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说话的时候,对方的反驳一直不在点子上,就像在抬杠,让你感到一点点挫败,好像面子也不太挂得住了。不知不觉中,你和对方的音量都大了起来,你开始感到浑身绷紧、气堵头顶,就像一个高压锅。
当事情过去之后,你也许会想,当时是怎么吵起来的?这种感觉不太妙,也不可能让事情本身好转,那么应该怎么避免?
哈佛大学医学院的一篇文章说,这种下意识陷入争吵的情况,其实源于身体的求生本能及其带来的害怕情绪。要想在紧张的情境下避免争吵,提升沟通效率,我们需要日常练习三种习惯。
争吵是一件傻事?
争吵,其实是一件傻事。
当与别人意见不合的时候,我们有时会下意识把别人的反对当作一种冒犯。这会让大脑的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感知到威胁,于是发出战斗的讯号。
这时,我们的血压会升高,呼吸会变急促,肌肉会绷紧,肾上腺素会激增。这些生理反应会削弱我们开放思维的能力,让我们的思想集中于眼前的胜负。
麻省总医院临床心理医师克罗诺普洛斯(Antonia Chronopoulos)说:“当我们处于生存模式的时候,我们不太容易考虑创新的解决办法。这时的主要目的就是防御、逃跑或斗争。”
当然一个巴掌拍不响。我们想要控制局面的高分贝喊叫,很可能激起对方同样的身体反应,使双方都难以自制地陷入唇枪舌剑。
另一方面,即使我们有时强压住了怒火,上述的身体反应也很难消失。我们没有爆发出怒吼,但肌肉仍会紧绷,呼吸仍会短促,思想仍会缩窄,所以也无助于我们寻求理性的解决办法。
我们不希望生气,希望与别人协调解决问题,可是这种愤怒争吵的来源,却是人类身体在久远历史中形成的求生本能。一旦陷入紧张的情境,它很容易就能“绑架”我们的情感和行为。要想在突如其来的“丢脸”情境下保持冷静,维护沟通,我们就必须日常练习一些好习惯了。
简单3个方法 帮你“戒掉”吵架
1. 记录自己的行为
要想避免争吵,我们首先要了解,它会在什么情况下发生。所以要记得经常回顾和记录自己的言行。
每个周末,我们不妨回想一下,过去一周有哪些事让我们生气了?这些事涉及了哪些人,哪些话题,哪些地点,有没有让我们吃不好、睡不好?如果把愤怒程度分为10个等级,我们当时处于哪一级?
写下这些情况之后,我们也许能总结出自己的“生气模式”,从而更多地关注那些容易惹怒自己的人或事,提前做好应对策略。例如,我们可以带点舒缓压力的饮食,或把一些可能不愉快的交谈安排在自己精神状态比较好的时间。
2. 调整呼吸
在交谈过程中,我们要经常注意自己的呼吸,当感觉有些急促的时候,我们最好就要调整了。
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调节呼吸的方式。我们可以做几次深呼吸,或者借口上厕所离开,从1数到10之后再回来。重要的是,要让大脑暂时断开焦虑,以便回到实际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情绪能影响呼吸,而呼吸也可以反过来影响情绪乃至身体。美国知名整体心理学家妮可・勒佩拉(Nicole LePera)说,让呼吸慢一点、深一点,有助于降低心跳的速度,让心情冷静下来。而经常处于呼吸短浅的状态,则容易导致高血压、注意力缺失、过动症等问题。
勒佩拉总结了一套每天早上练习五分钟的呼吸方法:从肚子最深处开始吸气,到没办法吸进更多空气时,憋气两、三秒,随后慢慢、轻松地吐气,最后规律地呼吸一回(吸气、吐气)。她说,随着不断地练习,她发现自己变得更冷静、更平和了,而且可以在情绪激动、最需要冷静的时候,刻意透过深呼吸来让身体安稳下来。
除了呼吸之外,克罗诺普洛斯医生还提议,我们可以日常做一些“辨别训练”,即经常有意地放松身体,感受松弛和紧张之间的区别。这有助于我们及时发现和调整自己的紧绷状态,例如尽快放下耸起的肩膀,松开紧握的拳头。
3. 以谈判代替争吵
在一天开始之前,我们可以先做个规划,看今天可能有哪些不愉快的事。当这样的事发生时,我们就算感到非常生气,也不要大喊或指责。即使是暗暗磨牙,也比互不相让的争斗强得多。
这时,我们不妨向对方坦言:“你说的某某事,真的让我很不高兴。”
然后要立刻转变话题:“我们怎么才能解决这件事?”
这种谈话方式,让斗争变成了谈判,更有助于双方理智思考一件事,而不是专注于自卫和攻击。
人与动物的最大区别在于理智和文明。当以上这三种方法形成习惯,我们就不那么容易被身体的应激能力带动,从而更能有效率地沟通和解决问题。
身处纷乱之世,心存健康之道,就看健康1+1!
· 宽恕有神奇治愈力!改善心血管 抗癌抗焦虑
· 科学证实:3个简单习惯 增强抗病毒能力
· 善良竟然有疗愈力!提升免疫功能、抗炎抗病毒
责任编辑:李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