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为品北碑龙门二十品传世之美
洛阳市南郊伊水两岸山壁上的龙门石窟,是中国三大石刻艺术宝库之一,代表造像与书法碑刻艺术的高峰。石窟的开凿最早始于北魏晚期,持续到宋代,《龙门二十品》是从龙门石窟中3,600余品的造像题记、碑刻中精选出来的书法精品,因为都是造于北魏时期,所以也称为魏碑或北碑精品。(参见:《震撼日本画家的北碑书法 龙门二十品》)
《龙门二十品》的碑刻书法艺术风格自然质朴、骨力峻拔、个性鲜明,截然不同于江左风流妍妙的书帖法帖风格,入了清代引起了一波艺术的高峰。清代的包世臣、康有为都大力提倡北碑书法,尤其是康有为,最是推崇北碑书法,他赞赏北碑“笔法舒长刻入,雄奇角出,迎接不暇,实为唐宋之所无有”。
北碑强劲和方正的书风特色影响了唐代的楷书。例如,唐初书法大家欧阳询书法方正劲挺的风格,就是来自北碑的书法特质。本文就来说说《龙门二十品》的显着特点,看看“尊碑”的康有为眼中的北碑艺术表现。
一、楷书融合隶书笔意 气象挥洒
阮元《南北书派论》说:“盖由隶字变为正书行草其转移皆在汉末魏晋之间。”从东汉进入魏晋,是隶书和楷书(正书)交错变化的时代,南北朝时楷书已经盛行,而在北碑中隶书的书风犹然可见。《龙门二十品》的造像年代都在北魏的后期(就在西元五、六世纪交接的转折点),造像题记碑文部分表现了楷书风格融合了隶书笔意,展现两种书法的过渡融合气象。
从《龙门二十品》的书法来考察,这时隶书走向楷书的变化已经接近稳定了。隶书一波三折的优雅笔划在《龙门二十品》中变成平直强劲,“宽扁”字形已经多被方正取代,然而尚有一些隶书的笔法特色,就是起笔如蚕头、收笔如雁尾表现出来。
康有为说,《魏灵藏》(《陆浑县功曹魏灵藏造像记》的简称,以下各碑也用简称指代)(见下图)气象挥霍(*挥洒),体裁凝重,似汉碑中的《受禅碑》(见次下图)。其它如《杨大眼》、《始平公》、《郑长猷》也是保有《受禅碑》的风格。
《魏灵藏》的方笔露锋风格显着,保留隶书蚕头、雁尾的笔法非常明显,尤其是横画的收笔处出锋,几乎字字带着隶书笔意,形成强劲又典雅的美感。(只是刀笔落笔的笔势和毛笔不同,也没有隶书的回笔之波势,所以蚕头外形不一样了)。还有一些字上延长的“丿”画,也带有隶书的遗韵,这也造成本碑的字形结体稳重的特色。
二、方笔极致之美 方正强劲
北碑的方笔极致之美绽放强劲的个性美,给人强烈的印象。康有为说《龙门造像》自为一体,“皆雄峻伟茂,极意发宕,方笔之极轨”、“寸字方笔之碑,以《龙门造像》为美”。《长乐王夫人尉迟造像记》(也称《丘穆陵亮夫人尉迟造像记》)体方笔厚,画平竖直,最适宜初学入门。其它像是“《杨大眼》、《魏灵藏》、《始平公》、《郑长猷》、《灵感》”都是方笔的典型。
三、气雄力劲 骨力峻拔
北碑的“险劲”风格受到许多人的喜爱、激赏。碑石刀笔代替纸笔的金石风格,巨刃大刀斫雕的朴厚,尤其能展现峥嵘的骨力、险劲的气势。
康有为推荐《杨大眼》骨力峻拔,“若少年偏将,气雄力健”。其它北碑中以险劲为主的题记还有《魏灵藏》、《惠感》和《始平公》诸造像题记。《始平公造像记》“极意峻宕,骨格成,形体定,得其势雄力厚”,它也是以界格布局的代表。
四、章法形式 沉稳与奇姿兼容
《龙门二十品》的碑版布局章法,明显有两种形式:一是界格式,一是无界格式。界格式章法是把每个字都限定在清晰的界格之内,展现工整稳重匀称、大小如一的整饰感。例如《始平公造像记》、《孙秋生造像记》、《魏灵藏造像记》、《牛橛造像记》等诸题记的章法布局都是界格式。其中《始平公造像记》界格明现、粗画有力,是为代表作。
通篇章法无界格式的题记相对较少,《元燮造像记》、《慈香造像记》、《贺兰汗造像记》即是。
在无界格式的造像题记中,《慈香造像记》的布局章法最被康有为赞赏,称其“奇姿诡态”,结体(字体的结构)“飞扬绵密”,影响后代“大开宋、明之体”,也就是说成了宋代、明代书法的先锋。
最与众不同的是《慈香造像记》(也称《慈香、慧政造像记》)的章法“龙蟠凤舞,纵横相涉,阖辟相生”。就是说慈香题记的字体龙飞凤舞,笔画纵横伸展不受格式拘束,然而,在看似自由恣意的笔画中,整体的布局又是开阖相生,章法布局真是上乘之作。
北碑碑版书法之美传世
清代大学者阮元说,魏齐碑中格法劲正者,成了唐代书法的前驱。宋代研究金石颇有成绩的欧阳修对北碑具有慧眼,曾经在其著作《集古录跋尾‧十卷》中介绍北碑字画往往“工妙”,具有“伟然巨笔”特色。进入了清代,北碑才受到青睐,北碑中的魏碑精品《龙门二十品》,终于破石而出展露峥嵘头角,中华汉字书法多元的风格与美感,更让世人有进一步的认识。
参考资料:
康有为:《广艺舟双楫》
欧阳修:《集古录跋尾》
阮元:《南北书派论》
@*#
-点阅璀璨中华文化的亮点-
责任编辑:方沛