喝酒并慷慨悲歌,然后自杀身亡。
期间,为攻宋献计并立下战功的刘整病逝,终年63岁。忽必烈赠龙虎卫上将军、中书右丞,赐谥号“武敏”。
宋军溃败后,镇江、宁国、隆兴、江阴守臣皆弃城而去。三月,一路没有遇到太多抵抗的元军攻下建康(今南京),伯颜派人向忽必烈禀报大军进展情形及其今后进军方略,忽必烈大喜,准其所奏,并命伯颜作为行中书省丞相驻建康,阿塔海、董文炳为行枢密院官员驻镇江,阿术继续进攻扬州。
当在建康的伯颜听说汪立信献的两条计策且自杀而死后,十分感慨:“宋朝竟然有这样的人、有这样的计谋!如果用上了,我哪里能到这里啊。”伯颜命人找到汪立信的家人好好照顾他们,并说:“这是忠臣之家啊!”
当时江东遭遇饥荒,瘟疫流行,伯颜马上下令救济安抚,百姓得以安生,民心逐渐翻转。
临安不战而降
在派伯颜南征的同时,忽必烈又派遣礼部尚书中都海牙及郝经之弟行枢密院都事郝庸前往宋朝询问扣押使团一事。此时贾似道欺君误国的阴谋也被揭破,南宋派总管段佑送郝经归元。1275年夏,郝经回到朝廷,不久后病逝,终年53岁,谥“文忠”。
在贾似道兵败、欺君阴谋败露以及元军占领建康直逼南宋都城临安的情况下,朝野要求杀贾似道以谢天下。谢太后虽不愿意,但在巨大的压力下,最终只是将他流放到循州(今广东龙川)。其后,押解贾似道的会稽县尉郑虎臣在押解途中将他杀死。贾似道在《宋史》中被列入奸臣之列。
贾似道被流放的同时,南宋致信伯颜,说扣押及杀死使团成员之事,朝廷实在不知,是边将所为,可以按罪惩处,而且愿意纳贡,并请订和约。伯颜认为这是宋朝为探虚实的诡计,但还是派人前去考察,不料使臣又为宋人所杀。
与此同时,忽必烈对伯颜如此进军神速也有些担心,便以天热为由,让其“勿轻入敌境”,可以暂时休兵,等秋天再进攻。在手下汉将张弘范的建言下,伯颜回奏道:“宋人据有江海,似无可虞。现在已卡住他们的咽喉,如稍有放松,他们就逃走了。”忽必烈认为伯颜更了解前线的情况,便准其所奏。
五月,因为西北诸王骚扰,忽必烈将伯颜召回,让他北上平定海都叛乱,同时商议是否继续进攻南宋。伯颜告诉忽必烈,宋朝现在十分脆弱,正是灭宋的大好时机,建议继续进兵。忽必烈同意了他的建议,令其领兵进攻临安,另派人北上平叛。七月,晋升伯颜为中书右丞相,以阿术为左丞相,平江南之功让于阿术。
八月初,伯颜带着给宋国皇帝的诏书回到行省。十月,围攻扬州,未克,大军南行至镇江。十一月,伯颜分三路大军水陆并进直逼临安。此时的临安乱作一团,不少官员纷纷离职逃走,各地守臣也时有丢印弃城者。谢太后无奈之下,下了一道哀痛诏,令各地起兵勤王,但唯有赣州知州文天祥和郢州守将张世杰率兵进入临安护卫。彼时的文天祥散尽家资招兵买马,数月内组织义军二万。
但此时的宋朝大势已去。在元军攻下无锡、常州后,伯颜派南宋归降者游介实带着忽必烈的诏书副本及伯颜谕令前往南宋朝廷。十二月,伯颜在无锡见到了带着皇帝和太后书信的宋臣将作监柳岳等人,柳岳再次表示希望元军停止进攻,愿每年进贡和好,并说明奸臣贾似道失信误国。伯颜则指责宋朝拘禁元使臣十六年及无故杀害使臣等种种不信不义的行为。
接到伯颜奏报后的忽必烈同意议和,伯颜遂派大将囊加歹前往临安,随后,囊加歹与宋尚书夏士林、侍郎吕师孟、宗正少卿陆秀夫携带宋朝国书来议和,尊世祖为伯父,宋皇帝世代行子侄之礼,每年贡银二十五万两、帛二十五万匹。
和议期间,伯颜仍令元军继续推进。文天祥建议让谢太后、全太后、恭帝等入海,留下自己背水一战,但没有被允许。
1276年初,元军进至嘉兴,宋安抚使刘汉杰降,宋宰相陈宜中三次遣使议和,之后,宋恭帝遣使奉国玺及降表来到军前,伯颜受纳,派囊加歹随宋使临安知府贾余庆还临安,召宋丞相来议投降之事。这时,陈宜中等大臣带着益王赵曰正、广王赵籨逃往温州,宫中只有谢太后及幼主,谢太后任命文天祥为丞相,派他去与伯颜谈判。伯颜下令禁止军士进入临安城,并派遣吕文焕持黄榜安抚城中军民。
文天祥等人到达元军驻地后,坚持先撤军后谈判的立场。伯颜见文天祥临危不惧,实属难得人才,希望将其收在麾下,便打破元军从不扣留使者的惯例,将他软禁在营中,而让其他人回报谢太后。
此时,在数月围困之后,临安一片混乱,疫病大作,“城中疫气蒸蒸,人之病死者不可以数计”,而这也是南宋灭亡的征兆。
走投无路的谢太后只好给伯颜送上传国玉玺和取消宋皇帝称号的降表。在将玉玺和降表送给忽必烈的同时,伯颜率左右将领入临安巡视,接见宋朝宗室大臣,令镇抚使唐古歹解散文天祥所招募的二万余义兵。随后,抚谕临安军民,部署守城军队护卫宋朝宫廷,遣使招降衢州、信州等地。
二月初五,宋恭帝率文武百官投降,伯颜以临安为两浙大都督府,命忙古歹、范文虎管理都督府中,命张惠、阿剌罕、董文炳、吕文焕等入城,清理宋朝的钱粮,收缴百官诰命、符印、图册,废除宋朝的官府衙门,将宋亡国之君移居于别处,并遣新归附的宋朝官员去招降湖南北、两广、四川之尚未攻克的州郡。此外,还部署诸将分兵屯驻要害之地,禁止偷盗和破坏宋皇室陵墓。
当时董文炳入临安城后,建议“国可灭,史不可没。宋朝十六主,有天下三百余年,其太史所记具在史馆,宜悉收以备典礼”,于是将宋史及诸注纪五千余册保存起来,后送到国史院,这为后来撰写《宋史》保留了很多可信的史料。
因为伯颜遵循忽必烈的叮嘱,以曹彬为榜样,临安不战而降,且入城后伯颜严格约束元军,实行宽大安抚政策,因此“宋民不知易主”,“九衢之市肆不移,一代之繁华如故”。南宋朝廷归顺后,元朝得37府、128州、两个关监和733县,包括很多富庶的城市。
三月,伯颜偕同宋恭帝等人至上都,忽必烈亲自召见恭帝,废其帝号,封为瀛国公,后来恭帝和太后均出家。而伯颜则因功被拜同知枢密院,赐银鼠青鼠只孙(元代内廷大宴时穿的官服)二十袭。
参考资料:
《元史》
《新元史》
《忽必烈传》
《忽必烈和他的世界帝国》
点阅【忽必烈传】系列文章
责任编辑:张宪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