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高雄

谁害了文蛤? 首发现:基因多样性偏低不利存活

中山大学海洋科学系副教授廖德裕(中)、教授刘莉莲(右)与硕士生包家宁(左)团队,调查研究后首度发现,本土养殖文蛤的基因多样性偏低,恐不利存活。(中山大学提供)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20年09月01日讯】(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记者方金媛台湾高雄报导)文蛤是市面上最常见贝类,但台湾文蛤养殖近来持续发生大量死亡与生长缓慢等问题,是什么原因害死了文蛤?国立中山大学研究团队首度发现,本土养殖文蛤基因多样性偏低,恐不利存活,建议可自野外引入野生个体增加基因多样性,以提高文蛤产业竞争力,改善渔民生计。

台湾文蛤从种苗到养成都可在人工管理环境下量产,目前育苗产业主要在云林,养成则在彰化、云林、嘉义及台南等沿海地区。近年养殖文蛤常出现不明原因死亡,政府和学界皆提出影响因子,包括气候异常、底质缺氧、水质恶化、底土污染、病菌危害、养殖管理不当或基因窄化等。相较于日本、韩国、中国、泰国等纷纷投入文蛤基因多样性研究,台湾一直没有本土相关调研成果。

由中山大学海科系教授刘莉莲、副教授廖德裕等组成的研究团队,费时一年多,搜集金门、淡水的野生文蛤与各地养殖文蛤进行DNA调查研究,结果发现,“台湾养殖文蛤基因多样性,显着低于中国沿岸野生文蛤。”

此论文已获刊于国际期刊《水产养殖研究》(Aquaculture Research),这也是率台湾学术界之先、本土养殖文蛤基因调研的第一个成果。

廖德裕指出,有关文蛤死因众说纷纭,有养殖户怀疑,因母贝在多次近亲繁殖后,造成基因多样性降低,导致文蛤育成率变差;他认为,每次都用高达一、二千斤种贝育苗方式,近亲繁殖可能性不高。文蛤基因多样性低可能是在人工繁殖一开始,挑选种贝族群太小所造成。

刘莉莲表示,过去文蛤基因多样性低尚不至于造成生存隐忧,但在气候变迁、养殖环境改变等加剧挑战下,养殖文蛤DNA恐无法有效因应多变的现实状况;引入野生文蛤,增加养殖文蛤基因多样性,不失为可行解方。◇

责任编辑:昌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