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科技加密遭遇零科技杀手 防盗版CD被轻易破解
(//www.tvsmo.com)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5月31日讯】Sony怎么都不会想到,新推出的Celine Dion的专辑会给自己惹来这么多的麻烦。这个麻烦并不是说唱片卖得不好,恰恰相反,这盘叫做《真爱来临》(A New Day Has Come)的CD刚一推出就登上了销售榜的首位,这位加拿大女人又给公司带来了滚滚利润。可是,歌迷们随即发现,这盘CD居然没办法在电脑上播放,严重的话甚至会让电脑死机,这当然不可避免地激起了歌迷们的愤怒。
唱片商的噩梦
南方周末5月30日报道, 表达愤怒的方法有很多种,除了发表文章大声抗议,更加有杀伤力的就是破解了。如果换成别的歌手的唱片,也许歌迷们破解的兴趣也不是很大,可是对Celine Dion的喜爱现在却成了致命的诱惑力,经过了一个星期之后,破解的办法被找出来了,并且居然简单得让人失笑———这种Sony费尽人力物力研发出来的高科技加密技术,竟然会被低科技含量的方式破解。严格来说,这还不是低科技含量的方式,因为这种方法其实毫无任何科技含量,可以称为“零科技”方式———去文具店买一支记号笔。Sony精心研究出来的版权保护技术,就如此这般地变成了废物。
自从互联网兴起之后,特别是MP3等电子音乐开始全球流行,防止自己的音乐不被非法使用就成为各个唱片厂商的噩梦了。以前如果要大规模盗版,需要耗巨资建设光盘生产线来制作翻版CD,门槛极高,并且要抓的话也比较容易。但是现在就不一样了,随便哪个人找部电脑,就可以把CD上面的音乐转成电脑文件,然后放上Internet全球共享。唱片公司们虽然拿Napster开刀,想要制止网上的音乐共享———在他们的眼里就是盗版,但是随即就发现这是一个不可能的任务。既然如此,就不得不更换思路了,如果CD被保护起来,没办法被转换成电脑文件,那么所谓网上共享也就被釜底抽薪了。
高科技加密的零科技杀手
基于这个思路,Sony研究出了一种叫做Key 2 Audio的技术———“领先的音乐CD复制控制方案”(引自Key 2 Audio官方网站)。
Key 2 Audio的原理其实很简单。我们知道,电脑使用的CD-ROM不仅要处理音乐CD,而且要处理数据CD,所以,一张光盘放进CD-ROM后,CD-ROM就要先读取光盘的数据区,如果读不出来,才说明这是一张普通的音乐CD。Sony就在CD上面伪造了一段虚假的数据区,这样电脑的CD-ROM就会以为这是一张数据光盘,然后不停地尝试将数据内容读取出来,这时候,你会听到CD-ROM在不停地发出“吱咕吱咕”的声音,那是光头在寻轨;有些CD-ROM可能会引起震动,有时候电脑就会这样死机了,特别是苹果的Mac机。如果你曾经将一张划得很花的光盘放进CD-ROM,你就能够很感性地理解我的描述。
于是,采用了Key 2 Audio的音乐光盘就无法在电脑上被认出来,所以没办法在电脑上播放,同时也就不能被转成MP3等电脑文件了,当然更不能被刻录到CD-R上。既然源头被堵截了,网上非法传播也就成了无源之水,唱片公司看来就可以高枕无懮了。而普通的CD机因为不用去读数据区,因此不会受到影响,但是像一些能够播放MP3光盘的CD机,因为采用了CD-ROM同样的流程,所以也成了“间接伤害”。
技术迷可能会尝试修改CD-ROM的处理程序来解决这个问题,这当然是个好方法,但是实行起来是蛮困难的。于是不满Sony的歌迷也想到了釜底抽薪,想办法将这段伪造的数据区去掉,那么这张CD就和普通的音乐光盘没什么区别了。要做到这点,只需要去文具店去找一支普通记号笔,小心地涂在CD的边缘,将数据区覆盖掉。当然,也可以用另外一种毫无科技含量的东西——不透明的胶纸来完成同样的任务,风险是万一胶纸脱落可能会损坏CD-ROM。
