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见亲戚家的小女孩,是在她四岁那一年。当时,又唱又跳、多才多艺,而且活泼大方、充满自信,令人印象深刻;此后,偶尔听到讯息,也都是关于她的赞美之声,是一个十足被宠爱的“天之骄女”!
前几天,小女孩随亲戚到家里来,七岁的她即将升小二,长高、长大了,依然口齿清晰、聪明伶俐;只是,眉宇间似乎有些小小的“忧郁”。我约她去散步,边走边聊,才听出一点端倪──以往,小女孩被周遭“过度”的赞美淹没了,上学后,这些声音不见了,可能适应上有困难!
她说因为自己很凶、没有朋友,所以并不喜欢上学。我想,可能是“过度”赞美让她太过自信、自我中心,因此受到冷落或排挤。我建议小女孩:不要总是凶人家,试试看别的方式;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赞美他人的优异表现,会比较容易交到朋友!
此时,小家伙顾左右而言他,显然想避开这个话题,我也就不勉强了。“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件事得慢慢来。而孩子的习惯和态度,取决于父母,他们正在复制成人世界的一切,父母是关键人物。因此,与其改变孩子,不如从父母本身做起。
教养中关于赞美的论述或著作,专家学者的意见琳琅满目、汗牛充栋,旁观者如我,实在无法置喙、评断,只能虚心领教。倒是要注意,赞美像水,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适度能助人积极努力、奋发向上;过度则能误人唯我独尊、自以为是。
赞美要讲究艺术、掌握界线,才合乎“适度”;所以“适度”赞美应该是恰如其分、恰到好处,才足以发挥正面作用。它不仅能展现出施予者的真心诚意,还能引导出收受者的信心勇气。而关于“适度”的分寸,是一门学问,大人拿捏得好,孩子必然也会受益!@
责任编辑:方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