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一孝子,他的父亲因醉酒与人斗殴,误伤人命,畏罪潜逃,断绝了音信。其子渐渐长大,虽不知父亲容貌,却仍想找到他,以尽人子本分。孝子徒步行走了一年多。最终,在义薄云天的关羽庙前,在冥冥中,上天圆了他的父子情。
清朝承德郡学有一儒生叫王政。他还在襁褓时,其父王重华在京师经商,因醉酒与人斗殴,误伤人命,从此亡命天涯,混迹于古北口,在围场以帮佣为生。时光飞逝,转眼过了三十多年,三十多年来,王重华完全与家人断绝音讯。
王政很会读书。到了弱冠之年,时常想起父亲,打算去找他。他的祖母林氏、母亲马氏,都哭着劝他:“你又不知道你父亲的容貌,怎么去找他呢?”
又过了几年,王政哭着告诉祖母及母亲说:“天下无无父之国。如今明明知道父亲还在,却任其飘零于异域他乡,不能服侍奉养亲恩,尽一天人子的本分,那天下还需要人子干什么呢!”
他的祖母说:“我都已经八十岁了,难道就不希望你父亲回来吗?可你都没有离开过街门一步。近年来,虽有消息说你父亲在古北口,然而沙漠地区气候无常,你怎能习惯得了?况且外面道路崎岖,在家不需要担心吃住,出远门你怎么筹措旅费呢?”
王政说:“这个请祖母不要担心。孙儿就以授学卖字为生,边走边挣些路费。再不济,沿路乞食我也甘愿。”祖母及母亲都防备着,不让他去,以免他独自在外碰到危险。不过,王政终究还是找到了机会,离开家乡,踏上寻父之路。
在京师,他走访认识父亲的长辈们,都说:“前几年确实知道,你父亲在古北口围场谋生。然而一年之间,他屡次变更住地,已经难以找到他的踪迹。况且时日已久,他是否仍在故地,我们也不知道。”众人认为塞外荒凉广袤,哪怕耗时一年,也不能走遍全境。所以都为王政担心。
王政谢谢他们的提醒和指导,继续赶路,向围场走去。凡是有人迹的地方,他都去问,见人就拜问。西北茫茫,他也不辨东西南北,只是信步而行,每天都要走上百里。
行程中,有时他一天只吃一餐,有时一天也没得吃,也有连续几天都没有东西可吃。夜里或投宿在古刹中,或露宿在岩壑间。常遇到虎狼,也常遇到濒死者,即使如此,王政也义无反顾,没有退悔之心。
他长途跋涉了一年多,双手全都皱裂,双脚都被磨出厚厚的老茧,容貌黧(音离)黑,肤色黑里带黄,骨瘦如柴,和乞丐没什么差别。然而他寻找父亲的志向,终是百折不挠。
一天,王政来到围场极北的地方,因长途跋涉,身体极为疲倦。他看见道旁有座关羽庙,就走到庙廊下歇脚。坐下来闭目养神。朦胧间,他听到门外传来一阵喧哗声,即刻惊醒。走出庙门一看,只见一个老叟正在挥拳殴打两名少年。少年都被打倒在地,狼狈不堪。然而,那老叟还继续挥拳殴打。
王政立刻劝止他,要那两个少年赶紧离去,老叟怒火难平。王政对他说:“昔日,我的父亲因为斗殴误伤人命,逃到外地避难。直到今天,我想起这件事,心里都会隐隐作痛。每当看见打架斗殴者,都立即劝阻。对那些劝不住的人,我就以身相挡,惟恐他们重蹈我父亲的覆辙。您如此勇猛,何必与那两个少年计较呢?”
老叟说:“听你说话口音,不像本地人,你怎么到这来了?看你都累得不成人样了。”王政如实相告,并且拜问他是否知道其父王重华的踪迹。老叟忽然惊讶地说:“原来你是我儿子啊!我就是王重华。我的母亲林氏,现在还健在吗?你的母亲马氏,是否安然无恙?”
三十多年后,父子团聚,二人相拥大哭。在王政的坚持下,离别多年的生父得以返回家乡。王家孝子重情重义,邻里百姓都称赞不已。一个人的信心与坚持就像一盏明灯,冲破命运的迷雾,照亮久违的天伦之情。
事据《清朝野史大观》卷八@*#
责任编辑: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