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1961年夏,身在四川的吴宓准备到广州探访陈寅恪,陈寅恪写信叮嘱吴宓:“兄带米票每日七两似可供两餐用。”
1971年9月,一位中共公社干部得知林彪叛逃的消息,直叫嚷:“不发给你全国粮票,看你能跑到哪去。”
上个世纪50年代—90年代整整40年期间,粮票成了“吃饭的护照”。
(接上文)
大粪统归中共所有
中共的票证时代,除了没有选票外,其它啥票都有。但最荒唐的要数粪票。
因农民和“公家”争抢人粪,中共居然石破天惊地发明并发行了粪票。
那时一切都是“公家”的,“公家”的房、“公家”的地、“公家”的牲口,还有人丁也是“公家”的,那人粪肯定也是“公家”的啰,得用“公家”的粪养着“公家”的地啊。
于是中共的生产队为了控制粪便,想出了一个馊主意:发行粪票,一担粪可记一个工,到农家挑一担粪,发一张粪票,抵一个工。
可是农民的家里多少都有点少得可怜的自留地,“肥粪不落公家田”。一场护粪运动自此拉开帷幕。
农民不停地往粪缸里掺水。生产队粪车上门收的都是水。于是生产队下禁令:大粪统统收归中共所有!无论何时也不准往自留地里送粪。并派民兵24小时把守路口,不让送粪的出村。
这下好了,农民们干脆憋着肚子到自留地去排泄。夏天的玉米地里,“人民公社”社员一家大小都在整齐地排便,景象壮观。
粪票终成为中共发行的最不受欢迎的一种票!
票证疯狂的年代,有过屎票、尿票、大姨妈票、语录票、文盲票。河南林县还发行过一种“天才”的“觉悟票”。
大饥荒岁月,中共为了继续营造热火朝天大干生产、赶超英美的假相,命令公社社员在集体干活的时候,统一听从指挥、喊“一不怕死二不怕苦”的革命口号,以示“觉悟”。谁喊得卖力,收工后可领到一张觉悟票,年底凭票可多分一点儿粮食。
觉悟票似乎是今天“五毛帖”的发端。
画张粮票领刑5年
沈阳上了年纪的崔某早年参加过中共社会治安管理工作,是中共早期的“维稳”人员。
据崔某回忆,上世纪60年代初,沈阳有一名工人,擅长工笔画,妻子是农村户口,城里没有她的粮食定量,一人口粮两人吃,不够啊,饿得慌。
后来,他想出一个办法:画粮票。于是,他问同事借来一个面额5市斤的辽宁省地方粮票,惟妙惟肖地画出一张粮票。当晚,他在家附近一家小饭店内拿出了这张绘制的粮票,准备填补一下饥饿难当的肚子。
也许是他工笔绘画得太精细——当时的印刷很粗制滥造,也许是他太过紧张和欢喜,也许是他获得食物的急切,被饭店收款员看出了端倪。那时的款台识别粮票比银行出纳识别假币还眼尖。
结果,这名工人画家不幸被当场举报。不久,他被宣判5年刑期,罪名是“伪造粮票罪”。
“倒蛋女”与“米老鼠”
票证进入流通领域,起到了一般等价物的作用,相当于第二货币。货物、货币、票证三者之间的交换与价差自然会引起人们对利润的追求。
上世纪80年代,全国2.1亿城镇人口如果每月每人结余2.5公斤粮食,全国一年就有60亿公斤粮票进入流通领域。
“造导弹的不如‘倒蛋’的。”在武汉,“倒蛋女”将鸡或蛋换成粮票,再将粮票卖掉,比直接卖掉鸡或蛋的获利要多得多。
同样,在武汉,中共供给的城市居民米价为每公斤0.3元,而市价则是1.6元。这样“米老鼠”就可以把散存在居民手中的粮票转移到进城打工的农民手中。
租住汉口赵家条167号的陈明,先从“倒蛋女”手中买来粮票,再用每50公斤粮给5元的借证费向居民借购粮证到粮店买粮,再到市场上高价卖掉粮食。
1986年,武汉检察机关办理“米老鼠”案件38起,没收人民币及粮油折款约29万元。中共为维持极权统治而采用的计划票证经济,导致了价格双轨制,带来的是混乱与不公。
粮票上的毛语录与中共特供
在那个荒唐的年代,最高领袖毛泽东指示全国要节约闹革命,“闲时吃稀,忙时吃干,平时半稀半干,杂以番薯青菜之类。”毛语录被各省市印在各种票证上。
中共制造的三年大饥荒人祸,根据杨继绳的《墓碑》揭示,它导致了3600万人死于饥饿和与饥饿相关的疾病。而那时的首都中共高干们正在享受着万无一失的特需供应。
坐落在东安门大街34号的“北京市食品供应站”是中南海特需供应站。它的前身是前公安部八局五处——食品保卫处。对外宣称是北京饭店招待所,处级单位,下设四科一室,并管辖几个专用生产基地。设施当时皆属最先进的,甚至连猪舍、养牛场……皆聘请苏联专家设计与建筑。1956年,特需供应站由公安部移交给北京市负责。
“特需”商品包括:粮油食品、肉禽蛋类、海鲜、乳品、生猛野味、糕点糖果、烟酒茶、干果、硬果、蔬菜、杂货,精华荟萃、应有尽有。特需在数量、质量、品种、及时、安全五个方面一丝不苟、绝对保证。
特供依权位高低、官职大小、级别不同而标准不同。而毛泽东的特需是最高级别的。
老人遗产:一包停止流通的粮票
上世纪70年代,户口簿、购粮证、人民币、粮票 “四大件”是家家的“细软”,是户户的生活命脉。地震逃难时,人们什么都可以不带,这四样不能不带。人们经常发现,老人过世时都要把购粮证和剩余的粮票带进棺材里。
河南扶沟县公务员郎永生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家每人每月平均二十多斤的粮食定量,一家兄弟五人根本不够吃,也买不起高价粮。一家人都很节省,但郎永生的母亲花起钱来却很厉害,经常向丈夫甚至儿媳要钱,但不知花到哪儿去了,因郎母身患肝病,没有人仔细过问她这件事。
1993年夏天,郎母弥留前,把儿子们叫到床前,用手指着衣柜,示意他打开一个包封得很严密的包,打开包,全家人都惊呆了:里面竟是一堆粮票,面值不一,细粮粗粮都有。原来老人家把钱省下来,都拿去买了粮票。
然而,此时老人却不知道,就在1993年1月,中共河南省政府已经取消了各地市粮食统购,实行市场化经营。老人一生为防止挨饿而积攒的粮票全部禁止流通。
尾声
哈耶克认为:“哪里没有财产权,哪里就没有正义。”17世纪英国思想家洛克说:权力不可私有,财产不可公有。否则,人类将进入灾难之门。
中共如今在贸易战的压力下,体制内的一些声音主张重回计划经济时代,可是在目前“天灭中共”、中共已如过街老鼠般人人喊打的历史时期,企图实施计划经济就能拯救中共简直是痴人说梦!
参考资料:
1. 张松青:“第二人民币”
2. 佘惊文 谢辉:粮票:40年的命根子
3. 高林立主编:票证故事
4. 杨盛贤:肉票、蛋票与凭票供应的年代
5. 洪荣昌:红军粮票那些鲜为人知的事
6. 文刃:方寸粮票:计划经济的历史见证
责任编辑:李婧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