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传第三章 生值末世礼崩乐坏 少年好礼俎豆礼容
(//www.tvsmo.com)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3月11日讯】孔子生值春秋时代末期,其生活时间正当公元前6世纪中叶到公元前5世纪前叶的动乱不定的时代,以周朝为宗主的国家秩序正濒临崩溃的局面。
在这个时代来临之前,土地、都市、国家,由周王分封的同族诸侯支配着,君主、诸侯之下有卿、大夫、士等拥有武力、权势及专门知识的阶级为他们效劳,而处于国家最下层的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庶民社会。当时,没有成文法,依靠旧习惯和传统形成的社会行为及社会制度的规范礼制来维持秩序。政权完全由统治阶层的君主和贵族独占着,一般的庶民及奴隶根本无民权可言。职业也被细分,学术、文化、工艺、技术等主要由家族或氏族来传授。当然,阶级和职业并没有严格地区分,依能力和机会越权的情况也时有发生。
这种安定的社会秩序,随着因西方和北方异族的勃兴所引起的周王朝移都洛阳(约在公元前8世纪左右)而开始崩溃。渐渐地,东周天子已无力控制各诸侯国,在各诸侯国中,拥有财力和武力的上层贵族变成豪族,掌握了国家的支配权。
旧统治阶层的没落和新兴贵族阶层地位的提高,使得一直为王室独占的知识和文化得以向民间扩散。有组织的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制度已不存在,而是衍变为个人的传授行为。知识和文化从此一点一滴地在平民中广泛扩展。
随着时间推衍,周朝实际上已失去宗主权,其名分只不过是形式上的装饰罢了。而列国的盛衰存亡,除了力量之外已别无所依,这个力量是指经济实力、统治权术、国家武力、外交能力等一切力量而言。起源于原始宗教的神权被丢弃掉,氏族间的关系被打破了,维持旧秩序、旧习惯、旧有社会道德和规范社会行为的礼制也被省略不用了。早先用于防止弱肉强食的道义和规范一旦消失,必定引起社会和国家的混乱,亲子兄弟间的伦理和君臣间的忠诚也随之崩溃,社会约束力从根本上消解了。
而诸侯与诸侯之间的纷争和侵略,国家内部的权力争夺和内乱,成为这个时代最为司空见惯的风景。
这种社会状态,在怀念旧时维持天下有序存在的周礼的人们看来,简直是糟糕透顶了,他们用四个字来概括它:“礼崩乐坏”。这,就是本书主人公孔子走上人生舞台时的社会背景。据《春秋左氏传》载,在孔子出生前的十年间,各国间发生过三十多次战争,平均每年就有三次以上。
孔子的出生,在当时的鲁国是件小得不能再小的事情了,但对渴望得到一个身体健壮的儿子的叔梁纥和颜征在夫妇实在是一个天大的惊喜。孔子的体质似乎是得天独厚,在他身上,继承了父亲身体中勇武有力的素质和年轻母亲所拥有的青春活力。
孔子长到三岁时,父亲叔梁纥去世了。颜征在在叔梁家无所依恃,便带着儿子离开陬邑,到了鲁国的都城曲阜定居。母子二人住在城中的一条小胡同里,胡同的前头有一对石阙,当时人们将街道称为“里”,他们所居之处习惯上就称为“阙里”。具体地址是在孔庙东部的诗礼堂与崇圣祠之间。今天诗礼堂后有一水井,相传即为孔子当年吃水之井。到了宋代,人们用石头重砌井口,明代之后又在高筑的井台四周修了雕花石栏。井水清洌,饮之沁人心脾,被当地人称为“圣水”。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高宗亲游此地,曾以瓢饮水,并作《孔子故宅井赞》:
疏食饮水,曲肱乐之。
既清且渫,汲绳到兹。
我到一勺,以饮以思。
呜呼先圣,实我之师。
当年,圣母颜征在母子只有房舍三间,生活非常艰难。但是,一个伟大的心灵是不会因物质生活上的匮乏而停止生机的,孔子与母亲尽管处于贫困境地,但他在精神方面却时刻在吸收源流丰富的营养之泉。
曲阜原是西周的重要封国,在很长的时期内受到周王室的特别优待。鲁国最早受封的国君是周公旦的儿子伯禽,他从周天子那里带来了许多文物,各种礼乐制度也仿照周王室设置,鲁国因而久有“礼乐之邦”之称。曲阜浓厚的传统文化气氛,对幼年的孔子产生了很大的熏陶作用。国君和大贵族那引人注目的车马仪仗,为迎接诸侯国的使节而举行的规模盛大、质量很高的乐舞,以及重要祭祀典礼时的庄重场面,这一切的一切不仅使孔子感到好奇,还使他对这些古礼滋生崇敬之心。
经过耳濡目染,孔子在与小朋友一道做游戏时,也常常将家中的小碗小碟摆上桌面,当作祭祀用的俎豆(礼器),模仿大人的样子,学着行礼,在进退行止之间颇见其用心之处。看着儿子那严谨的模样,母亲颜征在心里感到很高兴,为帮助孔子演习礼仪,她有时还专门买来一些小的礼器。
这样过了几年,孔子在母亲颜征在的教导下学会了识字,并读到了一些典籍,他的知识逐渐丰富起来。
在孔子十六七岁时,母亲颜征在在饱经生活的艰辛磨难之后,撒手人寰。这时的孔子表现出了对礼仪的坚定追求和特别重视。按照古时的礼仪,父母死后应当合葬在一起,由于父亲叔梁纥去世时,孔子只有三岁,他根本不记得父亲的坟墓所在,母亲生前也没有告诉过他。怎么办呢?孔子自有主张。
为了遵守古礼,孔子得将母亲的棺柩暂厝在“五父之衢”,即一处叫五父的十字大街口,预备打听到父亲的确切葬址之后再进行合葬。这件事很快传扬开来,不久,陬地的一位车夫的母亲特意赶到阙里,将她所知道的叔梁纥的葬处告诉孔子。孔子在老人的指点下,将母亲与父亲合葬在一起。具体位置是在曲阜城东13公里处的防山北麓,后世人称“梁公林”的地方。元代至顺年间,叔梁纥被加封为“启圣王”,梁公林因此又被称为“启圣王林”或“启圣林”。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在此之前,人们按照古礼,将死去的人入土后,并不筑起坟头,即只墓不坟。孔子经过一番寻找父墓的艰难,为了记住父母墓地所在,方便日后依时祭拜,创造性地在墓葬处堆起一个坟头。据古籍记载,墓而坟和夫妇合葬,均自孔子始。后来,孔子的弟子群起仿效,此俗遂广泛流传。(//www.dajiyuan.com)
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