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21年03月02日讯】编者按:“监控”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新动能。2020年初中共病毒疫情爆发后,5G、人工智能、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被中共高度重视,并直接被纳入中共政府工作报告。“新基建”不仅帮助中共铺下了一张监控的天罗地网,而且其用电量在快速地增加,和百姓抢电。2020年冬,处在中国能源大省内蒙古的“大数据”之城乌兰察布率先表示电力不足,随后湖南、浙江等各省也纷纷出现“电荒”。但中共却将“电荒”解读为经济的强劲复苏,并宣称中国是2020年世界上唯一一个录得GDP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可是中共的GDP三成以上来自和“新基建”紧密相关的“数字经济”,其快速增加并不代表经济的复苏,反是监控的盛行。
2020年末到2021年初,大陆迎来近4年来首个橙色预警寒潮,中国居民用电用煤需求大增,在严寒之下,中国一些地区却出现停电、限电情况,比如湖南、浙江、江西,以及中国电力外送大省兼煤炭的主要生产大省——内蒙古。
据大陆新浪网报导,在湖南长沙,有些写字楼关闭了电梯,不少市民不得不爬20至30层楼梯上班。湖南省电力公司更是在2020年12月19日宣布进入供电“战时状态”。在浙江义乌,工厂被强迫停工几天,直接造成一些订单延期交货。
这不是中国第一次出现“电荒”。据财新网的报导,在20世纪90年代初,2002-2004年,2008-2011年,中国也发生过大规模的“拉闸限电”。2002年中国全国范围内先后有12个省区执行过“限电”,当时全中国的发电装机(Power Generation Capacity)不到3.6亿千瓦(360GW)。那时候的中国工厂还不得不“开三停四”,在用电高峰期时还要“商场停电梯,路灯开一半”。
近18年来,中国大力建设电厂,截至2020年末,中国的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2亿千瓦(2.2TW),已是2002年的六倍多。尤其是中国的煤电产业,已到出现严重的产能剩,可是在中共当局于2020年6月连续第三年出台政策要求化解过剩产能后的不到半年,“停电”、“限电”的历史却又上演了。
中共在2020年12月17日给出官方解释:一是,工业生产恢复增加用电需求;二是,极寒天气增加用电负荷;三是,外受电力有限以及机组故障。尤其是“工业生产恢复”,被中共自己以及不少媒体解读成中国疫情之后的“经济复苏”。
2020年一、二、三、四季度中国用电量增速分别是-6.5%、3.9%、5.8%、和8.1%,基本上和GDP增速(一、二、三、四季度GDP增速分别为-6.8%、3.2%、4.9%、6.5%同步,如图1)。虽用电量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中国经济景气程度,但2020年末中国出现的“电荒”主要原因真是“经济复苏”吗?
官方透露“数字经济”(Digital Economy)用电抢眼
2020年8月21日,中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管委员会(State-owned Assets Supervision and Administration Commission of the State Council,SASAC)发表一篇题为“12个省级电网负荷30次创历史新高,发出什么信号?”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称,中国用电量的增加,体现了疫情之后中国经济的“强势复苏”,而跟“新基建”密切相关的“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用电引人瞩目。
传统意义上的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是公路、铁路、桥梁、机场、港口、电网等设施,而中共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是指的5G基站、物联网、数据中心等数字化基础设施,这些基础设施可以将信息和商业活动数字化,一个以数字计算技术为基础的经济体系,也就是“数字经济”。
中共高度重视“数字经济”,“发展数字经济”被中共列入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的文件中。
在《12个省级电网负荷30次创历史新高,发出什么信号?》的报告中,特别表扬了湖南、浙江两个省的用电增速。恰恰这两个在夏天被表扬的省在2020年冬天都非常的“缺电”。对于湖南省,中共官方机构国资委(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又点名表扬了两位用电大户——蓝思科技和山河智能,这两家都是智能制造的企业代表,在7月份时,这两家企业日均电量迅速增长,分别同比增长53%和72%,极大的拉动当地用电量的增加。
对于浙江杭州,中国官方媒体文章中说,“数字经济”增长对用电量的推动更为明显。在阿里巴巴、海康威视等企业带动下,数字产业逆势上扬,2020年上半年用电19.79亿千瓦,同比增长5.5%,比全社会用电量高出13.6个百分点。杭州运营的数据中心目前有五十多个,同时还有一批超大型数据中心工程正在开工建设之中。
这篇官方报告得出一个重要结论,“数字经济”、“智能制造”产业成为拉动用电增长的新动能。这也被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中电联)发布的《2020-2021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所佐证。
2021年2月2日,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China Electricity Council)发布“2020-2021年度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分析预测报告”,并称2020年,中国“全社会用电量7.51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3.1%”;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0.2%;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5%(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增长2.9%),第三产业同比增长1.9%;居民用电增长6.9%。因“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快速推广应用”,中国第三产业中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3.9%”(如图2)。这是全社会用电增速的7.7倍。
中共用“天灾”掩盖“人祸”
在5G基站、数据中心等“数字经济”用电量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再次于2020年冬天发生了“电荒”。在前文提到的中共官方给予的“电荒”原因解释中,极寒天气增加用电负荷以及外受电力有限确会给供电系统带来很大压力。
极寒天气增加会增加居民用电需求。虽然居民用电在全社会用电量中比重不大(2020年全年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4.5%),但是居民用电的波动性很大。比如白天工作、生活的时候用电多,夜间休息后用电少。一年四季中,冬、夏用于取暖和制冷的需求也会使得用电需求增加。2020年一至四季度,中国居民用电量增速同比分别为3.5%、10.6%、5.0%、10.0%。用电高峰时,会对供电系统带来很大压力,甚至会出现供电不足的情况,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会经常在冬天出现“电荒”的原因之一,这是用电“增量”带来了“电荒”。相比于居民用电,占中国全社会用电量68%的工业用电就比较稳定。
中共官方提到的“外受电力有限”指的是从外省的输入电量有限,因为外省输入电主要是水电。由于冬天是枯水季节,水电发电能力受限。这又恰恰表明了清洁能源,比如水电(Hydropower)、光伏(Solar Power)、风能(Wind Power)的发电能力受到自然条件影响很大。在寒潮来袭的极端天气时,只有火电(Thermal Power)才能提供稳定的能源。
不论是冬天居民用电上升,还是清洁能源出力不足,官方本质上都是把电荒归咎于“极端天气原因”,也就是“天灾”。“极端天气原因”虽然可以部分解释“电荒”,但却像一个“障眼法”,掩盖了“人祸”,这也是中共历来來喜欢用的手法。这次“电荒”背后的“人祸”是什么呢?让我们从中国2021年年首个发生电荒的城市——乌蘭察布说起。(待续)@#
责任编辑:陈玟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