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tvsmo.com

吃一口忘忧 金针安神好料理

人气: 239
【字号】    
   标签: tags: , , ,

【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2019年09月03日讯】(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记者施芝吟台湾花莲报导)每年8、9月分是花莲县玉里赤科山、富里六十石山,以及台东县太麻里高山金针花盛开时节,满山金黄色花海盛放美不胜收。美丽的金针花海,不仅能欣赏,更能入菜!

拥有台湾最大金针花面积的赤科山及六十石山,每年都吸引大批游客造访。(陈柏州/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放眼望去满山头的金针花摇曳生姿,美丽的金色花海让人难以忘怀。(花莲县政府提供)

金针富含蛋白质、糖类、维生素A、B1、B2、烟碱酸、钙、磷及铁等成分,且经研究金针具安神、清热、利尿等作用,自古以来有“忘忧草”美誉,对人体保健养生极有帮助。金针花不只可以观赏,还可以入菜。

没有添加二氧化硫的金针,有淡淡的天然香气。(陈柏州/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金针养生料理。(陈柏州/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政府单位致力于辅导金针花花农培育安全、无硫的食用金针制品,在农业与观光相辅相成的推动下,民众更能够品尝到安全、无硫的金针料理。

金针干。(陈柏州/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购买无硫金针 认明安全标章

农委会农粮署东区分署长陈昌岑表示,近年来农政单位推广无硫金针,目前市面上绝大多数的包装金针都已改无硫制作,采收后不再杀青、不添加化学物质,直接进炉烘干,让金针洗刷“二氧化硫超标”污名,与卫福部及地方卫生局合作进行金针产品抽验,合格率接近100%。

金针农二代陈锦竹补充,无硫金针没有添加任何添加物,才可以标示无硫金针,只有金针直接烘干;如果添加硫,500PPM以下是安全值,外包装上则会贴安全标章。市面上散装的金针,没有任何产地、安全标章、有效日期,来源不明,加上金针很容易吸收湿气、氧化变质,建议以整袋密封包装者为佳。

花莲县推广无硫金针。(陈柏州/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花莲赤科山无硫金针。(陈柏州/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花莲赤科山柴烧金针。(陈柏州/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干燥金针保存时要放入密封袋中,冷藏或冷冻,约可保存一年,趁新鲜吃完。而金针在风干过程中,可能有少数灰尘、蚜虫在上面,民众要烹煮金针前,先将其泡水,等金针泡软后,用手拍一拍,把水倒掉就好,这是无硫金针的处理方法,含硫则是要用流动水泡着。

台湾金针不仅营养丰富、风味特殊,且制程安全溯源有保障,是各式料理入菜的最佳食材。这次邀请阿树国际旅店餐饮店的主厨宋浩延,教读者做营养又养生的金针料理。

腐皮金针花卷

腐皮金针花卷。(陈柏州/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食材:

鱼浆1千克、洋葱200克、香菜10克、去叶中芹10克、腐皮10张、新鲜金针花50克、梅花肉200克、地瓜粉100克、面粉50克、小黄瓜100克、冬粉2球、五香粉5克、酱油膏5克、盐2克、糖2克、红糟20克、甜辣酱20克、椒盐10克、沙拉油适量。

作法:

1 鱼浆加入洋葱丝、香菜梗、芹菜、金针花拌匀;小黄瓜切厚片加入糖、盐腌渍备用。

2 腐皮卷摊平,铺上打好的鱼浆泥、金针花,放上拌过酱油膏、五香粉、红糟腌渍过的梅花肉条卷起,使用面糊收口,撒上大量地瓜粉油炸即可。

鲜脆蜇丝忘忧草

鲜脆蜇丝忘忧草。(陈柏州/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食材:

海蜇丝200克、新鲜金针花20克、小黄瓜20克、红萝卜30克、蒜末10克、干辣椒丝1克、白芝麻1克、香油5克、辣油5克、美极鲜味露5克、白糖2克、绍兴酒5克、蚝油10克。

作法:

1 海蜇丝过热水汆烫后走水5个小时。

2 红萝卜切丝、金针花过水冰镇,沥干水备用。

3 蒜末、海蜇丝、红萝卜丝、金针花,小黄瓜加入白糖和另5种液态调味料拌匀。

4 盛盘摆上芝麻及干辣椒丝即可。

萱草白玉洋豆丝

萱草白玉洋豆丝。(陈柏州/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食材:

新鲜金针花10克、马铃薯300克、老姜10克、香菜10克、浓缩柠檬汁10克、白醋5克、白糖2克、香油10克、美极鲜味露5克。

作法:

1 马铃薯洗净削皮,用刨丝器刨成丝。

2 金针花及马铃薯丝汆烫后泡冰块水冰镇,沥干备用。

3 老姜末、香菜梗末加入马铃薯丝及白糖和另4种液态调味料,拌匀后使用筷子将马铃薯丝卷成椭圆状,摆盘即可。

养生当归炖补盅

养生当归炖补盅。(陈柏州/大澳门威尼斯人赌场官网)

食材:

新鲜金针花10克、娃娃菜20克、美白菇10克、鸿喜菇10克、去骨鸡腿50克、嫩姜2克、瑶柱1克、当归5克、红枣5克、人参须5克、淮山片5克、糖1克、绍兴酒10克、泰式鱼露3克、米酒5克。

作法:

1 娃娃菜对切,菇类去蒂,鸡腿切大块,嫩姜切片。

2 所有食材汆烫干净,稍微洗净后摆入汤盅,加入药材及调味汤头后,盖上汤盖封鲜膜蒸90分钟左右即可。◇

责任编辑:文正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