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作文指导

思辨式写作:科技冷漠(下)

知性模拟试题
不要沉迷于网路,而应正向运用,做自己的主人。(Fotolia)

 

(接上文:思辨式写作:科技冷漠(上))

问题(二)写作示范

台北市立大同高中 邱靖芸

网路世界无远弗届,不仅提供人们包罗万象的资讯及服务,成为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工具。同时,也将世界村连结,拉近了山隔水阻的距离,缩短了东西南北的时间。仅仅相隔一面萤幕,我们能感受到天涯若比邻的温情,却也能因匿名人士的三言两语,狠狠刺入心坎。网路这把利刃,是革新之举,抑或破坏之首,全取决于使用者的态度。

身处当代,网路早已深深嵌入生活。若使用者有意识的成为网路的主人并妥善运用,不仅能免于沉迷、受制的风险而出入自由,且充分享受便利、全面性的巨大好处,甚至促使意想不到的改变发生。突尼西亚茉莉花革命之所以大获全胜,起初便是靠着社群网路的串联,将改变的意念快速传递,发起一次次的抗争,终究推翻独裁政权,写下民主崭新的扉页。

另一方面,若使用者稍有不慎,就容易成为沦为暗黑打手、匿名攻讦、散播假消息的网路共犯。网军酸民崛起,中伤霸凌、不实谣言漫天飞舞,用键盘摧毁人命的事件屡见不鲜;劣质媒体散播伪造新闻,炒作未经证实的言论,煽动一群群人云亦云的网民,助长偏激思想的恶潮,成为社会动乱的帮凶。

然而,网路再便捷、再全面,终究是项工具。而工具产生的结果,端赖每一个使用者的思考和评估。我想,这是个好坏并存、温情和冷漠同在的社会,我们虽无法竭力阻止负面影响的发生,却能多一份心思在传递温暖、建立更好的人际关系上。人应善驭网路这头巨象,为其指路,而非松开主控的缰绳,成为巨象的俘虏。(579 字)

*  *  *

赏析

本文采总论分论的手法进行,先提供网路与生活紧密相关的背景,以“使用者”作为主体,从妥善运用和滥用的两个层面,分别展开观察和叙述,又都贯彻了“人”决定“工具”面貌的中心意涵。文末又再次扣紧以“人”为主的观点,在接受负面影响必然出现的同时,反能积极地阐述正向影响的作用,以骑象者为喻,暗示人应该做网路之主,而非网路之奴,给当代使用者一道明确的使用建议!

问题(二)详解

思考步骤1:选择立场

首先,我们要思考论述文的立意基础,总共有两种选择如下:

a. 选边站:支持某方看法

题目要求我们须从“网路使社会互动更冷漠”或“网路拉近了亲友间距离”的两种观点中,抒发自身的看法。两种观点是矛盾对立的,因此,最基本的答题方式就是选择其中一方作为立论观点,再举引相应的例证印证看法。

b. 第三观点:做“网路”的主人

“网路”是种工具媒介,以此作为平台、纽带,连结形形色色的人际关系。作为“使用者”的我们,有权决定“接收”和“发送”的参与比例。也就是说,我们不只是“被”网路影响的一方,也是参与、影响他人的关键力量。

因此,在此层的写作立意上,探讨的空间可以从“被动观察”上升到“主动影响”,而“人该如何使用网路”的潜在议题也呼之欲出。

思考步骤2:深化论述

接着,选定立场后,可以如何加强论述的力量呢?

a. 给予价值判断

“冷漠”和“热络”是题干给予的前提观察,然而就文字表面来看,很容易得出“冷漠等于负面影响”与“热络是正向影响”的非必然因果关系。这种惯性的思维,往往遮蔽审视问题的维度。

在面对题目时,我们应试着问:“冷漠一定不好吗?”“热络是不是一种盲从?”“冷漠的态度可否视作一种谨慎或警惕?”“热络的过度频繁是否带来全新的人际关系压力?”题目并没有预设现象观察的价值判断,我们应该有能力跳出思维框架,自我提出判断和解释。

b. 建立论述的参考座标

一般的写作者容易站在“以量取胜”的策略上,列举大量的例证,叠加固化观点的堡垒。事实上,人际关系的各种现象,早在网路发明前都已存在,网路只是扩大、加剧某些影响,而非探究人际关系的新问题。因此,我们应在论述中建立明确的参照座标,在网路从未发明到发明的时间横轴上,指出人际互动产生了什么形式的变化(例如网路带来了犯罪的扩大、言论过激导致无所不在的仇恨霸凌,或是资讯透明促使人民更有效的监督政府和参与政治社会议题⋯⋯等),让读者能清楚洞见网路在人际互动关系的演化过程中,扮演着什么角色、影响了哪些层面,以及产生何种具体结果。

c. 运用反驳强化论点合理性

论述虽然是阐述个人的观点,但不可避免的问题是:“我们如何面对不同的意见与观点?”因此,我们可以试着以设问的形式提出自己对于不同观点的看法,再经由客观分析与比较,一面展现论述者“思维的严密性”,也能让读者加入议题的讨论,产生更深的“认同感”。

结论

我们可以从“冷漠”、“热络”两种观点择一叙述,或融合两者提出新观点,以“正─反─合”的论述形式为主体。若能赋予“冷漠”和“热络”新解释的可能则更佳。

论述时除了提出个人经验之外,还应纳入社会观察、趋势分析、研究数据作为客观佐证。反面证据的处理,可采取“驳倒”或“重新诠释”两种策略,凸显写作者的面面俱到。

─ ─摘自:《思辨式写作12招全破解》野人出版提供@

责任编辑:黎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