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观景名楼滕王阁是唐代洪州刺史李元婴(*唐高祖李渊之子)所建,位于洪州府(今江西南昌)赣江边上。阁楼落成时,适逢李元婴受封为滕王[1],于是命名滕王阁。
瑰伟绝特 江南第一
唐高宗时,洪州都督阎公重修滕王阁。唐才子王勃在其落成盛宴上一气写就骈丽的《滕王阁序》,视野宏大、博古系今,长序后的短歌诗情富丽流畅、气概荡气回肠,让滕王阁的盛名远播,成了江南最早成名的观景名楼,长久以来一直吸引着后代人心。
晚王勃一世纪的韩愈(公元768~824年)从小就心慕滕王阁盛名,他赞滕王阁临水观景之美“瑰伟绝特”,在江南“独为第一”。[2]
滕王的歌台舞榭
滕王阁位在旧南昌府城西郊,赣江和抚河的汇合口水滨。从大范围来说,这里位于衡阳南滨,平畴上湖泊处处,映带江南水乡秀丽景致。滕王阁“襟三江[3]而带五湖”,临水观景之美“瑰伟绝特”,独步江南。滕王阁初建落成时,就是滕王欢宴的歌台舞榭。贵客们个个佩玉叮当,高轩鸣鸾;滕王本身就懂得音律,阁里欢宴传出笙箫乐音,“笙歌散迂,远凝宵汉”,令人流连。
规模富丽 桂殿兰宫
唐代滕王阁规模丰丽,不仅仅是单一的楼阁而已,它是栖止山水间的园林别馆,启发了今天的人们对“楼”、“阁”的想像力。亭台楼阁水榭,中轴对称展开;雕梁画栋,重檐飞角,工技巧艺出群,匠心独运。楼阁亭台水榭就着冈峦水浦的形势展开,俯临江河之会,仰止千峰层峦,檐际千峰出,暮落江霞合。坐立滕王阁的亭台楼阁水榭一隅,揽收四季山水、花树的景致变化,尽收天人合一之美。
滕王阁的规模有多大呢?从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重修滕王阁记》(太和初年进士韦悫记)的详细记述可以看出模样。旧时主阁[4]的基址,南北阔八丈,(北面)下方台基高达一丈二尺,正阁东西六间,长七丈五尺。
这次重修将旧阁基址扩大、楼阁增高,规模更加宏大宽敞。此外,增建了许多附属的楼台水榭,其间以连楼小阁串连相通,一路连通到渡口的江亭津馆。建筑和环境展现相亲相融的融合情致。亭台楼阁的深邃高宇交映对称,回廊并抱,展现中轴对称的中和美学,和虚实相映的深幽趣韵,极尽建筑的功力与巧技。
天人合一 园林别馆
从元代人画的《滕王阁图》中可以看出来,滕王阁就是山水间的园林别馆,一群古典楼宇高低错落有序、相牵相连。图虽然没有展现全境,已经可以看到傍水建造成的主楼阁,旁边连通院落,处处水边配置着观景的亭台,充分和山色水景融为一体。别馆一端有大树和巨石形成自然的屏风。
内部小阁连接着院落,沿着中轴线由台阶登阁,步步高升;而院落有回廊围绕着,也自成一格局。主楼阁屋宇覆盖着崇高庄重典雅的十字脊檐歇山顶,上头攒尖;陪衬的楼宇亭台则采重檐歇山顶、单层歇山顶,主次分明。楼阁和亭台处处朱红檐柱,环绕彩绘栏杆,精致华丽。
滕王阁的四季 赏心乐事
滕王阁是山水间的园林别馆,自然有园林之胜,据唐代韦悫的《重修滕王阁记》所记,春夏秋冬在滕王阁有不同的美景。春天里百花争艳,香风袭人,让人极目荡神;夏木高荫遮栋,清凉无比,绮窗下堪入梦;高秋露白山青,山色入櫺窗,凉风怡人送爽;冬雪中,檐外皑皑一片,阁楼内暖房宴飨举杯,奏弦歌伴乐舞。好景交集滕王阁,纵游之美,真是赏心乐事!
1989年重建的滕王阁新楼,为钢筋混凝土仿宋朝木结构样式,“明三暗七”格式,共九层。楼阁虽高已经见不到昔日的曲回幽趣,以及楼阁亭台水榭错落映衬的秀致风采。厚重呆板的钢筋混凝土也无法传达木构建筑宏伟与秀致相融的绝技,以及重檐飞角、雕梁画栋的巧丽艺境。
滕王阁建筑群展现天人合一的美学实践,比如:中轴对称的中和庄严之美、主副映衬的规律谐和之美、回廊并抱的回环之美,楼阁亭台与山水间的虚实幻化之美等等,这些来自天人合一的智慧,不是一栋“比高”的主建筑能够涵盖的。
昔秋水长天 今何在
“瑰伟绝特”的临水观景之美需要好山、好水,也要有好心地去涵容。唐代李涉《重登滕王阁》吟:“滕王阁上唱伊州,二十年前向此游。半是半非君莫问,好山长在水长流。”遗憾的是,一千多年后“无神论”战天斗地的思想与暴行,让好山不再水不清,人心变了样,楼阁又怎能常在瑰伟中呢?
(~本文未完,待续~)
参注:
[1] 唐太宗贞观十三年(639年)“六月丙申,封弟元婴为滕王”。元婴薨于中宗之朝。
[2]韩愈从小就心慕滕王阁盛名,多次想踏访都失之交臂,在作《新修滕王阁记》时,终于一仰其美,说出自己赞叹的心声:“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
[3] 三江:赣江、抚河、章水。
[4]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820年)时的规模。
参考资料:
《新唐书》、《唐才子传》、《全唐文》、《古文观止》
@*#
-璀璨中华文化待续-
责任编辑:方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