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它可成佳人 红粉倚重之宝是什么?
“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繁息;失我阏氏山,使我妇女无颜色。”这是《西河旧事》记载的一首匈奴歌谣,什么东西这么贵重,竟可以和游牧民族赖以维生的牲畜相提并论呢?不仅如此,这个东西传入中原,也受中原妇女热爱,化妆红粉倚重它,佳人素娥纷纷成了红粉佳人了。
胭脂晕染红粉佳人
匈奴王的妻子称“阏氏”,发音同“胭脂”,意思就是美丽可爱如胭脂;胭脂凸显中国古典美女的形象,也是功不可没:“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胭脂可以美容,可以点唇;胭脂晕染可让脸色鲜润,让青春飞扬。从古至今,胭脂一直是红粉佳人不可或缺的一宝。
胭脂有很多种同音异字的名称,如:燕支、胭脂、 燕脂、焉支、烟支、烟支、烟脂……等等(*古文中的表述也很分歧),都是指用来化妆的“红粉”,也称“桃花粉”。“红粉佳人”的形容就源自于胭脂,“桃花妆”等等各种妆容的灵魂就是胭脂。胭脂拥有各种介于红、白之间的深浅色调,浓妆淡抹两相宜。红粉佳人的酒暈妆、桃花妆、飞霞妆都是因胭脂而来。在粉底上深染胭脂称酒晕妆,浅敷叫桃花妆,在胭脂之上再扑上薄薄的白粉,叫飞霞妆(《玉芝堂谈荟》)。
红蓝花:胭脂染色的来源
胭脂的颜料是红蓝花,或称红花,《尔雅翼》卷三记载:“中国谓之红蓝或只谓之红花”。红蓝花的叶如小蓟叶,花如大蓟花,颜色是红的。它有一根又长又壮的主根深入地下,因而容易在干旱的地域生长。西域的红藍花未传入之前,中国妇女主要以朱砂染色。因红藍花染料取得容易,就成了胭脂的主要原料。古代宫中有专门掌管制作胭脂的职官;宋代时,胭脂是禁中及皇族中的婚娶名物之一(见《宋会要辑稿》)。
传说商朝纣王时就提取红蓝花汁凝结,加上粉作成桃花粉,调上油脂,赐给后妃作化妆品,此物以出产地的燕地命名,叫作“燕脂”。 (《中华古今注》、《服饰变古录》)红蓝花还有一个来源,《续博物志》记载,夏商周三代以来,以涂紫草为胭脂,周代以红花作胭脂,可能出于阏氏。阏氏就在西域。
西域的阏氏山盛产红蓝花,从汉代以后大量传入中原,普遍成为胭脂原料的来源。《尔雅翼》说:“燕支本非中国所有,盖出西方,染粉为妇人色,谓为燕支粉。”这里说的西方,指西域。《博物志》说︰张骞得红蓝花种于西域。
阏氏山,也叫燕支山、焉支山、胭脂山等等,旧属凉州天宝县。敦煌曲子唱:“胭脂山下战场宽”。汉武帝时,大将军霍去病挥大军深入燕支山西部达一千里(约今制五百公里)。汉武帝在西域所设的武威郡和张掖郡,就以燕支山为地界。匈奴歌谣唱的:“失我阏氏山,使我妇女无颜色”,就是当时留下的,反映这一时代背景。
北魏《齐民要术》中详细记载了怎样种植红藍花。红藍花有三月种的早花和五月种的晚花两种,三月种的五月开花,五月种的七月开花。花开就要采,每天一大早乘着太阳未出,露水未干前摘取,否则花就干萎了。一顷地的花,一天要用上百人去摘。晚花七月中摘,深色鲜明耐久不黑不黄,修容效果明艳更胜于早花。种一顷花,一岁收绢三百疋,能相抵种千亩的卮茜花,价值很高。
胭脂妆 胭脂点唇竞时尚
红蓝花汁染白粉或胡粉是做成胭脂粉的一种方法。《齐民要术》和《本草网目》都记载了制作胭脂的方法。初步需要取得花汁,叫“杀花法”:采得花来即捣熟,以水淘洗,以布袋绞去黄汁;又捣,接着再以酸粟米的淘米水淘洗,再次绞袋去汁,然后收放瓮中,用布盖上;天亮鸡鸣时再次𢭏匀,要保持潮湿的状态,合粉作胭脂粉饼。在胭脂粉未干时,做出花片形状,称为金花胭脂,用来化妆修容、点唇,颜色明艳。还有一种将胭脂染在圆径约三寸的绵布上的绵胭脂,上妆取用方便。
妇女们爱煞胭脂,使用不同颜色的胭脂化妆、点注嘴唇的手法和造型,五花八门,发展出各种时尚妆。《清異錄》留下了许多时尚唇妆的专名,如:燕脂暈品,石榴娇、大红春、小红春、嫩吴香、半边娇、万金红、 圣檀心、露珠儿、内家圆、天宫巧、洛儿殷、淡红心、猩猩暈、小朱龍格晕、唐媚、花奴样子等等,都是唐僖宗、昭宗时期,长安流行的时尚点唇妆,多彩多姿,令人目不暇给。
还有一种在魏宫中很有人气的“晓霞妆”。这种腮红彩妆起源于魏文帝宠爱的美人薛靈芸的一段典故。一天夜里,魏文帝在灯下咏诗,座旁是一座七尺水晶屏风。夜光下水晶屏风透亮,薛靈芸不知水晶屏风在那里,走过时脸碰到屏风上,脸上留下伤痕。她的伤痕乍看像是彩妆,就像晓霞将散的模样,宫人们看到后纷纷用胭脂彷画,留下了“晓霞妆”的姿彩。(《玉芝堂谈荟》 )
小语
胭脂除了作为化妆品之外,也可入药(具有活血疏经的功用),可作画,在文学上借用为美人、花容的代称,内外俱美。有了胭脂,文学家笔下才有了“花分浅浅胭脂脸”、“林花着雨胭脂湿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满眼花枝,雨过胭脂嫩 ”、“一点胭脂淡染腮,十分颜色为谁开” 这些名句。可道是:一点胭脂,十分颜色,万千心情。@*#
-点阅【中华文化300问】系列-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