加密与解密:数字时代的矛与盾
这种对抗“高科技”复制保护的“零科技”手段在网上的讨论组公布出来后,广大歌迷欢欣鼓舞,前段时间对Sony的声讨,立刻变成了对Sony的揶揄。Sony面对这种尴尬场面保持沉默,但是这不阻止网友们对唱片公司如何反击作出种种猜测。有人引用唱片公司上告法庭要求禁止Napster的例子,幽默地说他们可能会让法庭取缔记号笔。
暂时看来,歌迷们是可以展颜一笑了。但是,这只是出版者和消费者之间的长期战争中的一段小插曲。
在唱片公司、电影公司和软件公司看来,版权就是自己的生命线。版权被侵犯,无疑就像自己的家里被劫掠一样,是无法容忍的,对于自己的权利,要全力捍卫。CD、DVD作为最流行的载体,如何进行保护就是当务之急。由此,各种各样的技术方案被发明和发展。而在消费者,自己买来的CD却有种种限制,也会觉得不公平,如果这个消费者同时还有黑客精神,那么他还受到两种力量的拉动,一个是互联网初期的自由共享的精神,另一个则是追求技术完美的精神,从而加入到研究破解技术的行列。
一开始的CD保护技术比较原始,比如在光盘上刻进去一个非常大的没用的文件,然后弄一个无效的内容表,还在正常的CD容量(659M)外写入数据,使普通的刻录软件失效,例如曾经很著名的游戏“二战特种兵Comman-dos”就采用了这些技术。但是,这些手段很快就过时了,新的刻录软件能让普通用户不费吹灰之力就拷贝出一张一模一样的备份。
随后的CD保护技术越来越复杂,到现在,市面上已经有20种专门保护数据CD的技术得到应用了。一般来说,这些技术都是硬软件结合,通常是在CD上面制作上特别的“指纹”,然后通过软件来识别。除了较新的技术之外,大部分都已经找到了翻录的方法,就算无法制作一个可以使用的光盘备份,采用这些保护技术的软件也都先后被破解,解除了检查CD的保护措施。
而另一方面,对音乐CD的保护手段则较少,目前实际应用的有5种,包括已经沦为笑柄的Key 2 Audio,TTR的SAFE AUDIO和Music Guard,Sun-n Comm的Media Clo Q,以及Midbar的Cactus Data Shield。从实际效果看来,这些保护手段多多少少都有一些效果,但是都还没有能够彻底成功。Safe Audio可以算是其中的佼佼者,目前是最多唱片厂商看好的技术。这种技术很巧妙,就是在音乐数据中混进一些类似静电噪音的信息,这样处理过的CD在普通的CD机和电脑上采用模拟方式都能够正常播放,但是如果想要在电脑上刻录到CD-R或者转成电子文件,则会以为遇到无法恢复的读盘错误而失败。因为在电脑上仍然可以播放,所以可以采用截取声卡输出的方式来翻录,只不过效果会有所影响,而且据说破解Safe Audio的软件也已经被开发出来了。
另一方面,一个不断改进的刻录软件Clone CD也威胁着各种CD保护技术,这个由德国人开发的软件秉承了德国人一丝不苟的民族性格,忠实地将源盘的所有数据1:1地搬到复制盘,复制出一张被同样“保护”着的CD。
从目前的状况看,CD防复制技术还是处于下风,唱片公司们要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可能还是需要求助于技术以外的手段。要求法庭没收所有的记号笔自然只是一种玩笑,但是起诉Clone CD却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只是一个Napster倒下后,更多的类Napster却站起来了,并且技术更加先进。所以一味地“堵”看来也不是保护权利的办法。出版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或许需要一次革命性的转换,从战争对抗变成和平相处。(//www.dajiyua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